为了解青藏高原大型食草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对青藏高原分布的四种羚羊进行了多年广泛深入的调查监测和研究,获得了四种羚羊种群结构、分布和栖息地环境变量等多组信息。研究采用生态位模型,结合3种典型浓度路径下的未来气候数据,模拟预测2050s年和2070s年四种羚羊适宜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而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了当前至未来潜在的最小成本迁移路径。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四种羚羊适宜生境面积均呈现减少的趋势,而藏羚羊适宜生境面积减少幅度高于其他羚羊。迁移路径分析表明,为应对全球变暖,四种羚羊未来分布区将向高纬度地区转移。普氏原羚作为一种占据狭窄栖息地且全球性的濒危物种,未来生存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研究结果中物种适宜栖息地可作为重要的保护区域,模拟的迁徙路径也为物种应对气候变化下最优迁徙廊道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研究论文The four antelope speci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ace habitat loss and redistribution to higher latitudes under climate change近期发表于Ecological indicators(IF=4.229)。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婧捷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同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资助。学科组依托中科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1.107337
![](http://www.nwipb.cas.cn/xwzx/kyjz/202103/W020210303629548644223.jpg)
图. 普氏原羚(A)、鹅喉羚(B)、藏原羚(C)和藏羚羊(D)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潜在的迁徙路径
责任编辑: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