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讲述“国之重器”的背后故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编者按: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自此,这项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大工程圆满收官,并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整座大桥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历经9年,这9年的背后有着无数辛劳与汗水,也有着无数智慧与创新。2019年10月28日下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先生受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之邀,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为同学们讲述了建造这一“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
港珠澳大桥
  讲座伊始,孟凡超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拍摄于开通前的港珠澳大桥的照片,并就这张照片简要地介绍了大桥的各个结构。言简意赅的描述,是对港珠澳大桥设计熟稔于心的结果。他还分享了这张照片拍摄的故事。因为港珠澳大桥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一年中有300多天,大桥周围都是雾蒙蒙的,很难有适合照相的日子,所以这张照片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典礼致辞时称赞“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他指出,‘一个国家筚路蓝缕、坎坷奋进到今天这一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你们这是最形象的体现’”,孟凡超说,“我当时还专门查了‘筚路蓝缕’的意思,没错,我们国家确实是这么走过来的。”

孟凡超先生介绍港珠澳大桥

孟凡超为国科大的同学们
做题为《高质量建设的港珠澳大桥》的报告
要有颠覆性的创新改变
  孟凡超说要做这样一个“国家工程”必定会面对许多巨大的挑战,不仅因为珠江口是中国最繁忙、交通流量最大的航道口,工期中每天有4500多艘船的航运交通与施工时间冲突,而且珠三角地区还有频繁的风浪流。面对孟凡超展示的从2011年到2017年期间港珠澳大桥建造地区遭遇38次台风的数据,同学们都很惊讶。“如果是一滩静水我们干事就简单了”,孟凡超这样说道。此外还有河口地质松软、施工区是白海豚保护区等环境挑战,要建造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等类似的工程技术挑战,以及施工安全挑战,孟凡超说:“八年施工无一人伤亡,这也是工程上的奇迹。”

讲座现场
  要怎样才能在这么多的挑战下顺利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呢?
  “要有颠覆性的创新改变”,孟凡超说。
  于是建造港珠澳大桥的工作人员们在建设理念上、工程技术上以及装配上都做到了颠覆性的创新。采用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方式来建设大桥,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使建设整座大桥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从而保证了港珠澳大桥的高质量。在这里,孟凡超还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当年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有人问我“建设港珠澳大桥最核心的创新技术是什么?”我说是高精度技术,我们所有的精度都是毫米级的。最终的结果不负众望,高质量的港珠澳大桥令世人赞叹。并且孟凡超还现场辟谣:“2018年‘山竹’台风来临时,有人说港珠澳大桥最大能承受16级台风,也就是说50米每秒的风速,其实港珠澳大桥最高可承受100米每秒的风速!”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座、记笔记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新时代大湾区梦想启航
  对于为什么要建设这么一座大桥,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质疑“国家对此投入一千多亿,到底有什么用?”讲座期间,孟凡超就粤港澳一体化建设、经济发展、工程技术水平的角度向同学们全方位、深层次地阐述了港珠澳大桥建成的重大意义。大桥的建成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同城化一体化的进程,大桥建好以后,驱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时间将由以前的约3个小时缩减为约45分钟,让粤港澳1小时交通生活圈变成了现实,珠三角等沿线城市成为一个超级城市群,是其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倍增器,提升了超级跨海通道建设水平,港珠澳大桥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它标志着新时代大湾区梦想的启航。
  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同学们对这座国之重器建成有着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讲座结束后,孟凡超很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在回答“对如今工程行业的现状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时,孟凡超说:“不要把投资、造价看得太重,更应该以高质量作为目标。”他希望国科大学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不可控因素、认识模糊的地方搞清楚,还要学会合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和专业资源。”

现场同学向孟凡超提问
  据悉,本场讲座由国科大工学院承办,是“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系列报告之一。此前,中央团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琦曾带领国科大学子重温五四百年精神,共话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七旬无腿登山家夏伯渝讲述五次攀登珠峰的历程,激励国科大学子永攀科学高峰;著名摄影家解海龙生动讲述纪实摄影背后的故事,带同学走进大山深处最真实的中国……精彩的讲述在继续,“我和我的祖国”更亲近……
  
  孟凡超简介:
  孟凡超,1959年12月生,四川遂宁人,从事公路特大型桥梁勘察设计30余年。现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和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协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知名桥梁专家。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孟凡超先后主持、组织、参加完成了20多项国内外著名的特大型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人物等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茅以升桥梁青年奖等。
相关阅读
七旬无腿登山家与国科大学子的梦想交换
李玉琦教授带领国科大学子重温五四百年精神
摄影家解海龙为本科生讲述纪实摄影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余玉婷
相关话题/工程 桥梁 创新 交通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