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科大举办“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在线论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27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快速蔓延对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冲击,发掘数字技术在此次应对疫情中发挥的价值、展望数字技术如何更好的优化和完善社会治理,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继续教育学院和蚂蚁金服罗汉堂联合举办了“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在线论坛。
  论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校所融合”“产教融合”为特点,邀请了来自国科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及蚂蚁金服的知名专家,进行跨界研讨和思想碰撞,吸引了逾千名政府官员、高校师生、业界人士和罗汉堂学术社区成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在线参与,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第一财经以及财经杂志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论坛由罗汉堂高级顾问、原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周健工主持,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大军,罗汉堂秘书长、湖畔大学教务长陈龙,哥伦比亚大学房地产与金融学Chong Khoon Lin 讲席教授、罗汉堂学术委员会委员王能以及国科大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虚拟商务系副主任孙毅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经验阐述了观点并就要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读。
  与会专家表示,数字技术对疫情联防联控、复工复产和社会治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潜力尚待挖掘。
  曾大军指出,此次疫情并非我们面对的第一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但是数字技术以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方式介入,却是第一次,还会伴随着新模式的不断涌现。
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对跨组织、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以及对微观个体的赋能和对宏观趋势的研判,陈龙表示,信息革命本质上改变的是人类协同。这一次实际上是国家主导、全员参与、通过数字技术改变协同方式共同应对危机的过程。其中社区防疫系统就是改变协同方式的技术之一,它像神经网络一样,把附近的人群连接起来,筑成抵御疫情的第一道防线。这次疫情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数字技术的力量,人们应对危机和灾难的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真正实现了人类的“数字化生存”。
在孙毅看来,数字技术不单只是一个工具或者产品,已成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像现在的物流和在线办公系统,已经具备了公共物品的属性。数字化让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敏捷地去调整,更加的有韧性。”另外,在疫情中,“自组织”这一典型的数字文化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文化,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中国人民的群策群力成为应对疫情的重要力量。
当前疫情数字化防控及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伴随着排查研判不够精准、信息安全、谣言等问题。专家建议,实现精准防控,需要提高数据质量,强化数据与业务、知识的融合;对抗疫情的同时要兼顾个人隐私保护,在整体系统设计的阶段就要将其考虑进来;信息量爆发式增长导致错误或负面信息的增加,需要调整机制去规避包括谣言在内的隐含的风险因素。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数字技术对于此次疫情防控仍有较大的潜力尚未挖掘,例如对疫情的研判、风险的评估以及未来危机的预测等。Chong Khoon Lin 、王能指出,实现危机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在决策层面,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在下一次危机到来之前尽早收集信息并正确处理和传导,来进行前瞻性的警示,并指导决策者做出下一步制度和信息决策,这将是相对科学的危机管理方式。危机的关键是要预防危机、降低风险成本而不仅仅是在出现问题时修正问题,下一步应深入对此次危机进行探讨和研究,从中汲取经验,打造行之有效的防控规避体系,以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
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在阻疫、复产中的作用,石勇认为,当前应该力争做到“三个精准”。一是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防控、预测,需要整合当地包括通讯、支付、交通等部门的数据,短时间能否进行数据融合,将是一个挑战。二是因地制宜、分期安排精准复工复产的时间。三是通过财税金融手段精准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从长远考虑,与会专家建议,疫情过后搭建一个全国统一的应急数据平台,不仅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可以做到全局性把控,更能精确把握到具体每一个人;此外,应基于大数据加强风险评估,从而实现危机提前精准预判。
此次论坛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至此,第一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跨界融合交流,来自中美双方的计算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产业专家集聚一堂,充分探讨并共同探讨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将广泛落地,这对进一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余玉婷
相关话题/数字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