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李金增男博导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电子邮件: ljz@nao.cas.cn
通信地址: 国家天文台 B519
邮政编码: 100101
部门/实验室:国家天文台教育处
研究领域
1、红外星团(Embedded / Infrared Cluster)的形成及其早期演化;
2、中低质量恒星的形成及其活动特性研究(金牛T型星:光学证认、吸积爆发、类太阳色球活动、主序前演化、Herbig-Haro (HH) 天体及喷流;Herbig Ae/Be:HH天体、星周及星团环境);
3、大质量恒星的形成及其初始条件(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分子云碎裂及云核质量分布、分子云核形成及塌缩的原初物理条件);
4、恒星与星团形成初期的H2分子外流活动及其与恒星形成环境的相互作用;
5、中阿合作CART 40米射电望远镜建设与运行维护
6. iGMAS海外台站建设与运行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70401-天体物理
070420-天文技术与方法
招生方向 恒星与星团形成及其早期演化
天文望远镜机电与自动控制,低噪放致冷接收机研制
教育背景 1996-09--1999-07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 博士
1992-09--1995-07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硕士
学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硕士研究生
河北大学物理系 -- 本科
学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博士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硕士
河北大学物理系 -- 学士
出国学习工作2004.3 - 2004.3 在英国 Armagh 天文台访问
2004.3- 2004.6 英国 Armagh 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研究助理
2005.12- 2005.12在欧南台(ESO) La Silla 天文台访问
2006.4- 2006. 5 英国 Kent 大学天体物理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访问
2010.9-主持中阿天文合作,负责南美观测站的建设尤其是中阿 CART 项目的建设与设备的联合观测运行与维护,并以 CART 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阿多领域、多渠道、多方位合作。
工作经历1995.9 – 1998.3 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实习员
1998.3 – 2002.3 中科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助理研究员
2000.1 – 2002.2 台湾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同时担任鹿林前山天文SLT望远镜的科学主管(Science Manager).
2002.3 – 2008.12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
2004.3 – 2004.3 在英国Armagh天文台访问
2004.3 – 2004.6 英国Armagh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研究助理
2005.12 – 2005.12在欧南台(ESO) La Silla天文台访问
2006.4 – 2006. 5 英国Kent大学天体物理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访问
2006.9 – 被聘为欧空局赫歇尔(Herschel)红外天文台SPIRE项目专家组成员(Associate Scientist)
2008.12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创新岗位研究员
2010.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美观测站首席研究员
2010.12- 中阿合作40米射电望远镜(CART)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1.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应用天文部副主任
专利与奖励1、1999年,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2、2002年,获北京天文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青年奖"
3、"极端天体环境下年轻星体吸积盘-光学喷流系统的发现"高票入选2003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入选《2003年中科院年鉴》及科技导报《2004年中国十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4、2008年,获得纪念望远镜发明四百周年科学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青年科技论文竞赛二等奖
5、2014 年1 月,作为赫歇尔红外天文台SPIRE项目专家组成员(Associate Scientist),获得由英国皇家天文协会授予的集体荣誉奖
6、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BHPB 优秀导师奖
7、2016年,CART项目科普视频获中科院科学传播微视频纪念奖
所指导研究生获奖情况
刘洪礼 博士研究生 2011级硕博连读研究生
201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 2015年,获国家天文台 AMD 奖学金
2014年,获2014~2015学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袁敬华 博士研究生(已毕业) 200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
2014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BHPB优秀博士奖学金
2013年,获2013~2014学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黄亚芳 博士研究生(已毕业) 2008级硕博连读研究生
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2012年,获2012~2013学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Herschel observations of the Galactic H II region RCW 79,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7,第10作者(2)Efficient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frared Excess Emission Stars Based on AKARI and 2MASS Data,IAU Symposium,2017,第2作者(3)Drama of HII regions: Clustered and Triggered Star Formation,IAU Symposium,2017,第1作者(4)Feedback of the HBe star IL Cep on nearby molecular cloud and star formation,Monthly Notice of the Royal Society,2016,第3作者(5)Interactions of the Infrared Bubble N4 with Its Surrounding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16,第2作者(6)A feedback-driven bubble G24.136+00.436: a possible site of triggered star formation,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5,第3作者(7)HII region G46.5-0.2: the interplay between ionizing radiation, molecular gas and star formation,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15,通讯作者(8)Expanding Shell and Star Formation in the Infrared Dust Bubble N6,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14,第3作者(9)中阿40m射电望远镜选址与电磁环境监测,《天文学进展》,2014,第3作者(10)Herschel Observations of the W3 GMC (II): Clues to the Formation of Clusters of High-Mass Star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13,通讯作者(11)Do protostellar fountains shape the regional core mass function,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3,第1作者(12)The Herschel view of the massive star forming region NGC 6334,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3,通讯作者(13)Sequential clustering of star formations in IC 1396,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3,第2作者(14)A mapping study of L1174 with 13CO J=2-1 and 12CO J=3-2: star formation triggered by a Herbig Ae/Be star,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13,第3作者(15)Efficient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frared Excess Emission Stars based on AKARI and 2MASS Data ,Astronomical Journal,2013,第2作者(16)The discovery based on GLIMPSE data of a protostar driving a bipolar outflow (Research Note),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 European Journal,2012,第2作者(17)Spectroscopic study of globular clusters in the halo of M31 with the Xinglong 2.16 m telescope II: dynamics, metallicity and age,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2,第3作者(18)恒星形成区红外消光规律讨论,天文学进展,2012,第2作者(19)Spectroscopic study of globular clusters in the halo of M31 with the Xinglong 2.16 m telescope,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1,第3作者(20)Hi-GAL: The Herschel Infrared Galactic Plane Survey,The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2010,通讯作者(21)Initial highlights of the HOBYS key program, the Herschel imaging survey of OB young stellar objects,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2)The Herschel view of star formation in the Rosette molecular clou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GC 2244,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3)Herschel observations of embedded protostellar clusters in the Rosette molecular cloud,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4)Herschel observations of the W43 “mini-starburst”,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5)Small-scale structure in the Rosette molecular cloud revealed by Herschel,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6)A Herschel study of YSO evolutionary stages and formation timelines in two fields of the Hi-GAL survey,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7)Clouds, filaments, and protostars: The Herschel Hi-GAL Milky Way,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8)From filamentary clouds to prestellar cores to the stellar IMF: Initial highlights from the Herschel Gould Belt Survey,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通讯作者(29)Kinematics of the high-excitation HH 890 jet in the Rosette Nebula,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9,第1作者(30)The Rosette Eye: The Key Transition Phase in the Birth of a Massive Star,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8,第1作者(31)Resolving the Nature of the Rosette HH 1 Jet Facing Strong UV Dissipation,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7,第1作者(32)Evidence for a Binary Origin of the Young Planetary Nebula Hubble 12,The Astronomical Journal,2006,第3作者(33)Discovery of Multiseeded Multimode Formation of Embedded Clusters in the Rosette Molecular Complex,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5,第1作者(34)Multi-seeded multi-mode formation of embedded clusters in the RMC: Clusters formed in swept-up shells,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5,第1作者(35)Is the Emerging Massive Cluster NGC 2244 a Twin Cluster,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5,第1作者(36)The Newly Hatched Rich Massive Cluster in the Ridge of the Rosette Molecular Cloud,The Astronomical Journal,2005,第1作者(37)Multiseeded Multimode Formation of Embedded Clusters in the Rosette Molecular Complex: Structured Star Formation toward the Southeastern Boundary,The Astronomical Journal,2005,第1作者(38)The Status of ROSAT X-ray Active Young Stars toward Taurus-Auriga,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4,第1作者(39)Stellar X-ray Sources in the Rosette Nebula,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4,第3作者(40)The Discovery of a Disk-Jet System Directly Exposed to Strong Ultraviolet Fields in the Rosette Nebula,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4,第1作者(41)Discovery of an Optical Jet in the Rosette Nebula: Rosette HH2,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3,第1作者(42)Strong Emission-Line Stars Identified toward the Rosette Nebula,The Astronomical Journal,2002,第1作者(43)An Extraordinary Accretion Event Detected on DF Tauri,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01,第1作者(44)New discovery of weak-line T Tauri stars in high-Galactic latitude molecular clouds,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0,第1作者(45)Newly discovered weak-line T Tauri star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Taurus-Auriga region,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pplement,1998,第1作者(46)
发表著作 (1) 月球与深空探测,Lunar and Deep Space Exploration,广东科技出版社,2015-01,第5作者
(2) 10000个科学难题·天文学卷,10000个科学难题,科学出版社 ,2010-12,第5作者
科研活动 2010年12月- 开始组织中阿合作射电望远镜项目方案设计与研制系列研讨会、方案评审会、专家咨询会等等。
2007年5月,在国家天文台总部组织召开了‘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地面系统及观测支持国际研讨会’(http://earth.bao.ac.cn/herschel/workshop2007/),会议获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
为促进国内天文界更好地把握机会,广泛利用赫歇尔红外空间天文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有效促进国际、国内合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分阶段组织召开系列赫歇尔观测研究国际研讨会。 另外,本人是国台工作组为促进交流与合作而专门开辟的‘赫歇尔观测研究论坛’(http://earth.bao.ac.cn/herschel/forums/proposal-preparation)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2001年3月,发起并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基于台湾中央大学鹿林前山天文台SLT望远镜的‘大学间变星观测研究研讨会’,该系列大学间联合研讨会之后成功得到延续与发展,直至今天。
曾参与IAU 183(由台湾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组织召开)的前期组织和后期会议文集汇编工作。
科研项目( 1 ) 归国人员科研启动金支持, 主持,国家级,2003-01--2003-12( 2 ) 年青类太阳恒星盘吸积爆发过程的光谱监测与研究, 主持,国家级,2005-01--2008-12( 3 ) 参与赫歇尔空间天文台运行红外研究, 参与,部委级,2009-12--2012-12( 4 ) 原星团形成及其早期演化的多波段观测研究, 主持,国家级,2010-01--2013-12( 5 ) 国家天文台与圣胡安开展VLBI合作观测与研究, 主持,国家级,2011-01--2015-12( 6 ) 阿根廷跟踪站建设与维护, 主持,省级,2014-04--2016-10( 7 ) 电离氢区作用下的成团与触发恒星形成, 主持,国家级,2016-01--2019-12
合作情况1、中阿合作40米射电望远镜(CART)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阿合作40米射电望远镜(China-Argentina Radio Telescope,CART)项目是科技部支持的国际合作“走出去”重大项目,从立项起便受到了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等上级领导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CART建成后将是南美洲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也是我国放置在海外的第一台中大型天文观测设备,将在基础天文、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氨分子巡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南美观测站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具有优良的天气条件及与国内天文台站互补的优越地理和空间时域位置,具有广阔的天文观测研究与应用前景。
以中阿CART项目合作平台为基础,稳步拓展与阿各天文研究单位(包括IAFE、IAR、NGI、CASLEO天文台、Cordoba天文台等)间的联合研究与多方位合作。
2、2006年成为欧空局(ESA)主导研发的赫歇尔(Herschel)红外空间天文台SPIRE项目专家组成员(Associate Scientist),与欧美成员享有同等的数据使用和论文发表权限。并作为正式成员(Co-I)参加了Herschel的三个核心项目:The Gould Belt Survey、HOBYS及其最大的开放时间重点项目Hi-Gal(远红外银盘巡天)。
3、全面负责国家天文台与阿根廷国立圣胡安大学及其他天文相关研究机构间的合作。
4、与英国Kent大学天文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及Armgh天文台有多年密切合作。
5、与台湾中央大学天文所有多年密切合作。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冯翀硕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黄亚芳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袁敬华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刘洪礼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赵卫普硕士研究生070420-天文技术与方法
张驷驹硕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李昊硕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现指导学生
张昶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孙金旭硕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8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师资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祥
基本信息李金祥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电子邮件:ljx@itpcas.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邮政编码:100101研究领域青藏高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矽卡岩等热液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东西构造结大陆岩石圈俯冲岩浆作用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904-构造地质学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招生方向岩石学,矿床学教育背景2003-09--2008-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培
基本信息李金培男硕导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电子邮件:jpli@mail.ipc.ac.cn通信地址:朝阳区大屯路科学园南里602楼404邮政编码:100101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5204-材料工程0703J1-纳米科学与技术085216-化学工程招生方向成像材料化学与技术金属与氧化物涂层导电材料纤维素科学教育背景1983-09--1987-07四川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山
基本信息李金山男硕导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电子邮件:li_js@tib.cas.cn通信地址:天津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政编码:300308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1005-微生物学081703-生物化工招生方向工业微生物系统生物技术发酵工程教育背景2003-09--2007-07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2010-03~2012-05,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博士后20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龙
基本信息李金龙,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电子邮件:lijl@nimte.ac.cn通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西路1219号邮政编码:315201研究领域苛刻环境用功能涂层材料,表面注渗改性技术;金属材料及其防护技术;海洋环境材料耐候性能研究。教育背景2008-06--2010-06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上海硅酸盐所博士后2004-07--2008-05哈尔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岭
基本信息李金岭男博导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电子邮件:jll@shao.ac.cn通信地址:上海罗锦路888弄5支弄12号202室邮政编码:201100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402-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招生方向射电天体测量,空间大地测量,深空探测教育背景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1999-06~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导1998-12~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社会兼职教授课程专利与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华
基本信息李金华男博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子邮件:lijinhua@mail.iggcas.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邮政编码:100029研究领域生物成因磁性矿物与纳米古地磁学微生物矿化与微化石海洋磁学与海洋生物地质过程纳米地球科学及相关显微学和显微谱学技术教育背景2007-03--2010-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2003-09--2006-07山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海
基本信息李金海男硕导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电子邮件:lijinhai@ime.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邮政编码:部门/实验室:成果转化部-中科星导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招生方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卫星导航技术教育背景2004-09--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工学博士2001-09--山东大学工学硕士1997-09--山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花
基本信息李金花女硕导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电子邮件:jhli@yic.ac.cn通信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春晖路17号邮政编码:264003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302-分析化学070702-海洋化学招生方向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与传感色谱分析污染物检测与去除教育背景2005-09--2009-02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2015-10~现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根
基本信息李金根男硕导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电子邮件:li_jg@tib.cas.cn通信地址: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政编码: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招生方向生物基化学品细胞工厂构建教育背景2010-09--2015-06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2006-09--2010-06江南大学学士学位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2018-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金
基本信息李金女硕导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邮件:lijin1222@vip.qq.com通信地址:沈阳市浑南区南屏东路16号邮政编码:110168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招生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背景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社会兼职教授课程专利与奖励奖励信息专利成果出版信息发表论文发表著作科研活动科研项目参与会议合作情况项目协作单位指导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