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张先恩男博导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 zhangxe@ibp.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101
研究领域微生物学,分析病原微生物学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05-微生物学
招生方向利用生物大分子识别功能和自组装原理,构建纳米生物传感体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育背景1991-09--1994-07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理学博士1982-09--1985-07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理学硕士1979-09--1982-07湖北大学理学学士
学历 -- 研究生
学位 -- 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2013-05~现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01~2013-04,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1999-01~2002-01,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1996-09~1996-11,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生化系,高级访问1994-06~1994-12,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生化系,高级访问1993-01~现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1993-01~1993-12,美国夏威夷大学,高级访问1992-01~1999-01,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1989-01~1993-01,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员1986-01~1987-01,加拿大阿伯达研究院生物工程系,访问1985-07~1988-12,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实研,助研,课题组长
社会兼职2014-09-01-今,亚洲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与生物芯片分会共会长,
2011-01-01-2016-12-31,伦敦纳米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 委员
2010-05-31-今,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编委
2009-06-30-2012-10-01,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副理事长
2008-10-01-2016-10-01,中国微生物学会, 副理事长
2008-05-01-2018-04-30,世界生物传感学术大会(两年一度), 组委会中国代表
2003-05-01-今,Biocatalysis & Biotransformation, 编委
教授课程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生物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前沿讲座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1) 生物传感新原理研究, 一等奖, 省级, 2015(2) 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其他, 2015(3) 中国科技部首批国家跨世纪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 , 部委级, 1996(4) 中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院级, 1994(5)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院级, 1989(6) 首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 院级, 1989
专利成果( 1 ) 一种高活力葡萄糖氧化酶的编码基因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201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07 1 **.8( 2 ) 一种利用生物芯片检测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方法, 发明, 201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05 1 **.6( 3 ) 单链抗体A1-甲基对硫磷水解酶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200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05 1 **.4( 4 ) 一种检测二恶英的单链抗体方法, 发明, 200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 2005 1 **.3( 5 ) 一种高通量监测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方法, 发明, 200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05 1 **.2( 6 ) 一种纳米分子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发明, 2009, 第 3 作者, 专利号: 3.9( 7 ) 一种葡萄糖氧化酶的编码基因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201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07 1 **.2( 8 ) 噬菌体免疫PCR检测病原的方法, 发明, 200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 2006 1 **.6( 9 )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201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7.3( 10 )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201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8.8( 11 ) 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发明, 2010, 第 5 作者, 专利号: 1.1( 12 ) 一种定量检测炭疽芽孢的磁性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制备方法, 发明, 201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5.X( 13 )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芯片及应用,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3.2( 14 ) 一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0.X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Sensing of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using ?uorescence complementing systems in living cell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6,第1作者(2)Three-Fragment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Coupled with 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for Nanoscale Imaging of Ternary Complexes,ACS nano,2016,通讯作者(3)Real-Time Imaging of Single HIV-1 Disassembly with Multicolor Viral Particles,ACS Nano,2016,通讯作者(4)An automated approach for global identification of sRNA-encoding regions in RNA-Seq data fro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Acta Biochim Biophys Sin,2016,通讯作者(5)Self-Assembly of Ferritin Nanoparticles into an Enzyme Nanocomposite with Tunable Size for Ultrasensitive Immunoassay,ACS nano,2015,通讯作者(6)Novel near-infrared BiFC systems from a bacterial phytochrome for imaging protein interactions and drug evaluation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Biomaterials,2015,通讯作者(7)Sensing of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using fluorescence complementing systems in living cell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5,第1作者(8)A S-layer Protein of Bacillus anthracis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Functional Protein Arrays by in vitro Self-assembly,small,2015,通讯作者(9)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global studies of protein function and immunogenicity. ,Cell reports ,2014,通讯作者(10)Genome sequencing of 161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China identifies genes and intergenic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drug resistance. ,Nature genetics ,2013,通讯作者(11)2.MutL associates with Escherichia coli RecA and inhibits its ATPase activity,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2,通讯作者(12)The dimer state of GyrB is an active form: implications for the initial complex assembly and processive strand passage,Nucleic Acid Research,2011,通讯作者(13)A Sir2-like protein participates in mycobacterial NHEJ, Plos One,2011,通讯作者(14)A simplified method for reconstituting active E.coli DNA polymerase III,Protein and cell,2011,通讯作者(15)Crystal structure of DNA polymerase III beta sliding clamp fro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2011,第4作者(16)Crystal structure of YdaL, a stand-alone small MutS-related protein from E.coli,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2011,通讯作者(17)MutS-mediated enrichment of mutated DNA produced by directed evolution in vitro,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1,通讯作者(18)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Tumor Reversion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J Proteome Res,2011,通讯作者(19)Proteomics: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multiple myeloma,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2011,通讯作者(20)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ycobacterial NADH pyrophosphatase isoforms reveals a novel mechanism for inactiva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Molecular Microbiology,2011,通讯作者(21)Proteomic analysis of multiple myelom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Proteomics Clin,Appl,2011,通讯作者(22)Quantum dot-aptamer nanoprobes for recognizing and labeling influenza A virus particles.,Nanoscale,2011,通讯作者(23)DNA probe functionalized QCM biosensor based on gold nanoparticle amplification for Bacillus anthracis detection.,Biosens Bioelectron,2011,通讯作者(24)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melamine in complex matrices based on cysteamine-modified gold nanoparticles.,Analyst,2011,通讯作者(25)New regulatory mechanisms for the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trafficking of influenza A virus NS1 protein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PR/8/34 and A/Sydney/5/97.,J Gen Virol,2010,通讯作者(26)Integration of a fluorescent molecular biosensor into self-assembled protein nanowires: a large sensitivity enhancement.,Angew Chem Int Ed Engl,2010,通讯作者(27)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utational improvement of a thermophilic esterase from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P2.,Biotechnol Lett,2010,通讯作者(28)CobB regulates Escherichia coli chemotaxis by deacetylating the response regulator CheY.,Mol Microbiol,2010,通讯作者(29)Functional analyses of Escherichia coli MutS-beta clamp interac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Curr Microbiol,2010,通讯作者(30)An auto-biotinylated bifunctional protein nanowire for ultra-sensitive molecular biosensing.,Biosens Bioelectron,2010,通讯作者(31)Viral coat proteins as flexible nano-building-blocks for nanoparticle encapsulation.,Small,2010,通讯作者(32)Mutations found in the pncA gen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clinical pyrazinamide-resistant isolates from a local region of China.,J Int Med Res,2009,通讯作者(33)Detection of B. anthracis spores and vegetative cells with the same monoclonal antibodies.,PLoS One,2009,通讯作者(34)Construction of bifunctional phage display for biological analysis and immunoassay.,Anal Biochem,2009,通讯作者(35)Visualization of the dynamic multimerization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pp65 in punctuate nuclear foci.,Virology.,2009,通讯作者(36)Seeding-induced self-assembling protein nanowires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oassays.,Nano Lett,2009,通讯作者(37)Imaging Viral Behaviors in Mammalian Cells with Self-Assembled Capsid-Quantum-Dot Hybrid Particles.,Small,2009,通讯作者(38)Development of a universal phosphorylated peptide-binding protein for simultaneous assay of kinases.,Biosens Bioelectron,2009,通讯作者(39)The tegument protein UL94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as a binding partner for tegument protein pp28 identified by intracellular imaging.,Virology,2009,通讯作者(40)Label-free detection of B. anthracis spores using 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Analyst.,2009,通讯作者(41)On-chip ligation of multiplexing probe-pairs for identifying point mutations out of dense SNP loci.,Biosens Bioelectron,2009,通讯作者(42)Imaging and characterizing influenza A virus mRNA transport in living cells.,Nucleic Acids Res.,2008,通讯作者(43)Application of 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 (MPH) as a labeling enzyme.,Anal Bioanal Chem,2008,通讯作者(44)Escherichia coli mismatch repair protein MutL interacts with the clamp loader subunits of DNA polymerase III.,Mutat Res.,2008,通讯作者
发表著作( 1 ) 基因分析和生物芯片技术,GENE ANALYSIS AND BIOCHIP TECHNIQUE,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1,第3作者( 2 ) High Technology Decelopment Report,高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03,第3作者( 3 )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第1作者( 4 ) 国际科学技术奖概况,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Priz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出版社,2009-09,第1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 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主持,部委级,2014-01--2016-12( 2 ) 分析病原微生物学和生物传感, 主持,部委级,2013-05--2017-12
参与会议(1)分子生物传感与细胞分子影像参加第二届无标记技术国际研讨会张先恩2015-03-11(2)中国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冷泉港亚洲会议张先恩2014-12-02(3)大会组委会中国代表第二十四届世界生物传感大会张先恩2014-05-27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黄旭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崔宗强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董艳杰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游璠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贾艳侠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佀静雪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郭永超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乔岩梅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张华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李永进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谷晶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毕利军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杨薇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祁岑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罗明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王婷娟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李可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李中道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田文武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李峰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吴进军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周盈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尤祥宇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钟天映博士研究生071011-生物物理学
林世强博士研究生071011-生物物理学
任茜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林秀萍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尹娟硕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王绪德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李茹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张敏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刘雅兰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韩昱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杨仁斌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杨明章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门冬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李风云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梁晓声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程芳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顾佳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曾德军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高丁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李昭阳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李坤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李阿茜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田博硕士研究生430139-生物工程
赵亮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刘凤英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张晓莉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王霆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王明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郝倩硕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宋双硕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陈涛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黄荔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陈秀秀硕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孙曼銮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李敏硕士研究生085238-生物工程
刘冲硕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现指导学生
孙宪迅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印文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陈媛媛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郭冬各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王继刚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侯宇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陈明海博士研究生071005-微生物学
王婷婷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周昆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曹姗姗硕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陈晨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席艳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银芳硕士研究生085238-生物工程
李士敏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李一苇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张玉威博士研究生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先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7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师资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现平
基本信息张现平男博导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电子邮件:zxp@mail.iee.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六号邮政编码:100190研究领域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强磁场材料处理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08Z2-能源与电工的新材料及器件招生方向超导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源电工材料教育背景2004-09--2007-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学博士学历博士学位工学博士出国学习工作2007.11---20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香平
基本信息张香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Tel:+86-(O),+86-**E-mail:xpzhang@ipe.ac.cn;xpzhang69@hotmail.com研究领域绿色过程系统集成及绿色度分析、化工热力学及过程模拟优化、离子液体等新型介质/材料设计、气体分离与净化?等清洁工艺技术开发教育背景学历1999/04-2002/04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1991/09-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宪洲
基本信息张宪洲男博导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电子邮件:zhangxz@igsnrr.ac.cn通信地址: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邮政编码:100101部门/实验室:高原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研究领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通过野外地面观测、遥感等技术手段,结合生态学模型,研究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高寒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恢复技术与模式。主要研究区域为青藏高原地区。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1300-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晓
基本信息张晓男博导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电子邮件:xzhang@amss.ac.cn通信地址:北京中关村东路55号邮政编码:100190研究领域微分几何、数学物理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101-基础数学招生方向微分几何、数学物理教育背景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工作经历工作简历社会兼职教授课程专利与奖励奖励信息专利成果出版信息发表论文发表著作科研活动科研项目参与会议合作情况项目协作单位指导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小雷
基本信息张小雷男博导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电子邮件:zhangxl@ms.xjb.ac.cn通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邮政编码:830011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502-人文地理学招生方向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教育背景1994-09--1997-0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后1989-09--1992-06中国科学院新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祥坤
基本信息张祥坤男博导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电子邮件:zhangxiangkun@mirslab.cn通信地址:北京中关村南二条一号邮政编码:100190部门/实验室:微波室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招生方向微波遥感探测与成像理论与技术新体制雷达技术主被动极化微波遥感技术教育背景2003-09--2007-07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博士1999-09--20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晓平
基本信息张晓平女硕导资源与环境学院电子邮件:zhangxp@ucas.ac.cn办公电话: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邮政编码:100049教研室:人文与经济地理教研室部门/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领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国际产业分工与环境负荷转移评估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502-人文地理学招生方向产业发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晓斐
基本信息张晓斐男博导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电子邮件:xfzhang@ntsc.ac.cn通信地址:西安市临潼区书院东街3号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邮政编码:710600部门/实验室:量子频标研究室研究领域冷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招生信息每年拟招生1名。招生专业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招生方向原子钟物理与技术,量子光学教育背景2007-09--2010-07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2004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心昱
基本信息张心昱女博导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电子邮件:zhangxy@igsnrr.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邮政编码:100101部门/实验室:生态系统水分研究中心研究领域生态系统生态学与全球变化1)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循环;2)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循环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循环的微生物机制;4)外生、丛枝菌根植物根际土壤碳、氮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晓山
基本信息张晓山男博导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电子邮件:zhangxsh@rcees.ac.cn通信地址:海淀区双清路18号邮政编码:100085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83001-环境科学071300-生态学招生方向大气污染、汞环境地球化学、氮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教育背景1988-09--1995-0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1978-10--1982-07南京大学学士学位学历学位工作经历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