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董晓龙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基本信息
董晓龙 男 博导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电子邮件:dongxiaolong@mirslab.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
邮政编码:100190


研究领域

微波遥感探测与成像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磁波与目标及环境相互作用的散射与辐射特性;目标与环境特性的探测及成像的理论与方法;新型微波遥感探测与成像及微波遥感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技术;新的探测频率的应用和新要素的探测与反演方法等。
先进微波遥感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先进星载、机载和地基微波遥感系统设计与实现;微波遥感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天线、射频、数字及处理;微波遥感系统定标技术等。 重点开展高精度微波辐射、散射测量有效载荷,毫米波、太赫兹探测与成像载荷等的系统研究。

地球科学与空间探测的微波遥感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的需求,研究地球系统和空间探测关键要素的微波遥感方法与技术实现,研究遥感信息获取、反演及其在地球与空间科学中的应用,重点开展海洋、大气和陆地环境要素的微波遥感探测与应用研究。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


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与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遥感探测与成像机理研究
研究重点包括:开展微波遥感探测与成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重点开展海洋、大气和陆地环境要素微波遥感与信息获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开展太赫兹探测与成像系统设计与实现。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与方向学术硕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重点: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与辐射特征及其微波遥感,遥感信息获取与系统定标)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研究重点:先进微波遥感与探测有效载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教育背景 1993-02--1996-06 西安交通大学 工学博士
1991-09--1993-01 西安交通大学 硕士研究生
1987-09--1991-07 西安交通大学 工学学士


学位西安交通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1996.6)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工学学士(1991.7)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03-12--今 中科院空间中心 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研究员
2001-02--2003-11 Duke University, USA 高级访问学者
1999-12--2001-01 中科院空间中心 研究员
1998-10--1999-12 中科院空间中心 副研究员
1996-09--1998-09 中科院空间中心 博士后


社会兼职 2008-10--今 CEOS WGCV Microwave Sensors Subgroup,Chair


学术团体兼职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电波传播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委员会委员
学术期刊兼职空间科学学报,编委
遥感技术与应用,编委
遥感信息,编委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编委

工作任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助理
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行政所长
教授课程 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课程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基础(2006年起,春季学期)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院级级,2014
(2)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院级级,2009
(3) 月球轨道器微波探测仪,二等奖,部委级,2008


专利成果 (1) 星载旋转扫描干涉成像微波辐射计,发明,2003,第3作者,专利号:**.6
(2) 顺轨方向多基线干涉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及其设计方法,发明,2001,第2作者,专利号:**.9
(3) 一种手法双波束天线星载扫描雷达散射计,发明,2007,第1作者,专利号:**4.5

科研活动

主要承担项目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四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1998-2001):定标负责人
海洋二号卫星背景型号研究(2003-2006):散射计负责人
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分系统(2007-):副主任设计师
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分系统(2009-):主任设计师
气象行业科技专项-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研究(2010-):项目负责人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背景型号研究课题(2013-):负责人

相关话题/微波 遥感 技术 系统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