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董志诚 男 硕导 华南植物园
电子邮件:Zhicheng_dong@scbg.ac.cn
通信地址:广东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华南植物园综合实验楼307室
邮政编码:510650
研究领域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从Waddington在上世纪中期创造出这个词汇以来经历了短短半个多世纪的飞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而令人兴奋的领域。表观遗传学,顾名思义是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的,研究对象是除DNA序列改变之外的可遗传变化。最早在植物中报道,然后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发现存在同样的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塑,核小体组蛋白的变种和小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等,被称为DNA序列之外的第二遗传密码。正是因为表观遗传机制参与了细胞活动的多个方面,其变化也影响到多种生物发育过程和生理现象,比如干细胞的维持与分化,精神分裂症、癌症的形成,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等等。
表观遗传标记的起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表观遗传学的基础问题之一。真核生物中,各种表观遗传标记可以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后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置起源和维持,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很多参与这些表观遗传标记建立的酶和辅助蛋白,但是还有很多具体机制有待解答,比如:这些酶或蛋白如何识别相应的染色体位置?细胞如何识别表观遗传标记?信号传导途径是如何与表观遗传途径协同作用?非编码RNA如何介导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在生化上的关系如何?
基于植物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其他模式生物的前面,比如反义RNA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首先在烟草中发现。模式植物拟南芥,因其基因组小、周期短、种子多且自花授粉,是很好的遗传材料,很多表观遗传途径得到了鉴定,获得了很多表观遗传的基因组数据。我们希望通过利用模式植物,在回答上述基本问题的同时,在植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发育与抗逆境胁迫方面有所应用。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招生方向 植物分子生物学
植物表观遗传的分子机制
植物基因工程
教育背景 1998-09--2003-09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 博士
1992-09--1996-06 上海交通大学 学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2-02--今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研究员
2008-02--2012-01 美国布朗大学Judith Bender实验室 博士后
2004-09--2008-01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Nina Fedoroff实验室 博士后
2003-10--2004-08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 研究助理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Small RNAs prevent transcription-coupled loss of histone H3 lysine 9 methylation on silencing target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PLoS Genet,2011,第2作者
(2) The RNA-binding proteins HYL1 and SE promote accurate in vitro processing of pri-miRNA by DCL1,PNAS,2008,第1作者
(3) Floral patterning in Lotus japonicus,Plant Physiol,2005,第1作者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