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樊建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基本信息
樊建平 男 博导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电子邮件:jp.fan@siat.ac.cn
通信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8号
邮政编码:518055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技术


招生方向 高性能计算
高性能计算

教育经历 1984-09--1990-07 中国科学院 博士
1980-09--1984-07 南开大学 学士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专利序号 申请号 发明名称 发明类型 申请日期 研究中心 研究所 发明人
1. **2.2 一种数字城市全自动生成的方法 发明 2007-8-7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2. **7.4 一种数字城市的继承式自动生成及实时更新方法 发明 2007-10-10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3. **6.1 一种超维度河流动力学自适应并行监测的方法 发明 2007-10-31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刘思源、文高进、樊建平
4. **9.6 一种图形处理的关节中心参数估计方法 发明 2008-2-19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刘思源、文高进、郑倩、曹文静、冯圣中、樊建平
5. **8.1 一种运动捕捉技术中的链状骨骼匹配方法 发明 2008-2-19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刘思源、文高进、郑倩、曹文静、冯圣中、樊建平
6. **0.8 一种自动监测仿真及其并行化处理的方法 发明 2008-3-1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7. **5.4 一种城市数字平台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发明 2008-3-24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8. **1.0 一种基于仿真知识库的自动实时仿真及其并行方法 发明 2008-4-2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9. **8.7 一种图像处理中物体自动识别并三维重建的方法 发明 2008-4-22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10. **0.8 一种基于三位模型库下二维图像的识别和物体的重建方法 发明 2008-5-10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11. **9.X 一种基于识别知识库的识别方法 发明 2008-5-15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朱定局、樊建平
12. **0.0 一种预投影光线投射体绘制的并行处理方法 发明 2008-7-21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黄波、刘思源、郑倩、姜志阳、文高进、冯圣中、樊建平
13. **8.4 一种光线投射多核并行体绘制方法 发明 2008-8-20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黄波、刘思源、郑倩、姜志阳、文高进、冯圣中、樊建平
14. **02 共享信道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 2010-2-2 实时监测 数字所 陆佃杰; 黄晓霞; 吕婧; 刘聪; 樊建平
15. **04 一种有功耗意识的数据中心应用服务调度方法 发明 2010-12-15 高性能计算 数字所 文高进、冯圣中、樊建平、贝振东、赵娟娟、杨念
16. 网格化的动态自组织计算机体系结构 樊建平;陈明宇;徐志伟 2003-6-13 ZL**.1 2007-11-28 发明专利
17. 一种内存访问信息实时捕获装置及访存信息捕获方法 李 磊;陈明宇;曹 政
樊建平 2005-2-28 ZL**2.6 2008-3-26 发明专利
18. 一种网络内存服务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孙国忠;樊建平;陈明宇 2004-11-12 ZL**8.7 2008-8-27 发明专利
19. 一种远程内存服务器及其实现方法 李磊;樊建平;陈明宇; 曹政 2005-9-9 ZL**0.1 2008-11-26 发明专利
20. 三维人体运动仿真结果与录像同屏对比方法 王兆其;樊建平;李锦涛;钱跃良;邱显杰;夏时洪 2003-7-22 ZL**.6 2006-5-3 发明专利
21. 一种运动矢量预测的方法 沈燕飞;黄晁;李锦涛;樊建平 2004-5-21 ZL**5.0 2008-4-30 发明专利
22. 基于增强型的参数化引用定值链的可观测性覆盖评估方法 吕 涛;李晓维;樊建平 2003-7-**.5   发明专利
23. 一种环路滤波器及滤波方法 彭聪;樊建平;黄晁;宋磊 2004-5-**4509.2   发明专利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参与会议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费璟昊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马杰 博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熊锦华 博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黄伟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涂碧波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李磊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刘立 博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张跃冬 博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梁毅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孙国忠 博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石丹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明媚 硕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系统结构

金迎 硕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白童心 硕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系统结构

朱定局 博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包云岗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唐欢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潘晓雷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阮元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李永红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宋博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孟令勇 硕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郑倩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张吉帅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王驰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李利国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姜志阳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王亮 硕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吕顺志 硕士研究生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马仁辉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朱浩瀚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周小涛 硕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张足生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李开士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邬可可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张霄宏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鞠汶奇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武天祥 硕士研究生 081280-软件工程

畅晋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钟志勇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潘涛 硕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张文力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陆佃杰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刘思源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赵中英 博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韩韧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刘平山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周乐 硕士研究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尚长兴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何耀彬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黎敏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李超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章昉 硕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现指导学生

王江斌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建国 博士研究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秦兴彬 硕士研究生 085211-计算机技术

工作经历 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课题组长、智能中心副总工程师、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主任,计算所副所长。目前任北京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课题组组长,深圳机器人协会理事,深圳市南山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育才教育集团教育顾问,“数字鄂尔多斯”专家顾问组成员。近年主办并担任2007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大会主席、GCC2008大会主席、第一届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工程研讨会主席、第十五届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国际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印度科学院信息与通讯技术研讨会主席。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樊建平研究员在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领域具有深厚研究基础,作为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奠基人之一,主持并完成“曙光一号”(1992-1994,863重点项目)、“曙光1000”(1994-1995,863重点项目)、“曙光系列可扩展并行计算机系统”(1996-2000,95攻关重点项目)的研制工作。负责完成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系统(1999,863项目)、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平台研究—中信信息系统建设(1997-1998,863项目)。 参与完成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大型Vega-GIS系统研制(2004,863项目)、机群服务器功能软件(2004,863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支持网格化的动态自组织系统结构的操作系统研究(2003-2005, 863专题项目)、网络计算环境综合计算平台(2005-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新型换能器震源的高分辨率地下三维声成像技术研究(2007-2009, 863专题项目)、并行仿真模拟器(2007-2009, 863专题项目)等各项工作。其中,研制的曙光1号获1993年电子部十大科技成果奖、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曙光1000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曙光系列并行机获2003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曙光3000和曙光系列并行计算机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面向体育训练的三维人体运动模拟与视频分析系统研究,该项目于2009年获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共完成国家863和攻关项目十几项,出版专著一本(《AT&T 3B5 UNIX Re12.0核心源代码分析报告》,1992年, 海洋出版社 ),发表论文75篇,申请专利20项(已授权10项)。
1991年被评为国家“863”计划先进个人,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开始享受国家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年被评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先进个人;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009年2月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


工作简历 2006-03--2015-0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院长
1990-09--1998-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 副总工,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相关话题/博士研究生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 数字 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