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方前锋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方前锋 男 汉族 博导 固体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qffang@issp.ac.cn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通信地址:合肥市1129信箱
邮政编码:230031


研究领域
教育背景

学历固体物理所1982**研究生毕业


学位固体物理所1982**理学博士学位


出国学习工作1993-1994年赴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4个月,1998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作访问教授2个月,2000年赴德国达姆斯达特大学作访问教授3个月,2003年和2005年先后赴法国勒芒大学作访问教授共4个月,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或邀请报告。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9-1995年在河海大学常州分校任教,1995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

社会兼职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内耗与力学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内耗与固体缺陷实验室主任。
教授课程《内耗与固体缺陷》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于1993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所引起的非线性弛豫”,排名第二)。

专利成果1) 王建新,方前锋,王先平, “钼酸镧(La2Mo2O9) 基中温离子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1。已授权(ZL 2005 1 **.1)。
2) 杨俊峰,刘庆,王伟国,王先平,王建新,方前锋,“钼基氮化物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申请号:**1.3。
3) 王建新,张德明,王先平,方前锋, “钼酸镧基固体电解质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申请号:**6.0 (2007)。
4) 庄重,王先平,孙爱华,金震,李勇,方前锋, “钼酸镧基纳米管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申请号:**6.7。
5) 王伟国,王先平,方前锋,杨俊峰,程帜军,“近室温高阻尼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申请号:**6.0
6) 杨俊峰,刘庆,袁志刚,王伟国,程帜军,王先平,方前锋,“氮化钨基三元纳米复合超硬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申请号:**7.5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 Hou Chun-Ju(侯春菊), ZHANG Xu(张旭), LIU Chang-Song(刘长松), WANG Xian-Ping(王先平), FANG Qian-feng(方前锋), “Crystal Structure of b-La2Mo2 O9 from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 Chin. Phys. Lett. 25, 3342-3345 (2008).
2) C. Li, Q. F. Fang, X. P. Wang, J. X. Wang, D. Li, and Z. Zhuang, “Internal friction study of oxygen ion conductors La1.95K0.05Mo2-xTxO9-d(T=Fe, Mn)”,J. Appl. Phys. 101, 083508 (2007)
3) C. J. Hou, Y. D. Li, P. J. Wang, C. S. Liu, X. P. Wang, Q. F. Fang, D. Y. Sun, Oxygen-ion arrangements and concerted motion in b-La2Mo2O9, Phys. Rev. B 76, 014104 (2007).
4) Q. F. Fang, F. J. Liang, X. P. Wang, G. G. Zhang, and Z. J. Cheng, “Anelastic and dielectric studies of La2Mo2O9-based oxide ion conductors”, Mater. Sci. Eng. A, 442, 43-48 (2006). (第14届国际内耗与力学谱学术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
5) F. J. Liang, X. P. Wang, Q. F. Fang, J. X. Wang, C. Li, D. Li, and Z. Zhuang, “Internal friction studies of La2-xBaxMo2O9-d oxide-ion conductors”, Phys. Rev. B 74, 014112 (2006).
6) X. P. Wang, D. Li, Q. F. Fang, Z. J. Cheng, G. Corbel and P. Lacorr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in oxide-ion conductor La2Mo2-xWxO9 assessed by internal friction method”, Appl. Phys. Lett. 89, 021904 (2006). (被引12次)
7) J. X. Wang, X. P. Wang, F. J. Liang, Z. J. Cheng, and Q. F. Fang, “ Enhancement of conductivity in La2Mo2O9ceramics fabricated by a novel three-stage thermal processing method”, Solid State Ionics, 177, 1437-1442 (2006).
8) X. P. Wang, Z. J. Cheng, and Q. F. Fang, “Influence of potassium doping on the oxygen-ion diffusion and ionic conduction in the La2Mo2O9 oxide-ion conductors”, Solid State Ionics, 176, 761-765(2005). (被引19次)
9) Z. G. Yi, Q. F. Fang, X. P. Wang, and G. G. Zhang, “Dielectric relaxation studies on the submicron crystalline La2Mo2O9 oxide-ion conductors”, Solid State Ionics, 160, 117-124 (2003). (被引23次)
10) X. P. Wang, Q. F. Fang, Z. S. Li, G. G. Zhang and Z. G. Yi, “Dielectric relaxation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oxygen-ion diffusion in La2-xBixMo2O9 oxide-ion conductors”, Appl. Phys. Lett.81, 3434-3436 (2002). (被引37次)
11) X. P. Wang and Q. F. Fang, “Effects of Ca doping on the oxygen ion diffusion and phase transition in oxide-ion conductor La2Mo2O9”, Solid State Ionics, 146, 185-193 (2002). (被引45次)
12) X. P. Wang and Q. F. Fang, “Low frequency internal friction study of oxide-ion conductor La2Mo2O9”, J. Phys. Condensed Matt. 13, 1641-1651 (2001). (被引37次)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新型纳米复合超硬薄膜中界面及微裂纹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03年1月-2005年12月,29万元),负责

硬质涂层制备装置的研究开发(浙江玉环县科技局横向项目,2006年8月-2007年8月,50万元),负责

钼酸镧氧离子导体的纳米晶和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07年1月-2009年12月,30万元),负责

纳微尺度材料的内耗及模量测量装置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09年1月-2011年12月,50万元),负责;

高辐照场下的材料研究-辐照效应理论和新材料探索(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2009年6月-2013年6月,1500万元/350万元),负责,正在进行。

参与会议参加每3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内耗与力学谱学术会议(2009上海、2006南京、2003合肥、2000广州、1997合肥、....)。

参加每3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内耗与力学谱学术会议(2008意大利佩鲁贾、2005日本京都、2002西班牙毕尔堡、...)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中山大学物理系
南京大学物理系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系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日本筑波国立物质科学研究所
法国Lemans大学化学系
德国慕尼黑大学化学系
指导学生张德明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刘瑞 硕士研究生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阚志鹏 硕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张彩云 博士研究生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胡菁 硕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孙钦星 硕士研究生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王坤 硕士研究生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高云霞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鲁卉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80168-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袁志刚 博士研究生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80168-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相关话题/材料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发明专利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