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晓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基本信息
郭晓光 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xguo@dicp.ac.cn
通信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116023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天然气的高效利用、C-H键活化和纳米多相催化。
1) 高温催化材料及机理研究
从分子、原子级别研制与构建新型高温催化材料,运用先进的原位分析手段和模拟计算过程,研究高温过程中催化剂的反应及失活机制。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反应的速控步可控构建高稳定性的新型催化材料。
2) 甲烷及低碳烃的催化转化
研究甲烷、低碳烃的无氧或有氧(指氧化剂)催化转化;研究甲烷和低碳烃的无氧或有氧共催化转化;研究高选择性的C-H键活化、识别定位目标C-H键、催化剂构建。利用原位表征技术,研究有氧或无氧过程中的催化活化机制和C-C链增长机制。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2-11--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0-09--2012-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502组 博士后
2010-03--2010-08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专利与奖励

专利成果 (1) 一种甲烷无氧直接制烯烃的方法及其催化剂,发明,2013,第2作者,专利号:**0.5
(2) 一种多组分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发明,2012,第2作者,专利号:**3.X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Recent progress in methane dehydroaromatization: From laboratory curiosities to promis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13,第2作者
(2) Architecture of Pt-Co bimetallic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CO oxidation,ChemCatChem,2012,第3作者
(3) Ferrous Centers Confined on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for Low Temperature CO Oxidation,Journal of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2,第1作者
(4) Oscillation of Surface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PtNi Bimetallic Catalysts with RedoxTreatments at Variable Temperatures,Journal of Physics Chemistry C,2011,第2作者
(5) Green and Practical Synthesis of Carbamates from Ureas and Organic Carbonates,Synthetic Communications,2011,第1作者
(6) Atom-economy Synthesis of N-substituted Carbamate from Urea Derivative and Dimethyl Carbonate Catalyzed by La/SiO2: Characterization and Activity,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10,第1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资源高效利用的纳米催化技术;课题一子课题,主持,院级级,2013-06--2017-12
(2) 界面限域的Pt基双组分催化体系在低温水汽变换过程中的研究,主持,国家级,2012-01--2014-12
(3) 《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高效、节能、减排科学基础 》课题三子课题,主持,部委级,2012-01--2016-12


参与会议 (1) 单层Pt限域的亚铁结构用于低温催化氧化反应,第十六届全国催化会议,2012-10,郭晓光, 傅强, 宁艳晓, 魏明明, 李明润, 张硕, 姜政, 包信和
(2) “Oxide-on-metal” catalytic systems for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actions: from model systems to supported nanocatalyts,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ICC),2012-07,Qiang Fu, Xiaoguang Guo, Rentao Mu, Yanxiao Ning, Yunxi Yao, Hong Xu, Dali Tan, Xinhe Bao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

相关话题/纳米 中国科学院 技术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