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黄德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黄德光 男 硕导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黄德光,男,1975年5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9月受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百人计划”资助,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开展生物酶功能模拟,过渡金属配合物活化气体小分子,以及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小分子与有机底物的偶联反应。现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一氧化碳脱氢酶的功能模拟与二氧化碳小分子的活化”的研究。

电子邮件:dhuang@fjirsm.ac.cn
通信地址:福州市杨桥西路155号化学楼911室
邮政编码:350002
电话:**


研究领域1. 生物酶功能模拟-过渡金属化合物活化气体小分子(如N2,NO2,CO2等成NH3、N2、HCO2产物);
2. 绿色化学-CO2气体催化转化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或有机酸等;
3. 金属有机化学-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有机偶联反应,把小分子活化产物与有机底物结合进行催化偶联反应生成新型有机物。
招生信息欢迎有兴趣的学生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开展学科研究。
本学科的研究模式:
1. 阅读文献,找出切入点,确定目标化合物(一般为单/双核化合物);
2. 根据目标化合物来制定合成路线,并合成相应的有机配体;
3. 利用配体合成出过渡金属化合物,并确定其构型(解晶体结构);
4. 分析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5. 研究化合物对气体小分子的反应活性或催化活性;
6. 理论计算帮助推算反应机理;
7.根据可能机理,设计小分子活化产物与有机底物的有机催化偶联反应;
8.在偶联反应的基础上,开展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有机反应的研究;
7. 发表文章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或节选其中几条步骤来完成研究。
招生专业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招生方向 设计配体,合成过渡金属配合物活化气体小分子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有机偶联反应
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教育背景 2004-09--2008-03 英国诺丁汉大学化学系 博士
2000-09--2003-07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硕士
1995-09--1999-07 武汉大学化学系 本科学士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2-08--今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研究员
2008-03--2012-08 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 博士后
1999-10--2004-07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社会兼职
教授课程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Synthesis of Binucleating Macrocycles and Their Nickel(II) Hydroxo and Cyano-Bridged Complexes with Divalent Ions: Anatomical Variation of Ligand Features ,Inorg. Chem.,2012,第2作者
(2) Fast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by 2,6-Pyridinedicarboxamidatonickel(II)-hydroxide Complexes: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Reactive Site Environment on Reaction Rates,Inorg. Chem.,2011,第1作者
(3) Kinetics and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an extremely rapid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reaction,PNAS,2011,第1作者
(4) Redox Non-Innocence of Thioether Crowns: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Formal Nickel(III) Complexes of Aza–Thioether Macrocycles,Chem. Eur. J,2011,第2作者
(5) Reactions of the Terminal Ni(II)-OH Group in Substitution and Electrophilic Reactions with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Substrates: Structural Definition of Binding Modes in an Intramolecular Ni(II)---Fe(II) Bridged Site,J. Am. Chem. Soc.,2010,第1作者
(6) Cleavage of Ni-S-Ni Bridges in Dinuclear Nickel(II) Dithiolate Pincer Complexes and Related Reactions,Inorg. Chem.,2009,第1作者
(7)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mononuclear Ag(II) complex [Ag([18]aneS4O2)]2+ ([18]aneS4O2 = 1,10-dioxa-4,7,13,16-tetrathiacyclooctadecane),Chem. Commun.,2008,第1作者
(8) Crystallographic,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Studies of the Mononuclear Complexes of Au(I)/(II)/(III) with [9]aneS2O ([9]aneS2O= 1-oxa-4,7-dithiacyclononane),Inorg. Chem.,2008,第1作者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国家级,2014-01--2017-12
(2) 百人计划,主持,研究所(学校)级,2012-09--2015-09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现指导学生

刘海雄 硕士研究生 085216-化学工程

相关话题/金属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博士 有机化学 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