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黄河清 男 博导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电子邮件:huanghq@igsnrr.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 **
研究领域流水地貌学
主要利用最小作用量变分原理与复杂性理论,分析泥沙运动机理、流水侵蚀与沉积过程和河床演变规律,揭示河道型态形成的水动力学条件,为河道整治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
在深入探讨复杂性理论在资源科学中应用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多主体(multi-agent)建模方法和GIS,建立以人的行为为本的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耦合空间模拟平台,分析水资源利用、洪涝、干旱、生态系统保护与土地利用之间复杂相互作用机理与造成的灾害及灾难性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减灾方略、水土资源利用优化模式和生态保护措施。
教育背景
学历1979-1983,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现属武汉大学)治河工程系,本科生(1983年6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1986,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泥沙研究室,硕士研究生(1986年6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3-1997,澳大利亚伍伦岗大学地理系,博士研究生(1997年5月获博士学位)。
出国学习工作1991-1993,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悉尼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
1996-1999,澳大利亚伍伦岗大学地理系,博士后;
2000-2002,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与地形系,研究人员;
2002-2005,英国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研究人员。
工作经历1986-1991,中国科学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水资源研究室;
1991-2005,澳大利亚和英国留学、工作;
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出版信息已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其中在SCI核心期刊中发表30余篇,代表性论文为:
1. Huang, H. Q. (2010), Reformulation of the bed load equation of Meyer‐Peter and Müller in light of the linearity theory for alluvial channel flow,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6, W09533, doi:10.1029/2009WR008974, 1-9.
2. Yuanxu Ma, He Qing Huang , Jiongxin Xu, Gary J. Brierley, Zhijun Yao (2010), Variability of effective discharge for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a large semi-arid river basin, Journal of Hydrology 388 (2010) 357–369.
3. Nanson, G.C. and Huang, H.Q. (2008). Least action principle, equilibrium states, iterative adjustm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river channels,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33, 923-942.
4. Macmillan, W. and Huang, H.Q. (2008). An agent-based simulation model of a primitive agricultural society, Geoforum, 39, 643-658.
5. Yang, Y., Feng, Z. and Huang, H.Q. (2008). Climate-induced changes in crop water balance during 1960-2001 in Northwest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127, 107-118.
6. Huang, H.Q. and Nanson, G.C. (2007). Why some alluvial rivers develop an anabranching patter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3, W07441, doi:10.1029/2006WR005223, 1-12.
7. Huang, H.Q. and Chang, H.H. (2006). Scale independent linear behaviour of alluvial channel flow’,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32(7), 721-730.
8. Huang, H.Q., Chang, H.H. and Nanson, G.C. (2004). Minimum energy as a general form of critical flow and maximum flow efficiency and for explaining variations in river channel patter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0, W04502, doi:10.1029/2003WR002539, 1-13.
9. Huang, H.Q. and Nanson, G.C. (2002). A stability criterion inherent in laws governing alluvial channel flow,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7(8), 929-944.
10. Huang, H.Q., Nanson, G.C. and Fagan, S.D. (2002). Hydraulic geometry of straight alluvial channels and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40(2), 153-160.
11. Huang, H.Q. and Nanson, G.C. (2000). Hydraulic geometry and maximum flow efficiency as products of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5, 1-16.
12. Huang, H.Q. and Nanson, G.C. (1998). The influence of bank strength on channel geometry,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3, 865-876.
13. Huang, H.Q. and Nanson, G.C. (1997). Vegetation and channel variation; a case study of four small streams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Geomorphology, 18, 237-249.
14. Huang, H.Q. and Warner, R.F. (1995). The multivariate controls of hydraulic geometry; a causal investigation in terms of boundary shear distribution, Earth Surfaces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 115-130.
科研活动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复杂性理论在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中的应用(2006-2010);
2. 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补偿实施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研发(2006-2010);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地貌学-最小作用量原理在河流平面型态自动调整中的应用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方略研究(2008-2011);
4. 中国科学院中-荷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与水共处的治水方略: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与水系统适应性管理研究(2010-2013);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冲积河流线性理论在分汊河流演变过程中的应用研究(2012-2015)。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彭锐 硕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韩鹏 博士研究生 070520-自然资源学
潘理虎 博士研究生 070520-自然资源学
现指导学生
闫丹 博士研究生 070520-自然资源学
吴珊珊 博士研究生 070520-自然资源学
刘志佳 博士研究生 070520-自然资源学
刘晓芳 博士研究生 070520-自然资源学
邓彩云 博士研究生 070520-自然资源学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黄河清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相关话题/博士研究生 资源 中国科学院 地理 水土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相关通知
1.考试时间3月12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外国语学院进行专业课考试。考生开考前15分钟方可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停止入场;开考6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3月13日,上午8:30-11:30, 二外考试。8:10考生开始进入考场,8:20禁止考生入场;外语考试分为听力、笔试两部分,其中8:30-9:00为听力部分。2.考场分布考试科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复审面试通知及复审面试名单
2016年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复审面试通知.doc 复试面试名单.doc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及初取公示
复试成绩公布 序号 专业 笔试 面试 总成绩 1 2116000230088 马克思主义哲学 91 89 90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复试规则及名单
博士研究生复试规则 下载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下载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学院招生小组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博士生申请审核招生细则》规定严格审核材料,按照不超过招生人数300%的比例择优筛选出进入考核的考生。现公布复试安排及面试名单。 考生必须保证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如果考生需要补充材料供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本公示名单根据报考专业及总成绩排序。具体名单如下,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自2016年5月6日至2016年5月19日止。公示期间,如异议,请与学院招办联系,联系电话010-62767180、62767181,邮箱 zhaosheng@ss.pku.edu.cn。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