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指导学生9、合作情况
基本信息
李双田 男 博导 声学研究所
电子邮件:lisht@mail.ioa.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
邮政编码:100190
研究领域 近五年来的研究主要从“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发展”两个方面展开:
1)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应用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通信等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声学领域中与“人与人” 之间和“机器与人”之间的声音通信有关的声频信号的分析、变换、控制、和干扰抑制等方面的部分基础科学问题;
2)在“应用技术发展”方面:
在充分应用以往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条件的基础上,发展可以实用化的应用技术,成为实际的生产力,使之能够作为子系统嵌入到数字电声信号处理系统及其它特种通信或信息终端,从而使终端能够适应不同的声学环境和/或不同的用户,成为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关键技术。
近五年来的具体研究工作集中围绕语声通信及电声智能信息处理终端与系统中电声信号的数字处理理论和算法研究、发展、应用以及有关的高新技术开发。具体包括:“甚低速率语音编解码”、“语音增强”、“语声盲源分离”、“声反馈抵消”、“全数字声级计”、“电话语音无墙掩蔽系统”、“数字音效系统”、“数字撮盘机”、“数字激励器”、“智能会议系统”、“定向拾音系统”、“混响抵消系统”、“语声信息恢复”等。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招生方向 通信声学信号处理及应用
对考生的要求 1)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优秀的外语水平;
2)优秀的计算机或DSP编程能力;
3)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信息论、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通信系统原理、理论声学、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等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4)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前人或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别人未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关领域中的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或是某一个较重要的问题的若干环节)的能力与潜质;
5)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6)具有全神贯注于科研工作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
教育背景 1993-09--1997-0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理学博士学位
1989-09--1992-04 北京邮电学院 工学硕士学位
学历声学所 1993** 研究生毕业
学位声学所 1993** 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05-09--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教授(兼)
2004-08--2004-11 美国塔尔萨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ulsa) 高级访问学者
2003-02--2007-0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工会(职代会)主席(兼)
2002-07--2003-0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人事教育处处长(代理)
2002-04--2006-0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所长助理
2002-01--今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党委委员,纪委委员
2000-07--2006-0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应用工程部主任
1999-05--2000-05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第十研究室主任
1992-04--今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助研(1995年)、副研(1998年)、研究员(2000年)、博导(2002年)
1982-09--1989-08 山西省忻州市邮电局 助理工程师
社会兼职 2010-09--今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员
2008-10--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常务理事,常务理事
2008-10--今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6-10--今 中国电子学会 DSP应用专家委员会 委员,委员
1998-10--今 中国电子学会 信号处理分会 委员,委员
1998-10--2010-09 中国声学学会 理事,理事
1998-10--今 中国声学学会 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 委员,委员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压缩感知下的稀疏表示语声恢复模型与算法 ,信号处理,2014,第2作者
(2) 基于TMS320C6747的USB系统固件程序开发,电声技术,2014,第2作者
(3) 引入幅度谱裁剪的语音增强算法,信号处理,2014,第2作者
(4) Gammatone滤波器修正的多级线性预测去混响,信号处理,2014,第2作者
(5) 改进的多级线性预测晚期混响算法,信号处理,2014,第2作者
(6) 双传声器系统中的风噪声抑制方法研究,信号处理,2013,第2作者
(7) 数字闭环自动增益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络新媒体技术,2013,第2作者
(8) 稀疏重构的压缩感知语声增强模型与算法,信号处理,2013,第2作者
(9) Reverberant Speech Ehancement by Spectral Processing with Reward-punishment Weights,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Control (EEAC2011),2011,第2作者
(10) Convolutive Spars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for Windy Speech,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10),2010,第2作者
(11) A New Gain Model for Speech Enhancement,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10),2010,第2作者
(12) End-Fire Microphone Array Based on Phase Difference Enhancement Algorithm,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10),2010,第2作者
(13) DCT Speech Enhancement Based on Masking Properties of Human Auditory System,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10),2010,第2作者
(14) 数字搓盘机中缓动盘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应用,2010,第2作者
(15) 一种高效的音乐节拍检测算法及其在DSP中的实现,信号处理,2010,第2作者
(16) 基于ARM+DSP的数字搓盘机的设计与实现,电声技术,2010,第2作者
(17) 小波图像去噪算法分析,信号处理,2009,第2作者
(18) 基于端射阵的超指向性麦克风阵列,信号处理,2009,第2作者
(19) 基于互信息的卷积混合语音时域盲分离算法,信号处理,2008,第2作者
(20) 改进的正弦模型在音频时域修正中的应用,电声技术,2008,第2作者
(21) 音频时域修正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第2作者
(22) 基于RS485通信方式的多单片机控制系统,微计算机应用,2008,第2作者
(23)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of Anechoic Speech Mixtures in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08),2008,第2作者
(24) A Time-Frequency Blind Separation Method for Underdetermined Speech Mixtures,Journal of Electronics (China) ,2008,第2作者
(25) 语音信号频域盲分离算法,微计算机应用,2008,第2作者
(26) 基于TCP/IP的数字讨论系统方案研究,测控技术(增刊 ,2007,第2作者
(27) 通信声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声学技术,2007,第3作者
(28) 旋转扬声器的数字实现,信号处理,2007,第2作者
(29) 非线性混合模式的语音盲分离算法,应用声学,2006,第2作者
(30) Signal Subspace Approach For Narrowband Noise Reductionin Speech,IEE Proceedings Visi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5,第2作者
(31) 基于Bark尺度小波包和Teager能量算子的语音去噪方法,信号处理,2005,第3作者
(32) 全数字式声级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信号处理,2005,第4作者
(33) 设计QMF组的一种新算法及基于GA的优化,信号处理,2005,第2作者
(34) 联合投影逼近子空间跟踪的语音增强算法,信号处理,2005,第2作者
(35) 氦语音增强算法研究,应用声学,2004,第2作者
(36) 一种基于MELP的高质量的0.6Kb/s语音编码算法,电声技术,2004,第2作者
(37) 多路数字音频系统中的PCI通信,电声技术,2003,第2作者
(38) 一种改进的音段声码编码算法,信号处理,2003,第2作者
(39) 实现多通道数字式语音通信记录的一种新方法,仪器仪表学报,2002,第1作者
(40) 基于频谱斜率约束的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研究,信号处理(增刊),2001,第2作者
(41) 全双工免提电话中的回波抵消算法研究,信号处理(增刊),2001,第2作者
(42) 网络电话的种类、结构和发展前景,信号处理(增刊),2001,第2作者
(43) BD-VAD算法,声学技术(增刊 ),2001,第2作者
(44) 精密正弦波发生器算法研究谐波分析及DSP实现,信号处理(增刊),1999,第3作者
(45) 用DSP实现单边带调制解调的几种算法及性能比较,信号处理(增刊),1999,第2作者
(46) 短波数字接收机的算法研究和DSP实现,电子学报,1999,第1作者
(47) 电网频率与谐波的精确测量算法研究,信号处理(增刊),1999,第1作者
(48) DSP的发展概况和应用前景,中兴新通讯,1998,第2作者
(49) 单音串行HF MODEM的研究及DSP实现,通信学报,1996,第1作者
(50) 短波串行调制解调器的系统研究及实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4,第2作者
发表著作 (1) 通信声学,Communication Acoustics,科学出版社,2009-04,第2作者
科研活动
在研项目 (1) 电磁数据智能降噪子课题,主持,国家级,2013-03--2016-03
(2) 全数字多功能声级计,主持,其他级,2012-06--2015-07
(3) 声频感知和信息处理,参与,研究所(学校)级,2011-07--2015-12
(4) 语音萃取核心技术研究,主持,院级级,2008-11--2011-11
参与会议 (1) Reverberant Speech Enhancement by Spectral Processing with Reward-punishment Weights,2011-08,Hong zhao, Shuangtian Li
(2) A New Gain Model for Speech Enhancement,2010-10,Cao Zhidong, Li Shuangtian.
(3) Convolutive Spars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for Windy Speech,2010-10,Lai Xiaoqiang, Li Shuangtian, Yang Jie.
(4) End-Fire Microphone Array Based on Phase Difference Enhancement Algorithm,2010-10,Yu Jingzhou, Li Shuangtian
(5) DCT Speech Enhancement Based on Masking Properties of Human Auditory System,2010-10,Li Yang, Li Shuangtian
(6)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of Anechoic Speech Mixtures in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2008-10,Lv Yao,Li Shuangtian
(7) 信号盲分离和盲反卷积算法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胡亚龙,李双田
(8) 两种语音信号盲分离算法介绍,全国第一届DSP应用技术学术会议,2003-10,胡亚龙,李双田
(9) DSP Algorithms for Use in A DSP-Based HF Radio Receiver,1998-09,Li Shuangtian, Li Changli, et al.
(10) 8PSK系统的载波恢复和定时恢复算法的研究,第八届语音图像与通信信号处理全国学术会议,1997-10,李双田,李昌立等
(11) 无线短波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第八届语音图像与通信信号处理全国学术会议,1997-10,李双田,李昌立等
(12) 数据引导自适应均衡器的算法研究与实验结果,第八届语音图像与通信信号处理全国学术会议,1997-10,李双田,李昌立等
(13) 单音串行HF调制解调器的算法及实现,第三届短波超短波通信学术会议,1994-01,李双田,李昌立等
(14) HF信道多制式调制解调器,第三届短波超短波通信学术会议,1994-01,李双田,李昌立等
(15) Further Study and TMS320C30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Kalman/Godard Adaptive Equalization Algorithm (KGA) Used for High Speed HF MODEM[C],1992-09,Li Shuangtian, Li Changli, et al.
既往科研 根据国家和产业界的具体应用需求,应用通信理论、信息论、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声学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先后解决了一系列系统或设备中的关键问题,列举如下:
1)“短波高速数据传输(HF MODEM)”
2)“视听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
3)“无线短波数字接收机”
4)“电力线载波机的数字化调制解调”
5)“DSP在电测仪表和程控功率源中的应用”
6)“数字式多通道语音通信记录系统”
7)“语音编码算法与应用研究(包括:中-低-超低速率语音编码、氦语音处理)”
8)“智能电话终端的语音与通信关键技术(包括:软件MODEM、 全双工免提、语音拨号和语音压缩存储的核心技术)”
10)“麦克风反馈(声反馈)抵消技术研究与实现”
11)“语音信号的盲源分离”
12)“语音增强系统”
13)“电话语音无墙掩蔽系统”
14)“全数字多功能智能声级计”
15)“数字电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智能会议系统、数字音效系统、数字撮盘机等)”
16)“定向拾音技术研究”
17)“语声信息恢复的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研究”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黄玫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吕尧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杨洁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徐会珍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喻径舟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未建英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赖小强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曹智栋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董亚芬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赵红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李洋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现指导学生
孙晓通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全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婷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王野 硕士研究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研究生名单01)成少锋 男 2000-2003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2)邓 昊 男 2000-2003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3)王林章 男 2001-2004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4)钟维保 男 2002-2005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5)宾清原 男 2002-2005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6)胡亚龙 男 2002-2005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7)周 星 男 2003-2006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张 晨 男 2003-2006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09)王 静 女 2003-2006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0)黄 玫 女 2004-2007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1)吕 尧 男 2004-2009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2)邰 鸣 男 2006-2008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3)杨 洁 女 2007-2011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4)喻径舟 男 2007-2012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5)徐会珍 女 2008-2011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6)曹智栋 男 2008-2013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7)赖小强 男 2008-2013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8)李 洋 男 2009-2014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19)赵 红 女 2009-2014 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20)未建英 女 2010-2013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21)董亚芬 女 2011-2014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22)孙晓通 男 2012-2015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23)张 全 男 2012-2015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24)张 婷 女 2013-2016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25)王 野 男 2014-2017 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