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梁音 男 硕导 南京土壤研究所
电子邮件:yliang@issas.ac.cn
通信地址:南京北京东路71号土壤所
邮政编码:210008
招生信息招生专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招生方向
1.土壤侵蚀与物质迁移
2.侵蚀退化与土壤资源的评价
3.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恢复
教育背景 2000-09--2004-09 莫斯科大学 获博士学位
1983-09--1987-07 原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 获农学学士学位
学历博士
学位博士
出国学习工作2000年09月-2004年09月,莫斯科大学土壤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
教授课程 水土保持原理
专利与奖励专利
1. 发明专利:一种雨滴打击力测试仪,编号:**2.8,0901-5-C10196。第1作者。
2.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土壤颗粒组成测定的抽气装置,证书编号:ZL 2008 2 **.7,第2作者。
3.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土壤颗粒组成测定设备中的吸管架,证书编号:ZL 2008 2 **.1,第2作者。
奖励
1. 2010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名称: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排名第11位。
2. 浙江省2010年度水利科技创新奖叁等奖,项目名称:浙江省降雨侵蚀力差异性规律研究,排名第3位。
出版信息代表性论文
1. Liang, Yin; Li, Decheng; Su, Chunli,etc., Soil Erosion Assessment in th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 Using an Integrated Index., Soil Science, 2009, 174(10):574-581. (SCI)
2. Liang Yin, LI Decheng, LU Xixi, etc., Soil erosion changes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in th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Vol. 7, No. 1. (1 March 2010), pp. 92-99.
3. Liang Y., Kuznetsov M.C., Som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eroded soils under the different erosion grade in the tree gorg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Journal of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2005, serial 17, soil science, No.1: 47-51.(in Russian)。
4. Long-term effects of organic amendments on the rice yields for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subtropical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9) ,129(4) : 534–541. (corresponding author)
5.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n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t Small-watershed Scale in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A case study of Xingguo Counry, Jiangxi Province,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Linyi China, 2010, pp.34-42. (ISTP, corresponding author)
6. 梁音,张斌,潘贤章等,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 6 (1) : 22-27.
7. 梁音、田刚、潘贤章等,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影响 ----- 以潋水河流域为例,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3):18-23.
8. 梁音,张斌,潘贤章等,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动态演变趋势分析,土壤,2009,41(4):534-539。
9. 田刚,梁音*,陈效民等,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在潋水河流域的对比研究,土壤学报,2010,47(1):7-12(*corresponding author)
10.杨轩、梁音*、方继青等,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蚀力模型,土壤学报,2010, 47(2): 216-222(*corresponding author)
专著
1. 张斌、梁音、廖纯艳 主编,《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南方红壤区卷》,2010,ISBN 978-7-03-026275-2,科学出版社。
2. 鄂竟平、刘震、冯仁国,等主编,《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第五篇 分区防治目标与措施配置,ISBN 978-7-03-026199-1,科学出版社。(参加编写红壤区)
3. 赵其国、史学正等编著,《土壤资源概论》,ISBN 978-7-03-019911-9,第十三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梁音、史德明执笔),P372~408,2007,科学出版社。
4. 孙波、施建平、杨林章主编,《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规范》ISBN 978-7-03-80209-386-3,第8章,侵蚀区坡地土壤流失和氮磷迁移长期定位观测(梁音、施建平执笔),P125~131,2007,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科研活动在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红壤中尺度流域土壤侵蚀宏观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课题负责人。
2. 973项目(2007CB407206):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水土保持措施作用机理和适宜性评价,专题负责人。
3.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红壤地区农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31B04),专题负责人。
4.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2009BADC6B03),课题负责人。
5. 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SBZX-SBPC-1004),课题负责人。
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38)“红壤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障碍因素、形成机制及生态恢复措施研究”,专题负责人。
7. 水利部长江委重点项目“花岗岩地区马尾松林地水土流失规律试验研究”,课题负责人。
参与会议 (1) Sensitivity of soil erosion in macroscopic evaluation depend on the different scale DEM and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data,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2010-12,Liang Yin
(2) Assessment on Soil Erosion in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 by Using ,中澳全球变化下水土健康国际研讨会,2009-11,Liang Yin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研究所
3. 北京师范大学
4.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5.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6.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杨轩 硕士研究生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苏春丽 硕士研究生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通 硕士研究生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现指导学生
李钢 硕士研究生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郭春香 硕士研究生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袁久芹 硕士研究生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联合培养生1. 田刚,南京农业大学,水土保持,2008年毕业
2. 穆欢,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2009年毕业
工作经历工作简历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原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7年07月-现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任助研、副研和研究员。
2008年04月开始担任中科院红壤生态实验站业务副站长。
社会兼职
1.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理事
2. 中国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 常务理事
3.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 委员
4.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 委员
5. 江苏省水土保持学会 常务理事
6. 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委员
研究领域土壤侵蚀机理与物质迁移、侵蚀退化与土壤资源评价、侵蚀劣地与生态恢复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