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国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刘国华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电子邮件: ghliu@rcees.ac.cn
通信地址: 生态中心院内
邮政编码: 100085
研究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71300


招生方向区域生态,全球变化与碳循环,恢复生态,群落生态,生理生态

教育背景2001-09--2004-0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生/博士
1985-09--1989-06 山东大学 理学学士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2009-03~现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2001-11~2009-0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2001-09~2004-0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生/博士
1994-07~2001-1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1989-07~1994-0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实习员
1985-09~1989-06,山东大学, 理学学士


社会兼职
教授课程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1)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部委级,2007
(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植被生,国家级,2004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 nomalous temperature–growth response of Abies faxoniana to sustained freezing stress a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s in China’s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Trees, 2012, 第 5 作者
(2) The effects of afforestation on soil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 A case study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atena, 2012, 第 5 作者
(3) Effects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tand age on fine root biomas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lantation forest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 ECOLOGICAL RESEARCH, 2012, 第 3 作者
(4) Estimation of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Alpine Area and Its Response to Land Use Change: A Case Study in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2, 第 2 作者
(5) 呼伦贝尔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沿经度梯度变化, 生态学报, 2012, 第 5 作者
(6) 黄土丘陵区坡面尺度上不同植被格局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研究, 干旱区地理, 2012, 第 5 作者
(7) Assessing adaptability of planted trees using leaf traits: a case study with Robinia pseudoacacia L.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 第 5 作者
(8)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for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n Loess Plateau,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第 3 作者
(9) Hydrologic feasibility of artificial forestation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Discussions, 2011, 第 3 作者
(10) 不同坡位沙棘光合日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因子, 生态学报, 2011, 第 5 作者
(11) 利用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重建川西米亚罗地区过去200年夏季温度的变化, 第四纪研究, 2011, 第 2 作者
(12)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seasonal climate variables on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forests in Eastern China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第 5 作者
(13) Plant biomass,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N:P ratio regulating soil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a temperate steppe: A regional scale study,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0, 第 5 作者
(14) Effects of biodiversity and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on productivity in semiarid grasslands of Hulunbeir, Inner Mongolia, China,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第 5 作者
(15) Vegetation patterns influence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a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J Soils Sediments, 2010, 第 3 作者
(16) Changes i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with a pine plantation restoration in a dry valley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southwest China,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第 2 作者
(17) 川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时间稳定性评估,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第 5 作者
(18) 利用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重建川西卧龙地区过去159年夏季温度的变化,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第 5 作者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第 5 作者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土壤CO2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 2009, 第 2 作者
(21)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上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第 3 作者
(2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生态学报, 2009, 第 5 作者
(23) 黄土高原常见造林树种光合蒸腾特征, 生态学报, 2008, 第 5 作者
(24) 呼伦贝尔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环境因子的关系,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第 5 作者
(25) 呼伦贝尔草原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08, 第 5 作者
(26)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agriculture in the Lugu Lake re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2008, 第 1 作者
(27)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第 5 作者
(28)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land-cover change in a matriarchal community in the Lugu Lake a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2008, 第 5 作者
(29)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microbialfunctional diversity along a longitudinal gradient in temperategrasslands of Hulunbeir, Inner Mongolia,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2008, 第 2 作者
(30) Nutrient transport associated with water erosion: progress and prospect,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2007, 第 4 作者
(31) 呼伦贝尔草原生物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2007, 第 5 作者
(32)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 2007, 第 5 作者
(3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2007, 第 5 作者
(34) 人工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变化特征, 生态学报, 2007, 第 2 作者
(35) Carbon budgets of three temperate forest ecosystems in Dongling Mt., Beijing, China, Science in China (D), 2007, 第 2 作者
(36) Comparing soil CO2 emission in pine plantation and oak shrub: dynamics and correlations, Ecological Research, 2006, 第 5 作者
(37)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中国科学D辑, 2006, 第 2 作者
(38) 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第 5 作者
(39)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固碳能力估算, 生态学报, 2006, 第 5 作者
(40) 森林管理在全球CO2减排中的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第 5 作者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重大生态工程固碳量评价,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5-12
( 2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决策支撑技术,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5-12
( 3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3-12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

相关话题/生态 土壤 中国科学院 微生物 奖励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