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刘云圻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刘云圻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电子邮件:liuyq@iccas.ac.cn
联系电话:**
传真: **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政编码:100190


研究领域? 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 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 分子开关和分子整流器的探索
? 有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
?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气体传感器
? 碳纳米管的制备、表征与器件
教育背景

学历

学位1975届大学(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
1991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5年1月至1988年3月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修
出国学习工作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1997年10月至1998年8月美国东北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2000年3月至6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
2003年4月 清华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
社会兼职
教授课程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 High-Performance Transistor Based on Individual Single-Crystalline Micrometer Wire of Perylo[1,12-b,c,d]thiophene, J. Am. Chem. Soc., 2007, 129(7), 1882.

2. 1-Imino Nitroxide Pyrene for High Performance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Low Operating Voltage, J. Am. Chem. Soc., 2006, 128(40), 13058.

3. A Cyclic Triphenylamine Dimer for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High-Performance, J. Am. Chem. Soc., 2006, 128(50), 15940.

4. High-Performance Low-Cost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Chemically Modified Bottom Electrodes, J. Am. Chem. Soc., 2006, 128(51), 16418.

5. Structures, electronic states, photoluminescence, and carrier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1,1-disubstituted 2,3,4,5-tetraphenylsiloles, J. Am. Chem. Soc., 2005, 127(17), 6335.
6. n-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made of an individual nitrogen-dop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J. Am. Chem. Soc., 2005, 127(24), 8614.

7. A highly p-stacked organic semiconductor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based on linearly-condensed pentathienoacene, J. Am. Chem. Soc., 2005, 127(38), 13281.

8. A self-assembled nano optical switch and transistor based on a rigid conjugated polymer, thioacetyl-end-functionalized poly(para-phenylene ethynylene)s, J. Am. Chem. Soc., 2005, 127(9), 2804.

9. High Performance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Based on Amphiphilic Tris(phthalocyaninato) Rare Earth Triple-Decker Complexes, J. Am. Chem. Soc., 2005, 127(45), 15700.

10. Structures, electronic state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a zinc(II) 2-(2-hydroxyphynyl)benzothiazolate complex, J. Am. Chem. Soc., 2003, 125(48), 14816.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刘颖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张洪亮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叶尚辉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张磊 硕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刘洪涛 硕士研究生 070303-有机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田健 硕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孙向南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吴卫平 博士研究生 070303-有机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吕琨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芦露华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程诚 硕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赵岩 硕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陈建毅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郭云龙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温雨耕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杜春燕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黄丽平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王小波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吴倜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 80032-化学研究所

相关话题/物理化学 博士研究生 信息 奖励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