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倪四道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倪四道 男 博导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sdni@whigg.ac.cn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徐东大街340号
邮政编码:430087


研究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固体地球物理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招生方向 地震学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动力学
教育背景 1996-07--2001-03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博士
1988-07--1993-07 中国科技大学 本科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1-01--今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03--2011-01 中国科技大学 教授


社会兼职 2011-05--今 中国地震学会预报委员会副主任
2009-07--今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副秘书长

教授课程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Uppermost mantle structure of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T ibetan plateau,EPSL,2012,通讯作者
(2) Evidence for P-prime P-primeasymmetrical scattering at near podal distances,GRL,2012,通讯作者
(3) The M5.0 Suining-Tongnan (China) earthquake of 31 January 2010: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ccurring in sedimentary cover,Chinese Sci Bull,2011,通讯作者
(4) A persistent localized microseismic source in Kyushu Japan,GRL,2011,通讯作者
(5) Rapid Source Estimation from Global Calibrated Paths,BSSA ,2010,第1作者
(6) Stationary phase approximation in the ambient noise method revisited; ,Earthquake Science,2010,通讯作者
(7) SPL,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 ,地球物理学报,2010,第2作者
(8) A persistent localized microseismic source near the Kyushu Island, Japan;,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10,第2作者
(9) Source Mechanism and Rupture Directivity of the 18 May 2009 MW 4.6 Inglewood,California, Earthquake;,BSSA; ,2010,第5作者
(10) 汶川地震余震区东北端一个余震序列的地震学研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第2作者
(11)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一个有前震的破坏性地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第1作者
(12) Composition of high frequency ambient noise from cross-correlation: A case study using a small aperture array ,Earthquake Science,2010,第2作者
(13) Retrieval of Moho-reflected shear wave arrivals from ambient seismic noise;,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2010,通讯作者
(14) Magnitude estimation for early warning applications using the initial part of P waves: A case study on the 2008 Wenchuan sequenc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9,第2作者
(15) 2005年11.月26日九江一瑞昌MS5.7,MS4.8地 震 的震 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9,第3作者
(16) 外核顶部刚性薄层探测,科学通报,2009,通讯作者
(17)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09,第4作者
(18) 综合近震及远震波形反演2006文安地震(Mw5.1)的震源机制解,地球物理学报,2009,通讯作者
(19) 2003年8月16日赤峰地震:一个可能发生在下地壳的地震,地球物理学报,2009,通讯作者
(20) Real-time seismology for the 05/12/2008 Wenchuanearthquake of China: A retrospective view,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2009,通讯作者
(21) Lowermost mantle shear velocity anisotropy beneath Siberia?,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08,第3作者
(22) 欧洲南部410 km 间断面的波速结构,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08,第2作者
(23) 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及沉积层厚度,Moho depth and sedimentary thickness in capital regino,地球物理学报,2008,第3作者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海浪波动与地震噪声,主持,部委级,2011-01--2013-12
(2) 荣昌地区震源深度与注水关系,主持,国家级,2011-01--2013-12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

相关话题/地震 地球物理 科学 地球科学 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