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教授课程4、出版与发表论文与译文专著与译著丛书其他5、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项目学术会议6、指导学位论文理学博士哲学博士理学硕士哲学硕士7、合作8、奖励与荣誉奖励荣誉
任定成
任定成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dcr@pku.edu.cn, rendc@ucas.ac.cn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北京玉泉路19号甲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邮政编码:100049
兴趣领域传统科学文化资源
科学方法论
公众理解科学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1. 科学技术史
2. 科学技术哲学
招生方向1. 自然科学史
2. 科学社会史
3. 科学方法论
4. 公众理解科学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4年9月—1997年1月。
最后学位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
教授课程
科学史学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教授过的其他课程 1.“中国科学史前沿”(讨论班),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生必修课
2.“化学史专题文献解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生选修课
3.“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生必修课
4.“化学史”,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生选修课
5.“科学史原著选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课
6.“科学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课
7.“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课
8.“自然辩证法原著研究”,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课
9.“科学通史”,北京大学本科生通选课
10.“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大学理科各专业硕士生公共必修课
1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理科各专业博士生公共必修课
出版与发表
论文与译文(* 通讯作者)
科学史
1. 陈广仁,任定成:屠呦呦获奖争议令人深思,《科技导报》(CSCD),2016年,第34卷第4期,第14—19页。
2. 任定成,设计并启动全学程覆盖各类学校的科学素养教育计划,《科学与社会》(CSSCIE),2015年,第5卷第3期,第29—36页。
3. 任定成、张欣怡,浅田宗伯医案中的医患互动记载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5年,第32卷第2期,第81—87页。
4. 徐光惠、任定成,《则古昔斋算学》数学语言系统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5年,第31卷第7期,第91—96页。
5. 郑淑洁、任定成、罗栋,美国补充与替代医疗体系的变迁及公众影响力,《医学与哲学》(CSSCI),2014年,第35卷第7A期,第82-85页。
6. 任定成、苑文静、罗栋,中医的概念基础与新研究进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4年,第31卷第4期,第70-74页。
7. 陳天嘉、任定成*, 中國鬥蟋蟀博戲中的芡草與芡法,《民俗曲藝》(THCI Core,TSSCI),2012年,第175期,第89-106頁。
8. 陈天嘉、任定成*,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对蟋蟀行为的观察和认识,《自然科学史研究》(CSCD),2011年,第36卷第3期,第345—356页。
9. 陈天嘉、任定成*,争斗策略的理论模型和经验验证,《生物学通报》(CSCD),2010年,第45卷第12期,第9—13页。
10. 任定成等,“文化簇”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CSCD),2010年,第31卷第1期,第14-25页。
11. 朱晶、任定成*,欧洲人制备单质砷的早期历史的再考察,《自然科学史研究》(CSCD),2008年,第27卷第2期,第151-165页。
12. 熊洪录、任定成*,六种矿物质伪元素发现的接受和拒斥,《化学通报》(CSCD),2002年第4期,第284-289页。
13. 任定成,中国近现代科学的社会文化轨迹,《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第14卷第2期,第36-42页。
14. 任定成,化学史:从历史的化学到历史中的化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第18卷第6期,第54-62页。
15. 任定成,论氧化说与燃素说同处于一个传统之内,《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9卷第8期,第30-35页。
16. 任定成,化学史成就的崇高奖赏——德克斯特奖,《化学通报》,1992年第1期,第57-61、13页。
17. 熊洪录、任定成,论燃素说的历史作用及科学价值,《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第1期,第97-102页。
18. 任定成、周宝珠,化学元素发现史的初步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第2期,第53-57页。
19. 门德列耶夫著,任定成译,自然规律不允许有例外,载任定成(主编),《科学人文高级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7-63页。
20. 柏特罗著,任定成译,在2000年,《方法》,1997年第7-8期合刊,第36-37页。
21. 奥德尔维著,任定成译,1994年萨顿奖得主艾伦·狄博斯访谈录,《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第13卷第3期,第61-63页。
22. 罗伯特·M. 杨著,任定成译,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专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辑),第138-145页。
23. 平克斯著,任定成译,环状结构式的起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年第2期,第61-64页。
24. 温德尔利希著,任定成译,化学符号语言史,《科学史译丛》,1989年第1期,第37-41、36页。
25. 奥斯特瓦尔德著,任定成译,如何成为化学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 1988年第4期,第82-84页。
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
26. Bin Li and Dingcheng Ren, The First Fifty Years of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in Mainland China,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Vol.6 (2012), No.4, pp.527-532. New
27. 任定成,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贵州社会科学》(CSSCI),2012年第8期,第4-12页。
28. 任定成,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1年,第28卷第4期,第9-17页。
29. 任定成,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出色范例——论保罗?萨伽德的化学革命机制计算理论,《哲学研究》,1996年第9期,第48-55页。
30. 任定成、桂质亮,试论自然科学理论的方法功能,《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1期,第115-119页。
31. 西格菲尔德著,任定成译,关于化学哲学的一些考虑,《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5年第3期,第64-71页。
公众理解科学
32. 任定成、郑丹,美国公民科学技术素质标准的设立和演变,《贵州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1期,第16-30页。
33. 任定成,公民科研:构筑民主生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平台,《贵州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8期,第16-18页。
34. 任定成、祝贺,STS的首次国际峰会: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京都论坛,《科学》,2005年,第57卷第2期,第3-6页。
膜拜团体研究
35. Ren Dingcheng, An Analysisi of Literature Related to "Falun Gong" Published in Maj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Journals from 1999 to 2008, in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Destructive Cults (ed.), Research on Destructive Cults: Selected Paper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 Press, 2009, 263-281.
36. 陳天嘉、任定成,從2012年ICSA年會看膜拜團體研究的新動向,《文化研究》(THCI Core,TSSCI),第15期,2012年秋季號,第523-535頁。
专著与译著科学史
1. 任定成,《在科学与社会之间——对1915 ~ 1949年中国思想潮流的一种考察》,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年。
2. 任定成、柯遵科(编),《西方科学史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
3. 任定成、袁江洋(主编),《中国化学学科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4月。
4. 狄博斯著,任定成、周雁翎译,《科学革命新史观讲演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5. 拉瓦锡著,任定成译,《化学基础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年。
6. 克拉夫著,任定成译,《科学史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汉金斯著, 任定成、张爱珍译,《科学与启蒙运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科学哲学与科学论
8. 任定成、王骏、高勘(主编),《科学前沿与现时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9. 任定成(主编)、周雁翎(执行主编),《北大“赛先生”讲坛》,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5年。
10. 任定成(主编),《科学人文高级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版2006年,第2版2005年,第1版2004年。
11. 特拉斯特德著,刘钢、任定成译,《科学推理的逻辑》,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公众理解科学
12. 任定成(主编),《发明有道:人人都可成为发明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13. 任定成(主编),《公民的科学: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内容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丛书科学史
1. 任定成(主编),《科学元典丛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起。
2. 任定成(主编),《世界著名科学学派丛书》,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
3. 任定成、龚少明(主编),《剑桥科学史丛书》中文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任定成(主编),《科学名著文库》,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 1994年。
科学文化
5. 任定成(主編),《科學人文思潮叢書》,臺灣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
6. 任定成(主编),《鸟瞰科学》丛书,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综合
7. 任定成(主编),《国科大文丛》,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起。
其他札记
1. 任定成、李正风、邱成利、龚旭、田洺,“科普理论与政策重点方向及未来发展”专家笔谈,《科普研究》,2014年,第9卷第4期,第5—10、71页。
2. 任定成,科学研究须遵守科学规范,《人民日报》理论版,2010年5月4日,第7版。
3. 任定成,“后五四”时代,中国要树立自己的科学观,《绿叶》,2009年 第4期,第50-55页。
4. 任定成,机器发现:数位时代的科学研究工具,《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29卷第6期,第1-5页。
5. 任定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科普研究》,2006年,第1期,第19-23页。
6. 任定成,研究式地解读科学人文经典,《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21卷第10期,第51-54、73页。
7. 任定成,远离伪科学必须走出九个认识误区,《前线》,1999年第11期,第13-14页。
8. 任定成,现代科学与信迷信之间的十个界线,《科技日报》论苑版,1999年8月14日第5版。
9. 任定成,科学·经典·文化,《东方》,1996年,第5期,第96-98页。
10. 任定成,跨学科与学科交叉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第40-41页。
11. 任定成、袁江洋,ACP认识论及其启示,《自然辩证法报》,1989年,第2期第3版。
12. 任定成、袁江洋,科学史实与研究态度——“化学史上的普朗克现象”和“一个批评”两文中的错误,《自然辩证法报》,1988年,第24期第2版。
13. 任定成,“四大起源”是自然观的内容吗?,《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1981年,第9期第2版。
14. 任定成,门捷列夫的其他预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1980年,第16期第3版。
普及读物
15. 任定成,火鸡意料之外:休谟问题,《方法》,1996年,第7期,第27页。
16. 任定成,黑鸦与白鞋之谜:亨普尔悖论,《方法》,1996年,第9期,第33页。
17. 任定成,东方不亮西方亮:李约瑟疑难,《方法》,1996年,第10期,第28页。
18. 任定成,真理是否碰到中国人的鼻尖:《平龙认》与氧,《方法》,1996年,第11期,第27页。
19. 任定成,蜥蜴与翡翠:古德曼悖论,《方法》,1996年,第12期,第28页。
20. 任定成,真假蛇梦:诱致苯环发现的灵感,《方法》,1997年,第1期,第23页;任定成,真假蛇夢:誘致苯環發現的靈感,《科學月刊》,1997年,第28卷第8期,第690-691頁。
21. 任定成,杰出的化学史大师——历届德克斯特奖获得者(上),《科学》,1991年,第43卷第1期,第60-62页。
22. 任定成,杰出的化学史大师——历届德克斯特奖获得者(中),《科学》,1991年,第43卷第2期,第131-133页。
23. 任定成,杰出的化学史大师——历届德克斯特奖获得者(下),《科学》,1991年,第43卷第4期,第305-307、282页。
序言与书评
24. 任定成,诸葛蔚东、张增一(编)《多重视角下的新闻传播》序,科学出版社,2013年。
25. 任定成,王阳《捍卫科学理性形象——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研究》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6. 任定成,林承志《化学之路——新编化学发展简史》序,科学出版社,2011年。
27. 任定成,创造力研究与《创造力手册》,《科学时报》教育·学术版,2006年2月9日B2版。
28. 任定成,李建会《走向计算主义:数字时代人工创造生命的哲学》序,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
29. 任定成,科学真理是如何被建构的,《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3月7日。
30. 任定成,袁江洋《科學史:新的綜合》序,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
31. 任定成,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超导物理学发展简史》和《著名超导物理学家列传》简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年,第4期。
回忆与缅怀
32. 任定成,精神航标——追思龚育之老师,《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23卷增刊(纪念龚育之同志逝世专刊),第77-79页;任定成, 悼念恩师龚育之教授,《怀念龚育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26-233页;任定成,追思龚育之老师,《民主与科学》,2009年,第6期,第64-66页。这是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版本。
指导学位论文
理学博士 1. 武彦,科学技术史专业,《腧穴在日本的历史变迁研究》,2013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 龚元之,科学技术史专业,《唐代人部药的历史研究》,2013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3. 阎瑞雪,科学技术史专业,《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时间与身体》,2012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4. 陈天嘉,科学技术史专业,《中国传统博戏中对蟋蟀行为的观察和认识》,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5. 朱晶,科学技术史专业,《丹药、尿液与激素:秋石的历史研究》,2008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9月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哲学博士 6. 李欣,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中国灵学活动(1906-1935)研究》,2009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7. 郑丹,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中宣部科学处(1951-1966)研究》,2009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协助龚育之先生指导。
8. 叶青,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中国现代制碱技术的历史考察(1917~1964)》,2008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协助龚育之先生指导。
9. 唐文佩,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赫森论点及其对西方科学与社会研究的影响》,2008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协助龚育之先生指导。
10. 杨雅惠,科学技术哲学专业,《STS视野中的京都议定书:基于科学、权力与利益的分析》,2008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1. 陈首,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中国科学化运动”研究》,2007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2. 黄小茹,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清末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研究》,2007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3. 魏宏晋,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波普科学哲学在中国》,2007年1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4. 黄艳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中国针刺镇痛机理研究的社会史分析》,2007年1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5. 李政亮,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两岸三地电影技术创新研究》,2004年6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6. 王小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BACON系统引发的科学方法论问题研究》,2004年6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7. 洪帆,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社会生物学范式及其冲突研究》,2003年12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 王阳,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自科学哲学的批判》,2003年12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 袁海军,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家对SSK的批判研究》,2003年8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 李建会,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生命和计算:人工生命的生命观研究》,2002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1. 杨艳萍,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后现代人文视野中的科学:论利奥塔、福柯、罗蒂与伽达默尔的科学观》,2001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理学硕士 1. 张欣怡,科学技术史专业,《浅田宗伯医案中的医患互动记载研究》,2015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与佐佐木力教授和陈天嘉博士联合指导。
2. 徐光惠,科学技术史专业,《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中语言系统的研究》,2015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与佐佐木力教授和陈天嘉博士联合指导。
3. 秦烨,科学技术史专业,《关于人类与性相关行为的物质基础的历史研究》,2015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与李斌副教授联合指导。
4. 郑淑洁,科学技术史专业,《棉酚避孕药研究在中国的兴衰》,2014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5. 盛洁,科学技术史专业,《中国科技体制中的留日群体》,2008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6. 袁春燕,科学技术史专业,《中国科技体制中的留苏群体》,2007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7. 曹霞,科学技术史专业,《中国针刺麻醉机理研究史初探》,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8. 李磊,科学技术史专业,《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与留学生》,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9. 何涓,科学技术史专业,《清末民初(1901-1932)部分化学教科书中元素汉译名的研究》,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哲学硕士 10. 苑文静,《中医存废之争中的科学观分析》,2014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1. 李政,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中国当代“发明流浪汉”研究》,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2. 侯佳,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中国科技体制中的“庚款生”》,2008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3. 陈健,科学技术哲学专业,《Internet环境下科学研究合作的地区差异研究述评》,2005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4. 蔡荣海,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图与两类科学划界》,2003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5. 孟凡刚,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对称、守恒与计算:论PAULI的物理学发现》,2003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6. 朱彤,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二十世纪的占星术:科学划界与科学检验》,2002年12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7. 邓浩,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单质砷史研究的史学分析》,2002年12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8. 杨丽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机器、猜想与反应机理:论MECHEM的化学发现》,2002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 陈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哲学家的社会介入:对创世学审判案例的考察》,2001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 贺雪梅,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罗蒂新实用主义方法论评析》,2000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1. 周雁翎,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试论帕拉塞尔苏斯主义》,1991年3月获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协助金吾伦先生指导。
合作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
佐佐木力,东京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东方新科学观研究,2012年-
博士后研究人员
张楠,山西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后,中国现代科学事业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研究,2011年7月-
李路彬,南开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创新方法与膜拜团体研究,2009年7月-2012年7月
刘华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2000年7月-2002年6月
罗卫芳,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皇帝内经》与时间医学研究,1999年7月-2002年6月
访问学者
张劼,邯郸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9月-2005年6月
宋启林,广州金融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2月-2004年1月
邢如萍,太原师范学院讲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4年7月
Patrick Feng, doctoral candidate of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visiting scholar in Peking University, June 2001 - June 2002
熊洪录,长江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9月-2001年7月
李田,广州大学讲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9月-2001年7月
安道玉,河南师范大学讲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9月-2000年6月
奖励与荣誉
奖励 1. 《世界著名科学学派丛书》,2003年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三等奖。
2. 《在科学与社会之间——对1915 ~ 1949年中国思想潮流的一种考察》,2003年获中国自然辩证法优秀著作二等奖,1998年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鸟瞰科学》丛书,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1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4. “化学元素发现史的初步分析”,1985年获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荣誉 1. 2015年1月,获国务院2014年度政府特殊津贴。
2. 2014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3. 2011年8月,获中国科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授予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4. 2010年9月,获评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5. 1998和1999年,两次获得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称号。
6. 1989年,获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的“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任定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相关话题/科学 哲学 北京大学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安排及复试名单
艺术学院博士生复试工作将于2016年3月17-19日进行,复试具体事项通知如下:1、复试规则、考核目标:(1)规则:按学校要求进行严格复试,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任何一门不及格不予录取,均合格者择优录取。;(2)目标:考核知识面和综合分析能力,注重专业发展潜能。2、所有通过考核的考生(包括大陆考生、港澳台、留学生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年硕士生复试名单
艺术学院2016年硕士生复试名单 专业 序号 考生编号/护照号 姓名 报考专业 报考方向 备注 艺术学理论专业 1 10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及初取公示
艺术学院2016硕士初取名单 序号 考生编号 姓名 报考专业 报考方向 备注 复试面试 复试笔试 听力成绩 总成绩 总排名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2015年在职攻读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复试通知
各位报考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 我院2015年在职攻读艺术硕士(MFA)复试工作即将开始,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相关文件精神和北京大学相关文件规定,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复试分数线艺术硕士入学资格考试合格分数线为106分(含106分)。 二、复试考核工作时间安排(一)报送复试资格审核资料复试资格审核资料包括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艺术硕士(MFA)录取通知
各位考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艺术硕士(MFA)复试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招生计划(100人)及择优录取的原则,经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批复确定了最终录取名单,详见附件。已录取考生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农业银行金穗卡(用于交纳学费)、新生报到须知等材料将在春节前,以邮政局挂号信的方式按照面试当天核对的通讯地址寄出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艺术史论专业本科辅修/双学位招生简章
特别注意:艺术学院将于4月25日周一12:30时在理科5号楼438召开招生说明会.欢迎参加!一、 培养方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双学位是1999年开办的,在校内各院、系学生中,从主修专业第二年开始,招收部分学有余力,对艺术感兴趣,有良好艺术素质的同学,为其提供一个学习艺术的机会,并进一步打通专业,拓宽知识。艺术学院开办艺术学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复试安排及复试名单
2016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复试安排一、复试安排2016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在3月24-26日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专业 日 期 时 间 地 点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相关通知
1.考试时间3月12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外国语学院进行专业课考试。考生开考前15分钟方可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停止入场;开考6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3月13日,上午8:30-11:30, 二外考试。8:10考生开始进入考场,8:20禁止考生入场;外语考试分为听力、笔试两部分,其中8:30-9:00为听力部分。2.考场分布考试科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2016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术型)复试通知(各专业版)
2016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术型)复试通知(各专业版)一、报到程序:1、请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于3月24日上午8点3010点凭身份证或学生证到外文楼234交纳复试费100元现金。2、到民主楼101报到(报到时间仅限3月24日上午10点前)3、本人需提交以下报名材料(1)、报名登记表;(2)、大学期间正式成绩单;(3)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