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淳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王淳 女 硕导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电子邮件: wangchun@cib.ac.cn
通信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
邮政编码: 610041
研究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70303


招生方向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教育背景2003-01--2007-12 美国西密西根大学 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2001-09--2002-12 美国Colorado Technical University MBA
1992-08--1995-05 中南大学 应用化学硕士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2009-07~现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8-10~2009-07,美国MicroPoint BioScience Inc., 高级化学师
2008-02~2008-09,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博士后研究
2003-01~2007-12,美国西密西根大学, 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2001-09~2002-12,美国Colorado Technical University, MBA
1995-06~2001-08,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投资管理公司, 投资管理
1992-08~1995-05,中南大学, 应用化学硕士


社会兼职
教授课程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专利成果( 1 )2-芳基苯并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2014,第 2 作者,专利号: **86
( 2 )表面胺基官能化SBA15介孔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2015,第 1 作者,专利号: **54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 Synthesis of Salicylaldehydes from Phenols via Copper-mediated Duff Reaction,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 2015, 第 5 作者
(2) b-Cyclodextrin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the one-pot, Research哦你ChemicalIntermediates, 2015, 第 5 作者
(3) Template Monomer Interaction in MolecularImprinting Is the Strongest the Best, Open Journal of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 2015, 第 5 作者
(4) Copper-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 intramolecular C–O coupling: Synthesis of 2-arylbenzofuran from 3-arylcoumarin, RSC Advances, 2014, 第 5 作者
(5) 3-Arylcoumarins: Synthesis and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4, 第 5 作者
(6) 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有机化学, 2014, 第 5 作者
(7) Dummy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soporous silicates for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2-naphthol, Open Chemistry, 2014, 第 5 作者
(8) 淫羊藿素的合成, Synthesis of Icaritin, 有机化学, 2013, 第 5 作者
(9) Two new 2-phenylbenzofurans from the bark of Styrax perkinsiae,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 2012, 第 4 作者
(10) 7-羟基异黄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结合的构效关系研究, 有机化学, 2011, 第 5 作者
(11) 季铵盐中N-手性在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有机化学, 2011, 第 4 作者
(12) 2-芳基苯并[b]呋喃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与合成策略, 有机化学, 2011, 第 5 作者
(13) Guest induced transformations of assembled pyridyl bis-urea macrocycle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1, 第 2 作者
(14) Oxidative aromatization of Hantzsch 1,4-dihydropyridines by sodium chlorite, Tetrahedron Letters , 2010, 第 4 作者
(15) Alkali metal ions as probes of structure and recognition properties of macrocyclic pyridyl urea host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0, 第 2 作者
(16) Macrocycles with switchable exo/endo metal binding sites, J. Am. Chem. Soc, 2009, 第 2 作者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苯并呋喃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主持, 市地级, 2010-01--2011-12
( 2 )调控雌激素合成和代谢的天然产物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0-01--2013-12
( 3 )中药质量系统评价方法、体系及技术标准平台”的实施, 参与, 国家级, 2009-01--2011-03
( 4 )淫羊藿苷及类似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2-01--2014-12
( 5 )苯并呋喃:基于分子内脱羧C-O偶联, 参与, 国家级, 2014-01--2017-12
( 6 )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天然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主持, 市地级, 2012-06--2015-12
( 7 )有机功能化介孔材料合成对重要天然产物的选择性吸附剂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5-01--2015-12


参与会议(1)Desig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ilbenoids for Nerve Agent Detection Chun Wang, Subra Muralidharan 2007-03-27
(2)Design and Synthesis of Stilbenoids as Sensor Molecules Chun Wang, Subra Muralidharan 2006-03-26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

相关话题/有机化学 信息 材料 化学 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