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吴亚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基本信息
吴亚生 男 硕导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wys@mail.igcas.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1、碳酸盐岩沉积相

擅长古生物学与沉积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比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更准确地划分相和微相。认为无论是Wilson还是Tucker的模式都不完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在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沉积相、特别是储层形成控制因素方面有独到认识。

目前中国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普遍存在定相不准、生套模式的问题,这必然制约了四大盆地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开发。

2、生物礁研究理论与沉积相模式

在生物礁研究理论方面有诸多探索和成果,较早提出了生物礁结构相、群落相、成岩相的理论。创立了根据生物礁的结构相、成岩相定量计算古代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的方法。认为传统的生物礁沉积相模式存在很大局限,需要做较大的修正。对新生代南海、二叠纪中国南方、奥陶纪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生物礁开展了大量的沉积相和古生物研究,取得较多的认识和经验积累。

概念不清、识别不准(把非礁当成礁),对发育环境的错误解释、相带划分的错误、甚至岩石类型定错,这些都会影响生物礁型储层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开发。

3、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成岩模式

1999年以来,我们一共完成了6个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方面的项目。我们对长庆下古马家沟的成岩作用研究,观察岩心2万个,并据此建立了成岩和孔隙演化模式;对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根据对900多薄片的观察,首次确定基质溶孔是孔隙形成的主要方式,颠覆了前人主要为原生孔的认识。

我们的成岩作用研究侧重于各种成岩作用的重要性评估、成岩产物空间分布的定量表征、成岩和孔隙演化模式的建立。

4、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学和碳同位素地层学

(a) 在牙形刺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改进。修订前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牙形刺化石鉴定的大量错误,建立新的牙形刺化石带( Hindeodus changxingensis),该带被后来的研究者证实和广泛应用。塔里木盆地某奥陶系重点探井取芯在前人一直未能发现牙形刺、地层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先进技术发现大量牙形刺,从而解决地层问题。

(b) 碳同位素地质学研究的关键技术是样品选择和处理。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在这个环节存在问题,导致结果不可用。我们的认识和技术使我们的同位素样品选择和处理有正确保证,曾经在石炭纪、二叠纪灰岩和腕足动物碳同位素方面做过大量探索研究,取得重要认识。

5、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环境和生物演化、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在P-T之交(PTB)的全球海平面变化、造礁生物演化、二叠纪-三叠纪生物礁演化与绝灭模式、牙形刺生物地层、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大灭绝的原因等几个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自己的看法。主要成果包括:2003年首次提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存在大的海平面下降,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发现华南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的微生物岩实际上是古代赤潮形成的沉积,解决了困扰中外学者十几年的难题,文章发表在Nature旗下刊物上;发现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分二步灭绝;发现钙质海绵房室海绵在二叠纪末全部绝灭。

6、蓝藻化石分类演化以及微生物岩形成机制

指导刘丽静博士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纪钙化蓝藻化石分类和古生态的研究取得很有价值的成果,发表在systematic Paleontology上。指导昌新玲对苔藓虫化石的研究、姜红霞对珊瑚、层孔虫化石的研究都取得重要成果。本人在钙藻化石、钙质海绵化石、水螅化石、苔藓虫化石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版英文专著一部。









招生信息专业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方向:
(1)应用古生态学及其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2)古代生物礁系统及其资源意义;
(3)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学与碳同位素地层学;
(4)菌藻类化石分类、演化及环境意义
专业2: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 方向:
(1)微生物沉积作用与微生物岩
(2)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与微相精细划分
(3)碎屑岩储层的成岩系统与模式
招生专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地球生物学

招生方向 生物礁与微生物岩的特征及资源意义
关键地质时期的环境与生物演化
应用古生态学与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
教育背景 1999-09--2002-0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博士
1984-09--1987-06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硕士
1980-09--1984-06 南京大学 学士


学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1999**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1999** 理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84** 理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7年- 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从事科研工作
1994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2-10--2003-05 Texas A& M University 高级访问学者
1987-08--1988-06 中央讲师团,山东临沂教育学院任教 获得优秀讲师团员称号

社会兼职 2005-04--今 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

教授课程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奖,一等奖,专项级,2009
(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级,1989
(3) 中国地质学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专项级,1988


专利成果
发表地质学论文
1、Lijing Liu, Yasheng Wu*, Haijun Yang & Robert Riding. 2015. Ordovician calcified cyanobacteria and associated microfossils from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systematics and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DOI: 10.1080/**.2015.**.

2、Ya Sheng Wu*, Gong Liang Yu, Ren Hui Li, Li Rong Song, Hong Xia Jiang, Robert Riding, Li Jing Liu, Dong Yan Liu & Rui Zhao. 2014. Cyanobacterial fossils from 252 Ma old microbialit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Scientific Reports, 4: 3820.

3、蔡习尧,袁晓红,吴亚生*,2014,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中2井上上奥陶统牙形刺化石及生物礁发育时代。微体古生物学报,31(3):285-293.

4、Ya-Sheng Wu*, Xiao-Hong Yuan, Hong-Xia Jiang, Li-Jing Liu,2014. Coevality of the sea-level fall and main mass extinction in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in Xiushui,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3(3): 309-322

5、LIU LiJing, JIANG HongXia, WU YaSheng & CAI ChunFang. 2014. Community replacement sequence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reef areas of South China from Late Permian to Early Triassic exemplified by Panlongdong sectio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7(5): 1093–1108.

6、刘丽静,姜红霞,吴亚生,蔡春芳,2014,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礁区生物群落演替序列与古环境变化-以四川盆地东北部盘龙洞剖面为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4(4):617-633.

7、赵锐,吴亚生,姜红霞,刘丽静,2014.四川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组构定向与统计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地质学报,88(6):1093-1105.

8、赵锐,吴亚生,谭俊英,姜红霞,刘丽静,2014.全球二叠系顶部白云岩与沉积相关系统计及其白云石化机制的意义。沉积与特堤斯地质,34(3):1-11.

9、赵锐,吴亚生,齐恩广,姜红霞,2014. 川东北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古地理学报, 16(5): 747-760

10、Jiang Hong Xia, Wu Ya sheng* 2013, Diagenesis of the microbialite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ction at Laolongdong,Chongqing,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2(2): 183-191.

11、姜红霞*,包洪平,孙六一,吴亚生,刁建波,201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生物礁的珊瑚化石及其古生态。古生物学报,2013,第3期。

12、杨海军,姜红霞*,肖中尧,吴亚生,杨芝林,刘丽静,2012,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822井上奥陶统的层孔虫化石及其造礁特征。微体古生物学报,29 (4):370-378。

13、刘丽静*,杨海军,潘文庆,吴亚生,2012,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钙藻化石。微体古生物学报,29(1): 18-38。

14、古莉*,胡光义,罗文生,倪军娥,梁卫,吴亚生,梅冥相,陆嫣, 2012,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新近系生物礁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19(2); 49-58.

15、刘丽静*, 杨芝林, 吴亚生,2011,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钙化蓝细菌化石。古生物学报, 50( 4) : 492- 510。

16、姜红霞*, 孙六一, 包洪平, 吴亚生, 2011,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生物礁的层孔虫化石。微体古生物学报,28( 3) : 301- 308。

17、昌新玲*, 杨海军, 丁旋, 吴亚生,2011,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岩心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中的变口目苔虫。微体古生物学报, 28( 2) : 204- 220

18、昌新玲*, 杨海军, 杨芝林, 丁 旋,吴亚生,2011,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和北部台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心中的泡孔目、隐口目和窗孔目苔虫。微体古生物学报 ,28( 4) : 411- 428

19、姜红霞*,吴亚生,刁建波,陈建阳,2010,重庆北碚老龙洞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中的全脐螺侏儒化: 环境突变中的机会群落? 地 球 学 报31(2):163-169

20、Wu Ya Sheng, Jiang Hongxia, Fan Jiasong. 2010. Evidence for sea-level falls in the Permian- Triassic transition in the Ziyun area, South China. Geological Journal, 45: 170–185.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DOI: 10.1002/gj.1168.

Wu Yasheng and Jjiang Hongxia. 2009. Comment on “First record of Hindeodus–Isarcicella population in Lower Triassic of Slovenia” by Tea Kolar-Jurkov?ek and Bogdan Jurkov?ek i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52: 72–81. Acta Geologica Sinica, 83( 2): 801–840. (SCI)

Wu Ya Sheng, Jiang Hong Xia, Yang Wan, Fan Jia Song, 2007, Microbialite of anoxic condition from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in Guizhou,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50(7): 1040-1051. (SCI)

Wu Ya Sheng, Fan Jia Song, Jiang Hong Xia, Yang Wan, 2007, Extinction pattern of reef ecosystems in latest Perm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2(4): 512-520. (SCI)

吴亚生,姜红霞,廖太平,2006,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海平面下降事件。岩石学报,22(9): 2405-2412. (SCI)

吴亚生,Yang Wan,姜红霞,范嘉松,2006,江西修水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的海平面下降的岩石学证据。 岩石学报, 22(12) 3039-3046。(SCI)

吴亚生,何顺利,卢涛,达世攀,李跃刚,戴永定,2006,长庆中部气田奥陶纪马家沟组储层成岩模式与孔隙系统。岩石学报,2006,22(8):2171-2181。(SCI)

Jiang Hongxia, Wu Yasheng. 2007. Comment--The Pattern and Timing of Biotic Recovery from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on the Great Bank of Guizhou, Guizhou Province, China (Payne et al. 2006). Palaios, 22(4): 1-4.(国际学会会刊)(SCI)

Jiang Hongxia, Wu Ya Sheng, 2008.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a fossil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ction at Laolongdong, Chongq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12):1871-1879. (SCI)

姜红霞,吴亚生,2007. 重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新认识. 岩石学报,23)(5):1189-1196. (SCI)

姜红霞,吴亚生,袁生虎. 2007. 重庆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中发现干裂缝和侵蚀面及其意义. 高校地质学报,13(1): 53-59.

姜红霞,吴亚生. 2007.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树枝状微生物岩状岩石成因初解. 地质论评,53(3): 233-239.

姜红霞,吴亚生,罗晓容,喻建,毛明陆,杨飏,陈瑞银. 2007.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三叠系长8油层组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7(1): 54-61.

姜红霞, 吴亚生, 蔡春芳. 2008. 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中的管状蓝细菌化石及其意义. 科学通报, 53(7): 807-814. (SCI).

陈占坤,吴亚生,罗晓容,陈瑞银,2006,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 地质学报,80(5):718-723。

Wu Ya Sheng, 2005, Conodont evolution during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in Mid-Low latitudes: a close-up view. Albertiana 33: 93-94. (国际学会刊物)

范嘉松,吴亚生. 2005. 世界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分布.古地理学报, 7(3): 287-304.

吴亚生,范嘉松,2004,对一些二叠纪-三叠纪房室海绵属种的分类厘定。古生物学报,43(4):602-608。

范嘉松,吴亚生,2004,从塔北隆起奥陶纪钙藻化石探讨奥陶纪的古环境。微体古生物学报,21(3):251-266。

吴亚生,范嘉松,金玉玕,2003,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地质学报,77(3):289-296。

Wu Ya Sheng, Fan Jiasong, 2003,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a-level drop at the end-Permian: based on reefs. Acta Geologica Sinica, 77(1): 95-102. (SCI)

Wu Ya Sheng, Fan JiaSong, 2002, Calculating eustatic amplitude of Middle Permian from reef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5(3): 221-232. (SCI)

范嘉松,吴亚生. 2002. 广西、贵州和川东二叠纪生物礁的钙藻化石及其古生态环境. 微体古生物学报19 (4) : 337- 347.

吴亚生,范嘉松,2002,二叠纪-三叠纪礁相房室海绵演化与灭绝。古生物学报。41(2):163-177。

吴亚生,范嘉松,2001,根据生物礁定量计算茅口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中国科学,D,31(3):233-242。

吴亚生,范嘉松,2000,钙质海绵之古生态。古生物学报,39(4): 544-547.

吴亚生, 1998, 浙江桐庐二叠纪岸礁发育模式。海相油气地质, 3(2): 11-15.

吴亚生, 1997, 生物礁岩分类方案. 地质论评. 43(3): 281-289.

吴亚生, 1995, 生物礁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 8: 248-262.

吴亚生, 1994, 生物礁的群落相. 岩石学报, 10/2: 218-222.

Wu Ya Sheng, 1993, Diagenetic facies of reefs.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2(3): 349-355.

Wu Ya Sheng, 1993, Models of China reefs. Carboniferous to Jurassic-Pangea: Program and Abstracts. GSGP & CSPG.

吴亚生, 1992, 生物礁的结构岩石类型和结构相。中国科学,B, 3: 304-310.

吴亚生,刘冠邦等, 1992, 安徽铜岭茅口期蜓生态地层。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4/1:75-81.

Wu Ya Sheng, 1992, Fabric-facies and fabric-rock-types of reef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35/12: 1503-1511.





出版专著 (1)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和牙形刺生物演化,Conodonts, reef evolution and mass extinction across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5-05,第1作者
(2) 广西二叠纪生物礁的群落和造礁生物,Organisms and communities of the Permian reef of Xiangbo, China.-calcisponges, hydrozoans, algae, microproblematica,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1991-12,第1作者

承担或参加科研项目
1、二叠纪生物礁沉积相模式核证研究与亚相再划分研究(2014-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104万)
2、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生物地层与同位素地层研究(2014-2015年)。塔里木油田公司。主持。 (258万)
3、玉北地区奥陶系生物群落及沉积微相研究。(2014 -2015 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持。 (50万)
4、塔里木盆地玉北井下奥陶系牙形刺化石研究。(2014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4-003专题研究内容。主持。
5、塔里木盆地玉北井下奥陶系岩石化验分析。(2014-2015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4-001-XY607专题研究内容。主持。 (60万)
6、断陷盆地典型输导体系量化表征及输导效率评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级课题。主持,完成。
7、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滩相化石碎片研究。塔里木油田公司。主持,完成。(109万)
8、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群落古生态和沉积相研究。长庆油田公司。主持,完成。(75万)
9、川东二叠系-三叠系TSR对储层改造作用及气-源对比新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石化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参加,完成。
10、二叠纪乐平世生物礁群落演化。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重大项目(K2951 -B1 -409)。主持,完成。
11、生物礁相区的环境和生物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完成。
12、根据生物礁定量计算长兴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完成。
13、二叠纪生物礁疑难造礁生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完成。
14、川黔三叠系生物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完成。
中国南方碳酸盐典型沉积相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承担其中古生代生物礁部分,完成。
15、江西修水生物礁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环境和生物演化。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主持,完成。
16、贵州紫云晚二叠世生物礁顶白云石化流体运移模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现代储层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主持,完成。
17、靖安油田西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三维定量描述。中国长庆油田分公司。主持,完成。
18、长庆下古生代奥陶纪马家沟组储层成岩相。中国长庆油田分公司。主持,完成。
19、苏里格气田苏6加密井区储层精细描述研究。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主持,完成。
2-、塔中地区南坡奥陶系生物演化与礁滩相形成条件。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主持,完成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发表其它文章吴亚生:不吃草,马儿如何跑得好.。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12 9:25:19
网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1/284939.shtm (很多网站误作:吃草,马儿如何跑得好?)
吴亚生:为“85%SCI论文是垃圾”辩.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27 8:38:09 网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8/281749.shtm
吴亚生:科研投入如何推动创新。中国科学报,2013-07-02。
网址:http://www.cas.cn/xw/zjsd/201307/t**_**.shtml
吴亚生:一种不唯SCI的科研成果评价系统.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9.
网址:http://www.cas.cn/xw/zjsd/201307/t**_**.shtml
吴亚生,2013,期刊失德阻碍创新。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5-7 8:00:36
网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5/277595.shtm
吴亚生,科研评价不能迷信刊物的国际性。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2-26
网址:http://news.sciencenet.cn/dz/upload/**7888.pdf
吴亚生,2013,“迷外”如何创新?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2
网址1: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4/271356.shtm?id=271356;
网址2:http://news.sciencenet.cn/dz/upload/**928.pdf
吴亚生,2013,我的科研之痛。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2-5。
网址: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2/269350.shtm?id=269350
吴亚生,2007,现行职称评定体系的弊病。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7-11-2 3:4:21: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html?id=193204
吴亚生,2007,建立一种新的审稿机制-公示审稿制度。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7-10-26 6:39:21
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TechnologyNewsDetail.aspx?Id=**
吴亚生,2005,科学研究岂可只定位于“跟踪”。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5-9-8 9:57:04:
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36584
吴亚生,2004,,科学研究中的国家利益。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4-07-15:。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20127
吴亚生,2004,大题目是科技体制改革。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4-11-19: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25259
吴亚生,2005,从故宫门票涨价看国家财产功能异化。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1-10: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27441
吴亚生,2005,腐败生于贫穷?——从“廉政保证金”制度说起。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2-02。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28444
吴亚生,2005,呼唤学者的良知回归。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2-22: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28767
吴亚生,2005,话说涨工资。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3-02 11:58:14: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29067
吴亚生,2005,应当怎样“培养”人才?。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3-16 13:57:47: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29614
吴亚生,2005,遏制招生腐败要靠严打。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4-15 13:26:24: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31117
吴亚生,2005,文化遗产保护要升至立法层次。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4-22。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31360
引用: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d/2005-04-22/**.shtml
吴亚生,2005,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应注意平等。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4-25: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31388
吴亚生,2005,弘扬“国学”要弘扬什么?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5-07-08: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34223
王卉,中国学者称2.5亿年前全球海平面下降。科学时报,2007年04月12日 09:25
网址:http://tech.sina.com.cn/d/2007-04-12/**.shtml
吴亚生, 2007. 论文同行评议阻碍新观点发表.
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html
吴亚生等,1996. 资本概念的发展及人力资本。改革与战略,1996: 6-7.


相关话题/生物 科学 地质 岩石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