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专利与奖励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肖辉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 hxiao@mail.iap.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华严里40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 100029
研究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70602
招生方向云和降水物理,强风暴物理学,人工影响天气,大气遥感探测
教育背景2010-0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博士1982-09--1985-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理学硕士1978-10--1982-07 南京大学气象学大气物理专业 理学学士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2010-06~现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博士2004-03~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996-12~2004-0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1996-10~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室副主任1994-09~1996-08,美国依阿华大学, 访问学者1985-10~1996-1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82-09~1985-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理学硕士1978-10~1982-07,南京大学气象学大气物理专业, 理学学士
社会兼职2014-08-01-今,中国科学院大学, 岗位教授
2014-05-01-今,大气科学, 编委
2011-08-01-今,中国气象局吉林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联合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
2011-01-01-今,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 委员
2008-08-01-今,中国气象学会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 委员
2008-04-27-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编委
2005-08-01-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部, 教授
教授课程雷达气象学云和降水物理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1)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教学贡献奖,院级,2011(2)福建省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对策研究,部委级,2009(3)人工增雨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部委级,2008(4)河南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部委级,2008(5)人工增雨综合技术及集成示范,国家级,2006(6)渭北人工防雹减灾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部委级,2003(7)我国和东亚地区酸性物质的大气输送研究,部委级,1997(8)云和降水数值模拟研究,部委级,1989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1)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analyses of the macro- and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vy rain storm in Beijing, Atmos. Res., 2015, 第 5 作者(2)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squall line in northern China: A case study, Atmos. Res., 2015, 第 2 作者(3) 基于VB+MO的一种在飞机增雨效果统计评估中不规则影响区计算的适用方法, 气象, 2015, 第 5 作者(4) Advances in Cloud Physics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 in Chin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5, 第 5 作者(5) 一次龙卷过程的WRF模拟及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第 5 作者(6) Simulation of th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nd Effect of Latent Heat on a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Beijing, Atmos. Oceanic Sci. Lett., 2014, 第 5 作者(7) 北京地区强冰雹风暴的双偏振特征观测分析, 安徽农业科技, 2014, 第 5 作者(8)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retrieved polarimetric radar parameters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Atmos. Res., 2014, 第 5 作者(9) The attenuation correction for a 35GHz ground-based cloud radar,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2013, 第 4 作者(10) 地基35GHz测云雷达回波强度的衰减订正研究,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3, 第 4 作者(11) 多普勒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反射率因子选取方法讨论,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第 2 作者(12) 大气冰核谱分布对对流云人工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第 1 作者(13) X波段双极化雷达对云中水凝物粒子的相态识别,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第 5 作者(14) 河南省春、秋季降水时空变化的区域特征研究,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第 5 作者(15) The effects of giant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on the structure of precipitation in hailstorm cloud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12, 第 2 作者(16) 雨滴轴比订正对雷达参量及其关系的影响研究,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第 5 作者(17) A numerical study of aerosol effects on 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hailstorm clouds, Atmos. Res., 2011, 第 2 作者(18) 主被动联合遥感云雨分布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第 5 作者(19) 气溶胶对冰雹云物理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高原气象, 2011, 第 2 作者(20) 气溶胶对云宏微观特性和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第 2 作者(21) 利用极化雷达分析层状云中水凝物粒子性状分布 , 大气科学, 2010, 第 2 作者(22) 基于SATP和SIFT方法分析雨滴谱特征及参数关系, 高原气象, 2010, 第 5 作者(23) 济宁东部山区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研究, 气象, 2010, 第 2 作者(24) Silver iodide seeding impact on the microphysics and dynamics of convective clouds in the high plains, Atmos. Res., 2009, 第 2 作者(25) X波段多参数气象雷达对强风暴云雷电个例的探测研究,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第 5 作者(26) X波段双线极化雷达反射率的衰减订正, 大气科学, 2009, 第 3 作者(27) X波段双线极化雷达差分反射率的衰减订正, 高原气象, 2009, 第 3 作者(28)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功效研究, 高原气象, 2009, 第 3 作者(29) 傅立叶相位技术在雷达回波移动矢量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第 2 作者(30) 聚类统计检验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第 2 作者(31)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中CA-FCM与其他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第 2 作者(32) 三维对流云催化数值模式人工冰晶参数化方案的改进与个例模拟试验, 高原气象, 2007, 第 2 作者(33) 对流性云火箭增雨试验效果的数值模式评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第 2 作者(34)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第 2 作者(35) 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第 2 作者(36) 双多普勒雷达反演强风暴三维风场的数值试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第 2 作者(37)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strong convective storm in Beijing, Chinese J. Atmos. Sci., 2004, 第 1 作者(38) 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大气科学, 2004, 第 1 作者(39) Modelling study of photochemical ozone creation potential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3, 第 1 作者(40)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 高原气象, 2002, 第 1 作者(41) 冰雹云中微物理过程研究, 大气科学, 2002, 第 2 作者(42) 双线偏振雷达识别冰雹的数值研究, 大气科学, 2002, 第 2 作者(43) 对流云强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第 2 作者(44) Numerical study of cloud effects on tropospheric ozone,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1, 第 2 作者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对流云系统结构的雷达观测分析与反演技术方法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3-01--2017-12( 2 )强风暴系统发生发展机理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1-07--2016-06( 3 )雷暴云微物理量的反演方法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8-12( 4 )云降水物理和强风暴综合探测可移动平台(一期),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5-12( 5 )贵州冬季典型降水和春季降雹天气云和降水物理结构特征的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 主持, 省级, 2014-01--2016-12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