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肖显静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教育背景2、工作经历3、教授课程4、专利与奖励5、出版信息6、科研活动7、合作情况8、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电子邮件:xxjing@gucas.ac.cn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北京玉泉路19号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邮政编码:100049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

招生方向1、科学技术与社会(或科学技术研究)
主要进行科学、技术、工程与环境的哲学和公共政策的研究。
2、科技伦理学
主要进行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以及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环境伦理(包括工程师的环境伦理)研究。

教育背景

学历1983.9-1987.7,于南京师大化学系攻读学士学位;
1993.9-1996.7,于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96.9-1999.7,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哲学博士和硕士学位。


出国学习工作2005年6月至2005年9月,于牛津大学哲学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习。
工作经历(1)1993-1996年间,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科学哲学进行,探讨了实验实在论、测量实在论、仪器实在论三个论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2)1996-1999年间,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生态政治进行,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市场体制与政府干预、国际政治等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出版《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一书,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3)2000-至今,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科技哲学与环境进行。这方面主要运用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等相关知识,分析科学技术造成环境问题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以及实践论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环境问题解决的科学技术发展之道。已出版《后现代生态科技观:从建设性的角度看》、《环境与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非自然、反自然与回归自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4)2004-至今,研究工作涉及环境伦理学。一是从科学的最新发展,对环境伦理学的相关概念及命题进行辩析,以完善环境伦理学;二是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以及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责任,将工程社会伦理扩展到工程生态环境伦理,为中国工程界制定“工程师环境伦理准则”提供借鉴。在这两方面,发表论文多篇。


工作简历1999年7月至今工作于中科院研究生院。其间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社会兼职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科技与社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未来哲学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科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文化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自然辩证法研究》编委;《自然辩证法通讯》编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
教授课程(1)自然辩证法,专业基础课;
(2)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专业课;
(3)科学技术论原著选读,讨论课。
具体内容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网站(http://renwen2.gucas.ac.cn/Pages/index.aspx)”课程介绍栏目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1、2008年7月4日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2008年度“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2003年10月,在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组织的“第二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成果评比”中,论文“作为客体的科学仪器”荣获二等奖。
3、主编:《中学生科学素养》丛书(共五本),陕西科技出版社,2004.1。该套丛书于2004年8月荣获 “2004年西部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该奖项由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评委会组织。2004科学时报读书杯科学普及与科学文化佳作评选中,荣获单项奖(校园奖)。
4、《在化学舞台的背后》一书于2004年9月荣获第13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评比三等奖,该奖项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组织的。
其余略。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近几年出版专著5本(均为独著),翻译外文著作1本,发表学术论文72篇,报刊短论27篇,出版科普著作5本(含主编、独著、合著)。在所出版的著作中,《环境与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为国内第一本面对高等院校环境教育通识类研究生教材;《后现代生态科技观:从建设性的角度看》为国内第一本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的角度探讨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之间的关联的专著;《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谈论环境与政治的专著。在所发表的论文中,属中文社会科学相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40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摘要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

发表论文1、理论?实验?指称,《晋阳学刊》,1995.4 ,pp. 50-55,第二作者。(《自然辩证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5.9。) (核心期刊)(CSSCI)
2、仪器实在论,《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10,22-27,第一作者。(核心期刊)(CSSCI)
3、社会思维学构想,《晋阳学刊》,1996.2,50-53。(核心期刊)(CSSCI)
4、测量实在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5,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
5、作为客体的科学仪器,《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1,16-23,11。(核心期刊)(CSSCI)
6、面对环境问题的科学真理观,《新视野》,1998.4 ,pp. 46-48。(《新华文摘》全文转摘,1998,11,33-36。《哲学原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9.1,103-105。)(核心期刊)(CSSCI)
7、追踪新世纪技术的脚步,《21世纪》,1998.3。
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先兴科教,《科教兴国动员令》(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9、环境伦理学: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13-18。(CSSCI)
10、环境问题与新自然观的形成,《环境思想研究》(论文集),中国人大出版社,1998.12。
11、市场经济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山大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2,12-16
12、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摆脱生态危机的政治方案,《教学与研究》,1999.12,48-53。(核心期刊)(CSSCI)
13、明晰产权强化使用权保护环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3,第一作者。(《中国地理》,2000.8。《生态环境与保护》(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4,环保摘要选登。)
14、求真、求善与学术规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核心期刊)(CSSCI)
1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新视野》,2000.3, pp.10-12。(核心期刊)(CSSCI)
16、生态政治何以可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4, pp.1-5。(《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2,59-63。)(核心期刊)(CSSCI)
17、生态危机下的国家主权建构,《教学与研究》,2000.8,50-55。(核心期刊)(CSSCI)(《生态环境与保护》(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6。)
18、战争生态论,《求实》,2000.11 ,Pp.370-372。(CSSCI)
19、弘扬科学精神价值,坚决反对伪科学,《理论学习与探索》,2000.2,第二作者。(《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8,32-34。)
20、调整国家经济利益与减排温室气体,《山大师院学报》(哲社版),2001.2 ,pp.17-21。
21、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与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5,pp.1-8第一作者(核心期刊)(CSSCI)
22、消费主义盛行对环境的影响,《前线》,2002.9,22-24。
23、发展中国家的艰难抉择:是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4, pp.58-64。
24、目前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学教育》,2002.5 ,pp.1-2。
25、概论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科技导报》,2002.8, pp.8-11,33。(核心期刊)(CSSCI)
26、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9 ,pp.34-37。(《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1。)(核心期刊)(CSSCI)
27、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中国科技论坛》,2003.1, pp.81-84。(核心期刊)(CSSCI)
28、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吗?《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3, pp.6-9, 33。(《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6,40-44。)(核心期刊)(CSSCI)
29、科学理论检验的不完全决定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3 ,pp.36-40,47。(核心期刊)(CSSCI)
30、后现代科学成立吗?《河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2, pp.21-28。(核心期刊)(CSSCI)
31、简单性与真理性是等同的吗?《系统辩证学报》,2003.4 ,pp.27-30。
32、面对复杂性科学,要探求科学认识方法的新范式,《科技导报》,2003.5 ,pp.18-22。(《科技管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7,15-19。)(核心期刊)(CSSCI)
33、技术的本质与环境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pp.39-45。(《科技管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8。)(核心期刊)(CSSCI)
34、科学不需要伦理学吗?《社会学家茶座》,2003.4,35-41。
35、自然返魅的新途径,《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pp.1-6。(《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2,6-11。)
36、特异功能是不存在的,《科学与无神论》,2004.1, pp.20-23。
37、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人文杂志》,2004.1,pp.170-175。(《文化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6)(核心期刊)(CSSCI)
38、科学的新发展与环境伦理学的完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4 ,pp.98-100,104。(核心期刊)(CSSCI)
39、简单性原则批判,《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349-374。
40、“科学主义”内涵探析,《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6 ,pp.10-17。(《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2,6-12)(核心期刊)(CSSCI)
41、摆脱资源危机:靠技术进步还是减少人口?《社会学家茶座》,2004.2,107-112。
42、特异功能存在吗?从科学的发展看,《科普研究》,2005.4,44-49。
43、纵论科学主义——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人类社会的关联考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演讲录》,科学出版社,2005.6。
44、科学哲学研究三大转向的内涵与意义简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第23卷),52-56。(核心期刊)(CSSCI)
45、从技术创新走向环境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4(第23卷),80-84。(核心刊物)(CSSCI)
46、概论科学是天使还是魔鬼,《中国科技论坛》,2006.6(总第128期),103-107。(核心刊物) (CSSCI)
47、科学认识的有限性分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第8卷),1-6。
48、当代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科学观调查及对科学传播的启发,《科普研究》,第一作者,2006.5(第5卷),11-22。
49、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会主义之路,《绿叶》,2006.12(总103卷),23-25。
50、论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第25卷),18-24。
51、从机械论到整体论: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第21卷),10-16。(核心刊物)(CSSCI)
52、中国农村基层科普组织机构的现状及加强措施研究,《科普研究》,第一作者,2007.3(第8卷),23-30。
53、当代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基本素养调查报告,《科技哲人2007》(论文集),刘大椿、陈光主编,西安交大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138-149页。
54、拉伍洛克:一位独立独行的科学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二作者,2007.4。(核心刊物)(CSSCI)
55、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与科学认识方法的变革,《光明日报》(理论周刊11版学术笔谈),2007.7.17。(《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7.2,6-12)
56、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效益分析,《工程研究》,第一作者,2007.3,218-228。
57、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现代性反思,《学习与探索》,2008.1,27-30。(核心刊物)(CSSCI) CN 23-1049/C
58、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合理性分析,《公共管理学报》,第一作者,2008.1,91-99。(CSSCI)ISSN1672-6162。
59、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管理与运行模式分析,《中国科技论坛》,第一作者,2008.2,27-31,34。(《科技管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8.4,44-49)(核心刊物)(CSSCI)
60、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学认识的革命性转向,《中国科技论坛》,第一作者,2008.2,3-4。(核心刊物)(CSSCI) ,CN 11-1344/G3。
61、不要以科学主义的态度反伪科学,《我们的科学文化》(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03-208。
62、科学解释道德的可能与局限——以达尔文主义和非达尔文主义为背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24卷),67-72,第二作者。(《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08.16,160)(核心刊物)(CSSCI) ,CN11-1649/B。
6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想成份探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25卷),72-81。CN 14-1061/G3.(核心刊物)(CSSCI)
64、泰勒的生物中心论与工程师环境伦理抉择,《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4(31卷),1-6,第一作者,CN 14-1071/C。(《伦理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8.11,86-91。)(CSSCI)
65、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生态社会主义,《绿叶》,2008.6,54-60。CN11-2906/1。
66、转基因技术专利保护对发展中国家遗传资源的影响,《科技与法律》,2008.5,19-23,第一作者。ISSN 1003-9945,(核心期刊)(CSSCI)
67、实验科学的非自然性与 科学的自然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1,105-111。CN11-1476/C, (《科学技术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9.4,10-16。)(核心期刊)(CSSCI)
68、“河长制”:一个有效而非长效的制度设置,《环境教育》,2009年第107期,第24-25页。
69、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的选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ISSN 1671-1165,2009.2,68-78,第二作者。
70、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争论综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 1008-7690,2009.5,8-15,第二作者。
71、论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责任,《伦理学研究》,2009.6,第一作者。(核心刊物)(CSSCI)
72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三十年概况——对“科学技术哲学”三种主要期刊的计量统计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69-76,第一作者。(核心期刊)(CSSCI)
发表著作(1)《科学经验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7,独著。
(2)《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山西科技出版社,2003.10,独著,27.8万字。
(3)《后现代生态科技观:从建设性的角度看》,科学出版社,2003.7,独著,28.8万字。
(4)《环境与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环境问题》(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独著,45万字。
(5)《环境?科学——非自然、反自然与回归自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独著,15.4万字。
(6)《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翻译。
其他合著略。


科研活动

参与会议略。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吴戎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范祥东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管兵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杨会丽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魏沛 硕士研究生 050302-传播学

饶芳 硕士研究生 050302-传播学

顾敏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陆群峰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金小雪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丁云云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赵俊娜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彭静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江煜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屈璐璐 硕士研究生 050302-传播学

张宏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刘可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现指导学生

佟大伟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王茜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张娇龙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陆群峰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李际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林祥磊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相关话题/哲学 科学 环境 自然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