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徐龙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1、招生信息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4、教授课程5、授权专利6、出版信息7、科研活动8、合作情况9、指导学生
基本信息
徐龙伢 男 汉族 博导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lyxu@dicp.ac.cn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通信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大连化物所804组(新能源楼608)
邮政编码:116023


研究领域工业催化/石油化工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81705-工业催化
070304-物理化学


招生方向新型分子筛材料合成
烃类高效转化及利用
新石油化工过程开发
教育背景起 止 年 月 校(院)及系名称 专 业 学 位
1982.9-1986.7 南京师范大学 化学 学士
1986.7-1988.1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物理化学 硕士
1996.3-1998.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物理化学 博士
1999.6-2000.6 日本北海道大学 催化化学 访问学者
2006.1-2006.3 日本北海道大学 催化化学 访问学者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出国学习工作1999.06-2000.06 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教授
2006.01-2006.03 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教授

工作经历
1988.12-1994.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4.09-1995.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5.09-1996.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组长 副研究员
1996.09-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组长 研究员
2003.06-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社会兼职学术组织名称 所担任职务 参加时间
辽宁省清洁油品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05年至今
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5年至今
《天然气化工》编委会 副主任 2005年至今
《催化学报》编委会 编委 2007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第五、第六届) 委员 2003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 委员 2003年至今

教授课程
授权专利申请中国、美国、欧洲、国际PCT等专利130余件,其中80余件已获得授权。
奖励信息奖励或荣誉名称 获奖时间(均第一排名/个人)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12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2010.12
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0.12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12
中国专利优秀奖 2006.01
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 2007.02
辽宁省优秀专家2010.03
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02
中国科学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先进个人一等奖 2006.03
大连市优秀专家 2007.03
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7.05
大连市五一奖章 2009.01
大连市发明专利金奖 2005.04

工业化成果1 “催化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发明新型高效低温气相烷基化催化剂、液相烷基转移催化剂及新工艺,大幅降低乙苯生产能耗提升产品质量,解决直接利用石化副产干气生产乙苯关键技术难题,产品达优选品标准。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集团及民营企业获得广泛应用(近20套工业装置),创造重大效益。
2 “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高性能新型催化剂及技术”:攻克催化剂易被碱性物质毒化而失活的关键技术难题,打破国外技术长期垄断,为农药医药等诸多行业发展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应用于全球最大吡啶装置在内的多套工业装置,产生重大效益。
3 “催化干气与苯变相催化分离制乙苯”:开发了干气与苯变相催化分离制乙苯新一代工艺及催化剂,反应温度降到170℃,乙苯选择性>99%,产品达食品级标准,大幅降低乙苯生产能耗,保持该系列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
4 “LPG高效催化转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开发高择形性高稳定性多级孔催化剂及成套工艺,解决芳构化反应器温升剧烈、催化剂失活快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石化行业副产大量液化气高值转化及高辛烷值汽油的生产。应用到玉柴石化20万吨/年等LPG综合利用装置,促进石油与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亚纳米孔/纳米孔多级复合孔催化材料”(973课题):通过研究亚纳米孔/纳米孔多级孔催化材料构筑的关键科学问题,揭示分子筛共晶/转晶机理与本质,实现系列共晶分子筛材料的可控合成并应用于多个新催化过程。 围绕石油化学工业烃类资源高效催化转化过程,提出共晶分子筛合成新学科方向,发明MCM-22/ZSM-35、ZSM-5/MCM-22等系列新型共晶分子筛,应用于吡啶合成、烷基化等诸多工业过程创造显著效益。

出版信息
科研成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重点科研项目,在新型分子筛催化材料合成和烃类转化等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国际领先/先进水平成果5项,在国内外核心科技刊物发表论文230余篇,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内外授权专利80余件,撰写了《催化裂化干气综合利用新流程探讨》专著。


代表性论文科研成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重点科研项目,在新型分子筛催化材料合成和烃类转化等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核心科技刊物发表论文230余篇,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内外授权专利80余件。
1 Coking kinetics on the catalyst during alkylation of fcc off-gas with benzene to ethylbenzene,2004,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 多乙基苯与苯液相烷基转移反应热力学研究,2002年,石油化工。
3 A new route for C2H4 production by reacting C2H6 with CO2 over a catalyst of chromium oxide ... ,1998,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4 Metathesis of ethylene and butylene-2 to popylene with Mo on Hβ-Al2O3 catalysts,2004,Catalysis Today。
5 Catalytic cracking of C4 alkenes to propene and ethene: Influences of zeolites pore structures ...,2005,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6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n-stream of butene aromatization: Post-treatment of...,2006,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7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reactivity of MCM-22/ZSM-35 composites for olefin aromatization,2008,Catalysis Letters。
8 Modification of Hβ zeolite by fluorine and its influence on olefin alkylation thiophenic sulfur ...,2008,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9 One-pot synthesis of high silica MCM-22 zeolites and their performances in catalytic cracking of ...,2009,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1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CM-49/ZSM-35 composite zeolites in the hexamethyleneimine and ...,2010,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发表著作撰写专著两部:
专著《催化裂化干气综合利用新流程探讨》(独立撰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7-04-009886-5, 2001
专著《新结构高性能多孔催化材料》(第三章负责人及作者),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0102-1, 2009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的部分课题:
1. 国家973计划“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新型催化材料”,负责人,2009-2013,在研
2. 国家973计划“亚纳米孔/纳米孔多级复合催化材料”,负责人,2003-2008,完成
3. 中科院东北振兴计划重大项目“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与苯变相催化分离制乙苯技术”,负责人,2007-2009,完成
4.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重点推广项目“催化裂化干气中稀乙烯与苯制乙苯气相烃化与液相反烃化优化组合成套技术推广”,负责人,2004-今
5.中科院创新基金和中国石油重点开发项目“液化气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及调和剂”,负责人,2003-2006,完成
6. 中国石化重点开发项目“稀乙烯和丁烯反应制丙烯催化剂及技术”,负责人,2006-2008,完成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集团等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获得201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宋月芹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朱向学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张泽凯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黄声骏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牛雄雷 博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胡林彦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许国梁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李玉宁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刘会娟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张玲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现指导学生

张大洲 硕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高宁宁 硕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刘克峰 博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宋超 硕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相关话题/工业 中国科学院 博士研究生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