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于秀波 男 博导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电子邮件:yuxb@igsnrr.ac.cn
通信地址: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主持项目/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鄱阳湖植食性候鸟越冬活动对湿地食物网结构和C、N、P循环的影响”(**),2015-2018年,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文节律下的鄱阳湖越冬候鸟栖息特征与植物群落的关系”(**),2012-2015年,项目负责人。
国际合作项目“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2014-2015年,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研究和管理能力评估”(**),2012-2014年,课题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中国-非洲生态系统管理评估研究”,2011-2013年,项目负责人。
(以下项目已结题)
4、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试点示范研究”(2008ZX07632),2009-2011年,课题负责人。
5、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生态恢复重建的综合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发”(2006BAC08B05),2006-2010年,课题负责人。
6、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资助项目 “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战略课题组”(F/IV/S/09/359),2009-2011年,课题负责人。
7、973项目“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2009CB421106),2009-2012年,专题负责人。
8、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资助项目“中德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研究”(2006DFB91920),2006-2009年,专题负责人。
9、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性”,项目负责人 2007-2009年,项目负责人。
10、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长江中游湿地保护与管理研究”,2006-2007年,项目负责人。
11、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AusAID)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流域综合管理利益相关方研究”,2006-2007年,项目负责人。
12、国际合作项目“洪湖湿地管理与可持续利用”,2006-2008年,项目负责人。
13、地方技术咨询项目“浙江省台州市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专题研究”,2004-2005年,课题负责人。
14、国际合作项目“国合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2003-2005年,项目负责人。
教育背景 1999-09--2001-0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博士后
1996-09--1999-07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区域地理专业 博士
1990-09--1993-07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 硕士
1984-09--1988-07 南京大学地理系 学士
学位1988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学士毕业。
199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硕士毕业。
199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区域地理专业博士毕业。
2001年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出站。
学历-- 研究生
工作经历2011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08-2011年 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科技条件与平台部主任
2004年 任地理资源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03年 任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海洋项目主任
2002年 任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千烟洲试验站副站长
2001年 博士后出站后到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
1998年 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8年7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
社会职务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 秘书长
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ILTER) 政策与宣传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联合国环境署(UNEP)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核心成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 亚洲区主席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 理事
中国生态学学会 副理事
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 编委
《湿地科学与管理》杂志 编委
指导学生已指导学生
夏少霞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张全军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周浩然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肖协文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现指导学生
陈彬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夏少霞 博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张欢 博士研究生 071300-生态学
李雅 博士研究生 071300-生态学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表示为通讯作者)
1. Xiaowei Li, Xiubo Yu*, Luguang Jiang, Wenye Li, Yu Liu, XiyongHou. 2014. How important are the wetland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region: An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 approach. Ecosystem Services 10: 54~60 (SCI)
2. Yuyu Wang, Jun Xu, Xiubo Yu, Guangchun Lei. 2014. Fishing down or fishing up in Chinese freshwater Lakes.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 21: 374~382 (SCI)
3. Xiaowei Li, Gang Zhao, Xiubo Yu, Qiang Yu. 2014. A comparison of forest fire indices for predicting fire riskin contrasting climates in China. Natural Hazards 70(2): 1339~1356 (SCI)
4. 李晓炜,付超,刘健,刘宇,封志明,于秀波*. 2014. 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概念、工具和案例. 地理科学进展, 33(7): 931~937.
5. 周浩然,徐明,于秀波,刘本彩. 2014. 生物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理论研究进展. 西北农林大学学报, 42(4): 215~228.
6. 肖协文, 王玉玉, 张欢, 于秀波. 2015. 饶河枯水期主要鱼类营养级位置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35(8): 1~11.
7. 吴炳方, 刘健, 张林秀, 于秀波, 李发东, 李晓松. 2014. 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研究和管理能力评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2(9): 995~1001.
8. 于贵瑞, 于秀波.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 地理科学进展, 33(7): 925~929.
9. 孙鸿烈, 陈宜瑜, 于贵瑞, 于秀波. 2014. 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评述. 地理科学进展, 33(7): 865~873.
10. 于秀波,姜鲁光,谭炳卿,袁文洁. 2013. 水污染联防助推淮河流域综合管理. 环境保护, 13: 27~29.
11. 李晓炜,赵刚,于秀波,于强. 2013. 不同区域森林火灾对生态因子的响应及其概率模型. 生态学报, 33(4):1219~1229.
12. 周杨明, 于秀波, 鄢帮有. 2013. 生态指标研究的若干问题. 生态环境学报, 22(3): 541~546.于贵瑞, 于秀波. 2013.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中国科学院院刊, 28(2): 275~283.
13. 张全军,于秀波*,胡斌华. 2013. 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特征研究. 资源科学, 35(1): 42~49.
14. Wang Yuyu, Yu Xiubo *, Zhang Lu, Lei Guangchun. 2013.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baseline δ15N and usage as a nutrient indicator in Lake Poyang, China.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8(30): 365-373. (SCI)
15. Fu Guobin, Yu Jingjie, Yu Xiubo, Ouyang Rulin, Zhang Yichi, Wang Ping, Liu Wenbin, Min Leilei. 2013. Temporal variation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n China, 1961-2009. Journal of Hydrology, 487: 48-59. Quentin Grafton, Michele Warburton, Qiang Jiang, Jamie Pittock, Bradley Udall, Tom Kompas, Amanda Lynch, Richard Davis, Ronnie McKenzie, John Williams, Yu Xiubo, Richard Norris, Fu Guobin, Nhu Che, Daniel Connell, Hugh Possingham. 2013. Global insights into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change and governa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3(4), 315-321. (SCI)
16. Kirti Avishek, Yu Xiubo, Liu Jian. 2012.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Asia Pacific: Bridging science–policy gap.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3: 77-90. (SCI)
17. Wang Yuyu, Yu Xiubo*, Xu Jun, Li Wenhuan, Fan Na. 2012. Temporal variation of energy sources in a floodplain lake fish community.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1–9. (SCI)
18. R. Quentin Grafton, Jamie Pittock, Richard Davis, John Williams, Guobin Fu, Michele Warburton, Bradley Udall, Ronnie McKenzie, Yu Xiubo, Nhu Che, Daniel Connell, Jiang Qiang, Tom Kompas, Amanda Lynch, Richard Norris, Hugh Possingham and John Quiggin. 2012. Global insights into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change and governa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1-7. (SCI)
19. Wang Yuyu, Yu Xiubo* and Xu Jun. 2011. Decreased trophic position as a function of increasing body size of a benthic omnivorous fish from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91:505–512. (SCI)
20. Wang YuYu, Yu XiuBo*, Li WenHua, Xu Jun, Chen YuWei and Fan Na. 2011. Potential 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changes on energy flows in a lake food web.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g. Vol.56 No.26: 2794?2802. (SCI)
21. Lv Yihe, Fu Bojie, Wei Wei, Yu Xiubo *, Sun Ranhao. 2011. Major Ecosystems in China: Dynamics and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8:13–27.(SCI)
22. Fu Bojie, Li Shenggong, Yu Xiubo, Yang Ping and Yu Guiri. 2010.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Ecological Complexity, 7: 225-233.(SCI)
23. Dorri G. J. te Boekhorst, Toine J. M. Smits, Xiubo Yu, Lifeng Li, Gang Lei, Chen Zhang. 2010.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 China. Ecology and Society, 15(2): 99-119.(SCI)
24. 潘明麒,于秀波*. 不同时段洞庭湖区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及退田还湖的影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资源科学. 第20卷第9 期. 140-145页
25. 徐志刚,马瑞,于秀波,姜鲁光,王毅. 成本效益、政策机制与生态恢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视角下对我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及政策的评价. 2010年.中国软科学. 第2期. 5-16页
26. 贺娟,舒晓波,于秀波*. 鄱阳湖区农户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2010 年4月. 资源科学. 第32 卷第4 期. 776-781页
27. 于秀波,夏少霞,何洪林,鄢帮有,方豫. 鄱阳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监测评估方法. 2010年5月. 资源科学. 第32卷第5期. 810-816页
28. 刘影,范娜,于秀波*,夏少霞,齐述华. 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边界确定及季节变化分析. 2010年11月. 资源科学. 第32卷第11期. 2239-2245页
29. 夏少霞,于秀波*,范娜. 鄱阳湖越冬季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2010年11月. 资源科学. 第32卷第11期. 2072-2078页
30.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甄霖,黄河清. 2010. 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多情景模拟. 资源科学, 32(1): 817-823.
31. Xiubo Yu, Lugguang Jiang, Lifeng Li, Jinxin Wang, Limin Wang, Gang Lei, Jamie Pittock. 2009. Freshwater manag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Experiences from the central Yangtze in China. Climate and Development, 1(3): 241-248.(SSCI)
32. 王玉玉,于秀波*,张亮等. 2009.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鄱阳湖枯水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构. 生态学报, 29(3): 1181-1188.
33. 杨萍,于秀波,庄绪亮,牛栋. 2008.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3(6): 555-561.
34. 周杨明,于秀波,于贵瑞. 2008. 生态系统评估的国际案例及其经验. 地球科学进展, 23(11): 1209-1217.
35. 周杨明,于秀波,鄢帮有. 2008. 1949-2005年江西省农田养分平衡动态的宏观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35(5): 919-926.
36. 王毅, 王学军, 于秀波, 王亚华. 2008. 推进流域综合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环境保护, 405: 22-24.
37. 王忠锁,姜鲁光,黄明杰,张琛,于秀波. 2007. 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对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6(2): 175-180.
38. 王毅,于秀波,王亚华. 2007. 改善流域环境质量:体制改革与优先行动.环境保护,07B: 43-15.
39. 周杨明,于秀波,于贵瑞. 2007.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系统方法:概念、原则与应用. 地球科学进展,22(2): 171-178.
40. 于秀波,付超. 2007. 美国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战略规划-走向综合科学的未来. 地球科学进展, 22(10): 1087-1093.
41. 于秀波,张琛,潘明麒. 2006. 退田还湖后替代生计的经济评估研究—以洞庭湖西畔山洲垸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5(5): 632-636.
42. 于秀波. 2006. 生态评估服务于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决策. 资源科学, 28(4): 10.
43. S. Elizabeth Birnbaum, Yu Xiubo. 2006. NGO Strategies to Promote Rive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China Environment Series, 8: 185-190.
44. 李黔湘, 于秀波*, 李家永. 2005. 湖北省涨渡湖流域湿地变化及其动因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4(5): 600-604.
45. Ma Jun, WangXuejun, Yu Xiubo. 2005. Water Conflict Resolution in China. China Environment Series, 7: 399-105.
46. 杨桂山, 于秀波. 2005. 国外流域综合管理的实践经验. 中国水利, 10: 59-61.
47. 王海英,姚畋,王传胜,于秀波.长江中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压力. 2004年. 第13卷第5期.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429-433.
48. 于秀波. 2003.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管理的经验. 江西科学, 2l(3): 151-155.
49. 于秀波. 2002. 我国生态退化、生态恢复及政策保障研究. 资源科学, 24(1): 72—76..
主要学术著作1. Chen Yiyu, Beate Jessel, Fu Bojie, Yu Xiubo, Jamie Pittock. Ecosystem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in China.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4.
2. 陈宜瑜, Beate Jessel, 傅伯杰, 于秀波, Jamie Pittock著.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3. 傅伯杰, 于秀波等著. 基于观测与试验的生态系统优化管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 Wang Yi, Wang Xuejun, Yu Xiubo, Wang Yahua. Taking Stock of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7.
5. 陈宜瑜, 王毅, 李利锋, 于秀波等著. 中国流域综合管理战略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6. 刘卫东, 刘彦随, 金凤君, 陈田, 于秀波, 陆大道等著. 200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中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态势与战略方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7. 周杨明, 于秀波, 李利锋, 张琛. 河流管理创新理念与案例.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8. 姜鲁光, 于秀波, 李利锋等译. 河流管理新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9. Yu Xiubo, Li Lifeng, Yan Bangyou. Lessons Learned for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October, 2005.
10. 杨桂山, 于秀波, 李恒鹏, 高俊峰等著. 流域综合管理导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1. 周宏春, 王毅, 于秀波等著. 长江中游退田还湖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12. 傅伯杰主编.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第十五章(于秀波)
13. 刘卫东, 刘毅, 秦玉才等著. 200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走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第十二章(于秀波)
14. 徐明, 马超德等著.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第六章(于秀波)
15.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8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第六章(于秀波)
16. Yang Guishan, Wen Lida, Li Lifeng (editors),Yangtz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Chapter 15 (Xiubo Yu)
17. 杨桂山, 翁立达, 李利锋.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 武汉: 长江出版社, 2007. 第十五章(于秀波)
1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第五章(于秀波、李利锋), 第九章(王毅、于秀波、李利锋)
19.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第六章(于秀波)
20. 陆大道主编. 2002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第八章(于秀波)
21. 孙鸿烈, Bernard Sonntag主编. 中国关键地区的农业发展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三章(于秀波)
22. Bernard Sonntag, Honglie Su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in Critical Areas of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2. Chapters 3 (Xiubo Yu)
23. 陆大道主编. 2000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第十二章(于秀波)
24. 陆大道主编. 1999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第一章(于秀波)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于秀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相关话题/资源 管理 生态 科学 国际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一、复试学生名单与复试时间地点 复试学生名单: 考生编号 姓名 报考专业 报考方向 总分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学院招生小组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博士生申请审核招生细则》规定严格审核材料,按照不超过招生人数300%的比例择优筛选出进入考核的考生。现公布复试安排及面试名单。 考生必须保证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如果考生需要补充材料供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应试考生初取名单公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次统考生的招生指标为6人,共计8位统考生2位港澳台学生参加我院的面试,经过专家小组面试后决定,在参加面试的10人中,本院共招收统考硕士生6人港澳台学生2人,具体名单附后。现对复试成绩及初取名单进行公示,时间为自2016年3月31日起10个工作日,如有异议请联系:yingjang@pku.edu.cn, 62751929。复试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201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申请-考核制初取名单公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指标为9人,有14位考生进入复试,经过面试决定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生9人,具体名单附后。 另有六位硕转博生通过考核分别为:徐文杰、庞韵梦、郑云昊、柴立伟、杨裕茵、代天娇。 现对初取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自2016年4月15日起10个工作日,如有异议请联系:yin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定于2016年7月3-6日开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对环境科学与工程感兴趣的优秀本科生到北京大学进行集中交流,增强科研兴趣,拓展学术视野,明确研究方向。主要活动有知名专家学术讲座、与教授零距离交流、参观实验室等活动。 一、夏令营招生对象和人数 (1)全国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6年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以培养信息、工程、管理、金融等多维交叉型人才为目标,运用国际先进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 法,全力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并分享学习、研究、实践、交流的综合平台,培养具有丰富信息化知识和娴熟工程管理技能,善于思考、长于创新、富有团 队精神的互联网金融和 ...北京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6年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以培养信息、工程、管理、金融等多维交叉型人才为目标,运用国际先进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全 力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并分享学习、研究、实践、交流的综合平台,培养具有丰富信息化知识和娴熟工程管理技能,善于思考、长于创新、富有团队精神 的互联网 ...北京大学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第一轮)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是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组织,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优秀大学生的交流选拔活动。夏令营旨在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教学与科研情况,活动包括专题讲座、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全国统考及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
一、组织管理: 我院成立复试与录取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领导任组长,各专业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各专业(或方向)成立5人专家复试小组,每一小组设组长一名、秘书一人,负责复试记录以及协调安排相关事宜。 二、复试规则: 1.复试规模:差额复试; 2.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总成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取名单现在开始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4月7日4月20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联系eecsgrs@pku.edu.cn 或62757465。 序号 准考证号 姓名 录取专业 初试成绩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