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余山 男自动化研究所
电子邮件:shan.yu@nlpr.ia.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化大厦5楼
邮政编码:100190
研究领域 人类大脑是极端复杂而又非常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既有助于寻找预防和治疗各种精神及神经疾病的更有效手段,也会给人工智能和新一代计算技术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脑研究常常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尚未被征服的科学边疆。普遍的观点也认为,这一领域正在孕育着重大的突破,将为人类带来深刻的变革。
我的研究兴趣是了解脑中复杂的神经元网络是如何相互作用,进行信息处理,以及这些网络是如何受到精确的调控,以实现在不同情境、不同任务、不同状态下的高效运作。要研究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先进的生物学试验手段与强大的理论分析框架。我以往的工作曾开创性的把信息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和统计力学方法与整体动物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相结合,在脑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信息的编码与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结果。今后的工作将着重研究1)感觉与认知功能的脑网络机制;2)重要精神疾病的脑网络机理以及 3)面向脑机接口(Brain Machine Interface) 的神经网络编码。
招生信息欢迎具有1)试验生物学、医学或是2)数学、信号分析、计算机科学及理论物理等背景的同学报考。
研究专业 神经生物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研究方向 系统与计算神经生物学
神经电生理,神经信息编码与处理
复杂网络,临界态系统,智能系统
教育背景 2000-09--2005-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6-09--200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3-12--今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百人计划入选者
2008-09--2013-12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5-09--2008-08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脑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人员
社会兼职 2012-01--今 Review Editor for Frontiers in Fractal Physiology
2011-04--今 Review Editor for Frontiers in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百人计划,主持,院级级,2013-12--2016-12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出版信息迄今发表SCI论文16篇,被100余种学术期刊或专著引用近500次。
1. Yu S, Yang H, Shriki O, Plenz D. (2014) Critical exponents, universality class, and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for the brain. In Criticality in Neural Systems, edited by Plenz D and Nieber E. Wiley-VCH
2. Yu S*, Klaus A*, Yang H, Plenz D. (2014) Scale-invariant neuronal avalanche dynamics and the cut-Off in size distributions. PLoS ONE 9(6): e99761. (* equal contribution)
3. Yu S*, Yang H*, Shriki O, Plenz D. (2013) Universal organization of resting brain activity at the thermodynamic critical point. Frontiers in Systems Neuroscience 7:42. (* equal contribution)
4. Folias SE, Yu S, Snyder A, Nikolic D, Rubin JE. (2013) Synchronisation hubs in the visual cortex may arise from strong rhythmic inhibition during gamma oscill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8 (6), 2864-2883
5. Fu Y*, Yu S*, Ma Y, Wang Y, Zhou Y. (2013) Functional degradation of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during early senescence in rhesus monkeys. Cerebral Cortex 23(12): 2923-2931 (* equal contribution)
6. Yu S, Yang H, Nakahara H, Santos, G.S, Nikolic D, Plenz D. (2011) Higher-order interactions characterized in cortical activiti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48):17514-17526
7. Yu S, Nikolic D. Quantum mechanics needs no consciousness. (2011) Annalen der Physik, 523(11): 931–938
8. Havenith MN, Yu S, Biederlack J, Chen N, Singer W, Nikolic D. (2011) Synchrony makes neurons fire in sequence, and stimulus properties determine who is ahea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23):8570-8584
9. Shew WL, Yang H, Yu S, Roy R, Plenz D. (2011) Information capacity and transmission are maximized in balanced cortical networks with neuronal avalanch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1):55-63.
10. Klaus A, Yu S, Plenz D. (2011) Statistical analyses support power law distributions found in neuronal avalanches. PLoS ONE 6(5):e19779
11. Jurjut OF, Nikolic D, Singer W, Yu S, Havenith MN, Muresan RC. (2011) Timescales of multineuronal activity patterns reflect temporal structure of visual stimuli. PLoS ONE 6(2):e16758.
12. Hahn G, Petermann T, Havenith MN, Yu S, Singer W, Plenz D, Nikolic D. (2010) Neuronal avalanches in spontaneous activity in vivo.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04(6):3312-22.
13. Havenith MN, Zemmar A, Yu S, Baudrexel SM, Singer W, Nikolic D. (2009) Measuring sub-millisecond delays in spiking activity with millisecond time-bins. Neuroscience Letters 450:296-300
14. Yu S, Huang D, Singer W, Nikolic D. (2008) A small world of neuronal synchrony. Cerebral Cortex 18(12):2891-2901
15. Yu S, Wang Y, Li X, Zhou Y, Leventhal AG. (2006) Functional degradation of extrastriate visual cortex in senescent rhesus monkeys. Neuroscience 140(3):1023-1029
16. Yu S, Wang XS, Fu Y, Zhang J, Ma YY, Wang YC, Zhou YF. (2005) Effects of age on latency and variability of visual response in monkey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11):1163-1165
17. Liu N, Yu S, Zhou Y, Cai J, Ma Y. (2005) Age-related effects of bromocriptine on sensory gating in rhesus monkeys. Neuroreport 16(6):603-606
18. Yu S*, Liu N*, Zeng T, Tian S, Chen N, Zhou Y, Ma Y. (2004) Age-related effects of bilateral frontal eye fields lesions on rapid eye movements during REM sleep in rhesus monkeys. Neuroscience Letters 366(1):58-62 (* equal contribution)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余山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9
相关话题/网络 信息 系统 生物学 研究所
2016年北京大学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生复试安排
经专家组对申请人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和学术素质评定,确定以下人员参加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生复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复试时间1、电子与信息领域(软件工程方向)笔试时间:2016年4月17日 9:00-11:30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1544室面试时间:2016年4月17日 13:00-17:00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1504室复试名单: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6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本公示名单根据报考专业及总成绩排序。具体名单如下,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自2016年5月6日至2016年5月19日止。公示期间,如异议,请与学院招办联系,联系电话010-62767180、62767181,邮箱 zhaosheng@ss.pku.edu.cn。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201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第一轮)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是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组织,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优秀大学生的交流选拔活动。夏令营旨在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教学与科研情况,活动包括专题讲座、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全国统考及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
一、组织管理: 我院成立复试与录取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领导任组长,各专业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各专业(或方向)成立5人专家复试小组,每一小组设组长一名、秘书一人,负责复试记录以及协调安排相关事宜。 二、复试规则: 1.复试规模:差额复试; 2.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总成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取名单现在开始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4月7日4月20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联系eecsgrs@pku.edu.cn 或62757465。 序号 准考证号 姓名 录取专业 初试成绩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公示
2016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现在开始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10月13日至2015年10月23日。如有异议请联系:eecsgrs@pku.edu.cn。 名单如下: 姓 名 推荐学校 推荐专业 拟录取专业 复试成绩 拟接收层次 ...北京大学复试录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