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中心生态课题组以连栽桉树人工林及不同改造措施下形成的人工林及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连栽第Ⅲ代桉树人工林造成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过氧化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下降。然而,灰木莲纯林和桉树-灰木莲复层混交林改善了多代连栽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问题,特别是桉树-灰木莲复层混交林改造模式达到显著水平。混交林更新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共营养性细菌(Actinobacteria)及氮循环相关菌群(Rhizobiales,Frankiales)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锌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更明显,真菌群落受树种的影响更大,且与土壤pH和速效铜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对桉树人工林高效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得到广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湛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项目的资助。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主流期刊Applied Soil Ecology,题目为《Soil nutrient supply and tree species drive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multi-generationEucalyptusplantation》。桉树中心助理研究员许宇星为论文第一作者。(许宇星/桉树中心)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soil.2021.103991

低山丘陵区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不同改造措施对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