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信息介绍简介-朱建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4

导师详细信息
导师姓名: 朱建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 年1 月1 日
院系名称: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一级学科: 请选择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1: 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研究方向2: 研究方向3: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现任职务: 无
现在职称: 副研究员 职称评定时间: 2008 年1 月1 日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 年1 月 获学位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是否院士: 是否留学: 否
留学国别: 留学时间: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10 年1 月1 日
在读硕士: 2人 毕业硕士: 3人
在读博士: 毕业博士:
上岗时间: 2002 年1 月1 日 现在在岗否: 是
是否外聘导师: 否 原外聘单位名称:
是否千百万人工程: 否 是否****: 否
其它称号: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是
工作简历: 2004.12~至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
2002.08~2004.1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9.09~2002.07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教学工作:
研究领域: 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林业温室气体源/汇动态与碳计量方法
在研课题: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三峡库区周边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2017-2020),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生产与主要生态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研究(2016-2020),主持
[3]UNDP/GEF资助-中国准备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能力建设项目-2010及2012年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2015-2018),主持
[4]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项目:中国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领域减缓气候变化技术需求评估(2014-2016),主持
[5]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948)项目:林业碳收支模型CBM-CFS3引进(2012-2014),主持
[6]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国际林业问题的技术与对策研究(2013-2014),主持
[7]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森林土壤碳储量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研究(2011-2014),参与
[8]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赠款项目:LULUCF关键碳源汇的计量方法研究(2013-2014),主持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中国碳汇潜力与林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2014),参与
[10]科技部973项目专题:指导和完成试点省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2010-2012),主持
[11]UNDP/GEF资助-中国第二次信息通报能力建设项目-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2009-2012),参与
[12]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948)项目:澳大利亚国家碳计量系统引进(2008-2010),主持
[1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专题:气候变化对西南森林的影响与适应技术集成研究(2007-2010),主持
[14]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与碳汇计量技术(2006-2010),主持
[1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林业部门在未来CDM国际制度中的作用研究(2007-2010),参与
[16]中-意合作项目:内蒙古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造林项目(2005-2010),主持
[17]中-澳合作项目:加强中国碳计量能力建设(2007-2009),主持

论文目录: [1]冯源,朱建华,肖文发,等.迪庆州云杉老龄林生态系统碳转移.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2):372-381
[2]李奇,朱建华,冯源,等.中国森林乔木林碳储量及其固碳潜力预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14(3):287-294.
[3]李奇,朱建华,范立红,等.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及木材生产潜力预测[J].生态环境学报,2018,27(3):416-423.
[4]范立红,朱建华,李奇,等.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4):53-60
[5]LeiLei,WenfaXiao,LixiongZeng,JianhuaZhu,etal.,2018.ThinningbutnotunderstoryremovalincreasedheterotrophicrespirationandtotalsoilrespirationinPinusmassonianastands.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621:1360-1369
[6]冯源,朱建华,肖文发,等.干扰及林龄影响下迪庆州云杉老龄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生态环境学报,2017,26(9):1465-1472.
[7]李奇,朱建华,冯源,肖文发.2016.中国主要人工林碳储量与固碳潜力.西北林学院学报.31(4):1~6
[8]车琛,武曙红,朱建华,曾以禹.2015.REDD+非碳效益类型识别及激励方式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3):47-52
[9]朱建华,冯源,曾立雄,等.2014.中国省级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0(6):433-439
[10]付甜,朱建华,肖文发等,2014.八种亚热带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型.林业科学.50(9):1-9
[11]付甜,朱建华,肖文发等.2014.三峡库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蓄积生长预测.林业科学研究.27(3):429-434
[12]冯源,付甜,朱建华等,2014.加拿大碳收支模型(CBM-CFS3)原理、结构及应用.世界林业研究.27(3):87-91
[13]朱建华,侯振宏,张小全.2009.气候变化对中国林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林业经济.11:78-83
[14]张小全,朱建华,侯振宏.2009.主要发达国家林业有关碳源汇及其计量方法与参数.林业科学研究.22(2):285-293
[15]WangXiaochun,ZhangXiaoquan,ZhuJianhua,etal.,2009.ResearchonRelationshipBetweenTree-ringandGlobalWarming.WorldForestryResearch.22(6):38-42.
[16]Zhu,J.H.,Yu,P.T.,Sogn,T.A.,etal.,2008.ApplicationofthenutrientcyclingmodelNuCMtoaforestmonitoringsiteexposedtoacidicprecipitationinChina.Pedosphere.18(6):681–690.
[17]朱建华,侯振宏,张治军等.2007.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林业科学.43(11):138-145
[18]ZhuJianhua,LiXiaolin,ZhangFusuo,etal.,2004.Responsesofgreenhousetomatoandpepperyieldsandnitrogendynamicstoappliedcompoundfertilizers.Pedosphere.14(2):213-222
[19]J.H.Zhu,X.L.Li,P.Christie,etal.,2005.Environmentalimplicationsoflownitrogenuseefficiencyinexcessivelyfertilizedhotpepper(CapsicumfrutescensL.)croppingsystems.111:70-80
[20]张治军,张小全,朱建华等.2010.广西主要人工林类型固碳成本核算.林业科学.46(3):16-22
[21]张治军,张小全,朱建华等.2009.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成本研究——以CDM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气候变化研究进展.6:348-356

著译目录: [1]朱建华,张小全,肖文发等,《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编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朱建华,张小全,肖文发等,《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计量监测指南》.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编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3]朱建华,肖文发,曾立雄,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编著:2005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年。
[4]朱建华,白彦锋,吴水荣,保持森林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肖文发等编著: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国家报告,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年。
[5]朱建华,气候变化影响及减缓与适应行动(第2章第4节,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与脆弱性;第3章第4节,增加森林碳汇;第4章第4节,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6]朱建华,田晓瑞.2013.气候变化条件下西南森林火灾潜在风险与适应对策。许吟隆等编著:《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适应》。科学出版社。
[7]朱建华,2011.林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与行动方案。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编著:《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
[8]参编《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科学出版社,2011
[9]参编《生物碳汇扩增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生物碳汇扩增战略研究课题组编.科学出版社,2015
[10]参编《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中国工程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项目组编,科学出版社,2015.

国家行业标准:
LY/T2253-2014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朱建华、张小全、张国斌等,2014.


科研成果: 2016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森林碳计量方法与应用”
2007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CDM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方法学”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表彰和荣誉:
主要兼职:
备注:
办公室电话: 01062889512
住宅电话: (暂不公布)
传真: 01062889512
手机: (暂不公布)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
邮政编码: 100091
电子邮件地址: zhucool@caf.ac.cn
主页地址:
相关话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