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信息介绍简介-王学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4

导师详细信息
导师姓名: 王学全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 年8 月15 日
院系名称: 荒漠化研究所 一级学科: 林学
二级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研究方向1: 干旱区水文
研究方向2: 荒漠化防治 研究方向3: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现任职务: 无
现在职称: 研究员 职称评定时间: 2014 年11 月6 日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 年1 月 获学位单位: 中国科学院
是否院士: 非院士 是否留学: 否
留学国别: 留学时间: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07 年7 月30 日
在读硕士: 2人 毕业硕士: 4人
在读博士: 毕业博士:
上岗时间: 2004 年7 月1 日 现在在岗否: 是
是否外聘导师: 否 原外聘单位名称: 无
是否千百万人工程: 否 是否****: 否
其它称号: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是
工作简历: 2014/11-今在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工作,研究员
2009/9-2014/10在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工作,副研究员
2004/7-2009/8在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工作,副研究员
2002/7-2004/6在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5/7-2002/6在内蒙古水利厅工作
1987/7-1992/8在内蒙古水文总局工作
教学工作: 1、主将研究生课程“自然地理学”的“干旱区水文水资源”部分。
2、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毕业硕士生4名。
研究领域: 1.干旱区水文与水资源资源优化配置;
2.陆地水循环过程相关的生态环境变化;
3.退化荒漠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欢迎有志于建设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的青年才俊报考研究生!
在研课题: 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极干旱区洪水驱动的植物分布格局与生存策略””(2017.1-2019.12)
2、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研究任务“高寒干旱沙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2012.6-2016.12)
3、主持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戈壁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中的“戈壁区水系水文调查”(2014.5-2016.12)
4、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水分收支研究”(2012.1-2016.12)

论文目录: 发表的主要论文:
1、李少华,张立恒,王学全,等.高寒灌木固沙区土壤性状与植被生长特征的相关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7,34(6):996-1002..
2、李少华,王学全,崔向慧,等.修建防渗渠道对柴达木盆地戈壁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4):28-32.
3、李少华,高琪,王学全,等.光伏电厂干扰下高寒荒漠草原区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6):325-329.
4、李少华,王学全,兰岚,等.青海湖流域主要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6):940-945.
5、LiShaohua,ZhangLiheng,ChenXinjun,etal.AssociatedanalysisofsoilpropertiesandshrubsgrowthcharacteristicsinAlpinesandyofQinghaiprovince,China.IUFRORegionalCongressforAsiaandOceania2016.PosterPresentations.
6、李少华,王学全,高琪,等.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评价指标间相关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5):353-357.
7、李少华,王学全,高琪,等.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6,29(9):1288-1296.
8、李少华,王学全,高琪,等.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6,29(4):553-559.
9、尹书乐,王学全.共和盆地不同人工灌木群落生态特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7):31-35.
10、李少华,尹书乐,王学全,等.中国西北戈壁地区12条河流水文水质调查[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148-151.
11、李少华,王学全,包岩峰,等.高寒沙区绿洲边缘典型人工灌木林开发利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2):149-153.
12、王学全,李少华,包岩峰.森林和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2):1-6.
13、尹书乐,王学全,李少华.青海共和盆地不同人工灌木群落土壤碳密度研究[J].土壤,2016,48(2):409-413.
14、李少华,王学全,包岩峰,等.不同类型植被对高寒沙区土壤改良效果的差异分析[J].土壤通报,2016,47(1):60-64.
15、王学全,李少华.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166-171.
16、TianLihui,WuWangyang,ZhangDengshan,LuRuijie,WangXuequan.Characteristicsoferosionanddepositionofstrawcheckerboardbarriersinalpinesandyland[J].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2015,74:573–584.
17、李少华,王学全,包岩峰.高寒沙区人工柠条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时效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11):70-74.
18、王学全,尹书乐,杨占武,等.共和盆地塔拉滩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特性[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3):346-351.
19、WangX,LuQ,Hao,Y.ModellingeffectsofdesertificationcontrolmeasuresontheChinaTibetanPlateau[C].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4,16(5):371.
20、王学全.中国黑戈壁地区水文和水化学调查研究[J].人民黄河,2014,36(9):80-82.
21、王学全,王国辰,陈琦.利用水系自动提取技术确定干旱区季节性干沟[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165-169.
22、陈琦,王学全,刘君梅,等.高寒沙区6种生态恢复树种蒸腾实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9):30-33.
23、王国倩,王学全,吴波,等.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策略[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2,3(2):97-104.
24、王学全.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93-96.
25、王学全,刘君梅,杨恒华,等.应用神经网络RBF估算青海省东南沙区土壤蒸发[J].干旱区研究,2012,29(3):400-404.
26、刘君梅,王学全,刘丽颖,等.高寒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8):47-49.
27、王锋,褚建民,王学全,等.库姆塔格沙漠研究:进展与成果[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1,2(3):193-201.
28、王学全,卢琦,严平,等.库姆塔格沙漠水文调查小流量测验及其误差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34(1):20-25.
29、杨洪晓,王学全,卢琦,等.行带式柠条锦鸡儿林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退耕还草工程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2010,46(11):36-42.
30、李永华,王学全,罗天祥,等.青海共和盆地草地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89-13992.
31、LuQi,WangXuequan,WuBo.AnAnalysisoftheEffectsofClimateVariabilityinNorthernChinaoverthePastFiveDecadesonpeople,LivestockandPlantsintheFocusArea,In“RangelandDegradationandRecoveryinChina’sPastoralLands”,EditedbyV.R.Squires,LuXinshi,LuQietal,2009:33-44.
32、QiLU,XuequanWANG,BoWU,HongxiaoYANG.CanmobilesandylandbevegetatedinthecoldanddryTibetanPlateauinChina[J].FrontiersofBiologyinChina,2009,4(1):62-68.
33、王学全,卢琦,杨恒华,等.高寒沙区沙障固沙效益与生态功能观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3):38-41.
34、冯益明,卢琦,王学全,等.30a来共和盆地贵南县草地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沙漠,2008,28(2):212-216.
35、冯益明,卢琦,王学全,等.青海省贵南县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遥感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6):633-638.
36、杨洪晓,王学全,杨文斌,等.人工榆树林对温带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6):1197-1203.
37、崔向慧,冯强,王学全.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沙包的蒸散特征及模拟[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1):44-48.
38、王学全,卢琦,纪平,等.我国荒漠化数据库管理结构与共享服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35(增刊):26-33.
39、王学全,卢琦,李彬.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RBF神经网络模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3):1-5.
40、王学全,卢琦,杨恒华,等.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J].水利经济,2007,25(4):3-6.
41、李昊,王学全,吴波,等.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机构环境与制度安排[J].科学管理研究,2007,4:13-16.
42、王学全,张贵祥.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地资源承载力目标规划模型[J].水土保持研究,2007,4:117-120.
43、王学全,高前兆,卢琦.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盐渍化调控[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19(6):118-123.
44、王学全,卢琦,李保国.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中国沙漠,2006,25(6):944-949.
45、王学全,高前兆,卢琦,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盐平衡与干排水脱盐分析[J].地理科学,2006,26(4):455-460.
46、王学全,卢琦.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2005,41(3):12-18.
47、王学全,卢琦.青海共和盆地虚拟水消费及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4):446-450.
48、王学全,卢琦,高前兆.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5,22(2):146-151.
49、XuequanW,QianzhaoG.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intheHeiRiverBasinofNorth-west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WaterResourcesDevelopment,2002,18(2):335-352.
50、陈娟,王学全.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J].内蒙古林业,2002(6):8-8.
51、王学全.干旱区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0,12(3):6-9.
52、俎瑞平,高前兆,王学全.水文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型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1999,12:78-85.
53、王学全.鄂尔斯高原能源基地水资源与环境保护[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9,11(3):15-18.
54、王学全,高前兆.THEPRECIPITATIONINFILTRATIONANDRUNOFFRECHARGINGEXPERIMENTOBSERVATIONINTHETAKLIMAKANDESERT[J].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1999(3):92-96.
55、王学全,高前兆.二十一世纪全球水资源持续开发展望综述[J].世界沙漠研究,1994(4):22-25.
著译目录: 1.青海湖流域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副主编,2016年3月.
2.青藏高原高寒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2509-2015).
3.中国黑戈壁研究,副主编,2014年11月.
4.库姆塔格沙漠研究,参编,2012年6月.
科研成果: 1.典型高寒沙区植被恢复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016年获得第七届梁希林业科技三等奖,排名第二.
2.中国黑戈壁研究,2015年获得第六届梁希林业科技三等奖,排名第二.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自2002年以来,在青海建立共和盆地沙珠玉治沙示范区、青海湖东治沙示范区和贵南黄沙头治沙示范区约3万亩,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表彰和荣誉: 中国林科院优秀党员
主要兼职: 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防沙治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戈壁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备注:
办公室电话: 01062824065
住宅电话: (暂不公布)
传真:
手机: (暂不公布)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功德寺桥南槐树居路10号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
邮政编码: 100091
电子邮件地址: wxq@caf.ac.cn
主页地址:
相关话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