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末立宪中的满族因素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清末立宪中的满族因素
On the Manchuria Factor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田东奎;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学术界关于清末立宪的研究,主要纠缠于其是否为骗局,但是这并没有揭示该问题的实质。对满洲贵族而言,其关心的显然不是君主立宪制与君主制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宪政对其权力构成的根本挑战。令其为难的是:不实行宪政,清政府将被推翻;实行宪政,根据代议制原则,其亦将失去对政权的控制。因此,面临现实的困境,满清政府只能采取拖延策略,直至被推翻。

关键词(KeyWords): 清末;;立宪;;满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田东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载:“凡旗人犯罪,笞、杖,各照数鞭责。军、流、徒,免发遣,分别枷号。徒一年者,枷号二十日,每等递加五日。总徒、准徒,亦递加五日。流二千里者,枷号五十日,每等亦递加五日。充军附近者,枷号七十日;边卫者,七十五日;边远、沿海、边外者,八十日;极边、烟瘴者,九十日。”又见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卷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页2032。[1]《醒狮》1905年第1期。[2]《醒狮》1905年第1期。[1]《民报》第12期。[1]俞江.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J].历史研究,1999,(6).[2]刘笃才.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2002,(1).[3]李治亭.清史(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5]嵇康,曹仁虎.清文献通考(卷一)[M].[6]姜守鹏.明清社会经济结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7]王庆云.石渠余记(卷四)[M].[8]鄂尔泰.八旗通志(卷一八)[M].[9]赵尔巽,等.清史稿.志一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7.[10]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11]迟云飞.清末最后十年平满汉畛域问题[J].近代史研究,2001,(5).[12]载泽.考察政治日记[M].[13]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Z].北京:中华书局,1979.[14]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5]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16]王人博.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潮[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朱寿鹏.光绪朝东华录(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8.[18]杜春和.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于建胜,刘春蕊.浅析晚清满汉官僚间的矛盾和斗争[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3).[20]谢霞飞.清末督抚与官制改革[J].湖北大学学报,1996,(3).[21]张晋藩.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3]朱勇.中国法律的艰辛历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4]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一、二篇(民国丛书第一编第25册)[M].上海:上海书店,1947.[25]汤志钧.章太炎政论选集(上)[C].北京:中华书局,1977.[26]侯宜杰.革命派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理论之评议[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四十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成都:成都人民出版社,1992.[27]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8]康有为.辩革命书[M].[2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C].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30]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C].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31]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M].上海:三联书店,2001.[32]费行简.清宫秘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相关话题/北京 上海 中国史 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