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高考招生:从无区别对待到参与平等——对录取分数地区(民族)差异的宪法考量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高考招生:从无区别对待到参与平等——对录取分数地区(民族)差异的宪法考量
College Enrollment:From Equal Treatment to Equal Participation——Consideratio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rades in Different Regions (National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itutution 王柱国; 1: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Abstract):

高考招生的无区别对待,即确立一个中立标准———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录取,虽然能够根除故意歧视,但不能消除事实歧视。而以消除事实歧视为目的的补偿平等、优先录取,只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不具有普遍意义。高考招生平等保障,应是与正义社会相契合的参与平等,社会各基本派系(如民族、地域)都应有适当比例的合格考生接受高等教育。这意味着,当无区别对待招生损害了正义社会的基本要求,民族、地域因素在高考招生中就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高考招生;;无区别对待;;补偿平等;;参与平等;;合宪的区别对待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柱国;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2000年高考,山东省的重点分数线明显高于绝大多数省份,也包括北京、上海等教育水平高的省市。受此影响的三名青岛考生以“教育部侵犯了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但最高人民法院裁决不予受理。参见韩大元主编:《中国宪法事例研究》(一),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页。[1]我国宪法作了间接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34条)。[1]例如在行医行业中,1950年,尽管总人口有10%的黑人,但在全部医生中,黑人只占2.2%。此外,这些黑人医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两所学生基本为黑人的医学院接受教育。到了1970年,黑人医生的比例和黑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之间的差距加大了:行医的黑人医生仍旧占医生总数的2.2%,但黑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却上升到11.1%。再者,从1955年到1964年,白人居多数的医学院招收的黑人学生在绝对数中也下降了。[美]保罗.布莱斯特编著:《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下),陆符嘉等译,中国政法出版社2002年版,第889页。[2]Regent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Bakke,438U.S.265(1978).[1]DeFunis v.Odegaard,416U.S.312(1974).[1]田霸月.人大代表直陈地域歧视提议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N].南方都市报,2006-03-09(02).[2]Stephanie M.Wildman,Margalynne J.Armstrong.Privi-lege Revealed:how invisible preference undermines A-merica[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6.[3]Michael Imber.Tyll Van Geel.ATeacher's Guide to Ed-ucation Law[M].McGraw-Hill Inc,1995.[4]William E.Thro.Judicial Paradigms of Educational E-quality[M].174Ed.Law Rep1,2003.[5]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6]叶巧生,陈敏.对大众型大学定位研究[J].教育与现代,2003,(1).[7]陈敏.大众视野中的高等学校分类[J].现代大学教育,2002,(1).[8][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2]杨国枢.大学之理念及其实践[A].刘安之,黄俊杰,编.大学理念与实践[C].台北:逢甲大学与台湾通识教育出版社,2000(05).[13]王保华.千万别冷落了地方高校[N].中国教育报,2005-09-23(5).

相关话题/教育 北京 民族 比例 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