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开始前,张清介绍了主讲人的基本情况。王卓教授是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山东外语教学》期刊主编和《基础外语教育》期刊的联合主编,在外国文学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
论坛正式开始后,王卓从四个方面对本次论坛的主题进行了分析。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琼斯皇》这部作品,王教授从不同时代和观众群体的接受情况两方面对该剧被接受的复杂过程进行了梳理:从前者来看,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种族问题并未成为关注的焦点,当时人们主要关注心理主题和白人社会商业腐败的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起,对该剧中种族主义的指责不绝于耳;对后者而言,王教授则是从两个时代黑人观众和白人观众对该剧的接受来展开具体分析。
王卓还介绍了电影《琼斯皇》中的情感共鸣与策略改编。改编者海沃德通过重新定位琼斯杀人犯的身份和强化琼斯的宗教性企图来弱化琼斯的暴力人格,力求解决该剧中的种族问题。海沃德采用的具体策略是利用重述和补叙琼斯成为皇帝前的12年人生经历,试图构建出琼斯的完整形象。

(王卓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讲坛)
讲座的最后部分的内容为他者隐喻与再现伦理。王卓从三个方面作出阐述:第一,是否能呈现真实的对方;第二,是否有权再现;第三,除了种族是否还有不同阶级性别类的他者书写。王卓以自身研究过的文学中各式的他者书写为例,庞德的《诗章》中就涉及对纳西的描写,然而书中的纳西并不是真实的中国纳西族而是依赖庞德的想象,因此庞德作为现代派西方作家是否有资格描写东方纳西这一问题值得思考。《琼斯皇》的作者奥尼尔也认识到自身作为描写黑人群体的作家也只是旁观者。许多批评家及导演也指出“黑人文学”的这类现象。但对文学本身的争议也恰恰突出了矛盾的形象、种族的对立、西方与土著话语的冲突,而这些争议之所以没有结果,也反映出了文本内容的突出性,毕竟没有任何一方能真正占据主导地位。
在互动环节中,王卓同各位专家****互动,共同展望了族裔文学中国研究的未来,对听众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一解答。本次讲座对我校文学方面的研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