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2006-09-19

《石油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

二、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三、参考书目: 石油地质学(第三版),张厚福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

四、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五、 考试内容要求

掌握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学问题。试题总分10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20分分);填空题(20分);简答题(40分);论述和分析题(20分)。

 

考试内容: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四章:石油天然气运移

    基本概念;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分析。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的破坏和再形成;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第六章:油气藏的类型

    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七章:油气分布

油气田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包括盆地的概念、构造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模式);国内外典型盆地实例;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流体力学

二、适用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三、参考书目:  汪志明等主编,《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袁恩熙,《工程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四、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五、考试内容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流动的基本特征;

(2)掌握研究流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程分析一些基本运动,掌握流体静止和运动状态下基本力学参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4)能够运用基本公式和图表计算管路的水头损失,能够对简单的串联管路、并联管路和分支管路进行分析计算;

(5)正确理解因次分析和相似原理对实验的指导意义。

 

2、考试范围内容

(1)流体及流体物理性质:连续介质模型、流体运动分类、流体物理性质、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毛细管现象。

(2)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压力及其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上、曲面上的总压力

(3)流体运动学基础: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流线与迹线、流体微团所受的力

(4)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输运公式、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积分方程的应用

(5)粘性流体力学基础: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粘性流体基本方程组及其应用、因次分析与相似原理

(6)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运动:速度势函数与流函数、平面势流的基本流动、势流叠加、升力和阻力

(7)不可压缩流体一元稳定流动:管路特性曲线、简单管路水力计算、复杂管路水力计算、管网水力计算

(8)一元不稳定流动:一元不稳定流动基本方程、水击现象、水击压力的计算、变水头泄流及排空。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二、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三、参考书目: 理论力学(上、下册),哈工大,高教出版社

四、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五、 考试内容要求

绪论: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基本假设,杆件的基本变形。

静力学: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汇交力系:力的分解与合成,合力投影定理,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偶理论: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理论,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的简化;主矢与主矩;合力矩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应用,物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概念。
空间一般力系: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应用,重心,平行力系。
摩擦:滑动摩擦,带摩擦的平衡问题,摩擦与自锁现象,滚动摩阻的概念。
运动学

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定轴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传动比计算。
点的合成运动: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概念,平面运动的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
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矢量形式,直角坐标形式,自然轴形式。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作用力分别为时间函数、速度函数和坐标函数时质点的直线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及其应用。
动量定理:动量与冲量,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动量矩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惯性半径,平行移轴定理,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不推导),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动能,质点系动能定理,功率, 功率方程,机械效率,机械能守恒定律,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动静法:惯性力的概念,质点的动静法,质点系的动静法,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刚体定轴转动时轴承的动反力。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二、适用专业:控制工程(430111)

三、参考书目: 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 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四、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五、考试范围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典型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分析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系统时间响应及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4-3         广义根轨迹

4-4         系统性能的分析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图形表示方法

5-2    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3    频率域稳定判据

5-4    稳定裕度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3  串联校正

  6-4  反馈校正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7-3  z变换理论

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6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9-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9-2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9-3         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与结构分解

9-4         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

 

《热力学及传热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热力学及传热学

二、适用专业:动力工程

三、参考书目:《热工基础》,张学学,李桂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热学》,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五、 考试内容要求: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和分析为主

 

工程热力学部分

1.  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坐标图;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

功量与示功图;热量与示热图;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能;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闭口系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稳定流动;流动功;技术功;开口系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

 

3.       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多变过程的计算以及p-v图,T-s图上的表示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发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方式;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熵的定义和导出;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平衡方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作功能力损失

 

5.   水蒸气与湿空气

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干度,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

    湿空气的定义;未饱和湿空气与饱和湿空气;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湿空气焓值计算公式;湿空气基本热力过程。

 

6.   动力装置循环

    朗肯循环;朗肯循环净功和热效率;蒸汽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热效率的途径

    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分析;燃气轮机理想循环分析;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分析。

  

传热学部分

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 热对流;热辐射

 

2.   导热

导热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热导率;导热微分方程及单值性条件;

稳态导热;平壁和圆筒壁稳态导热基本公式;热阻。

非稳态导热;一维非稳态导热解析解,集总参数法,导热问题数值解。

 

3.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牛顿冷却公式;对流换热影响因素、微分方程组及其单值性条件;

边界层理论;对流换热特征数及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关联式;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自然对流换热;凝结;沸腾换热

 

4.   辐射换热

吸收,反射与透射;灰体与黑体,黑度,辐射强度。

实际物体的发射特性和吸收特性,基尔霍夫定律。

  角系数,黑体表面间辐射换热,漫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遮热板原理

 

5.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传热系数;传热基本方程;平壁和圆筒热阻以及复合热阻;对数平均温差;换热器分类;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传热的强化与削弱

 

《安全原理》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安全原理

二、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三、参考书目:隋鹏程等编著,《安全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四、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五、考试内容要求

1、考试重点

1)基本概念

如事故,伤亡事故,,事故发生概率与后果严重度,安全,危险源辨识,决策,故障类型,伤亡事故分类,故障类型,故障树及其符号,伤亡事故分类,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抗御灾害的阶段……

2)主要原理

如:防止事故原理,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树分析原理,系统危险性评价及其系统安全的三个重要原则,伤亡事故调查程序的“四不放过”原则……

3)主要内容

如:危险源及其分类,危险源与事故关系,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安全目标确定的方法,决策程序,化工企业的安全目标,海洋平台的安全目标,决策特征,安全决策解决问题的步骤,从系统安全观点防止事故的五个步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五种起因,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安全教育的方法,系统安全分析的目标和程序,伤亡事故故障树分析,伤亡事故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伤亡事故处理的规定,事故应急救援计划目的和制定程序,事故应急救援计划内容

2、考试范围

第一章            安全总论

第一节            事故

第二节            安全

第三节            危险源

第四节            危险源控制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性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第四节            能量转移论

第七节 管理失误论

第三章            系统安全原理

第一节            现代管理科学原理

第二节            系统、系统工程、系统原理

第三节 系统整理性原理

第五节 安全目标管理

第六节 安全决策

第七节 从系统安全防止事故的五个步骤

第八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第四章            人本安全原理

第二节 人失误及其分类

第三节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第四节 防止人失误与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五节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第六节 安全心理学概论

第五章            物流安全原理

第二节 设备与物流的安全管理

第三节 物品搬运及其厂内交通安全原理

第四节 设备可靠性

第五节 危险物质加工处理危险性评价

第六节 安全控制系统

第六章            信息流与安全信息

第二节 安全信息

第三节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五节 对危险和危害的感知信息

第七章 系统安全分析

第一节            第系统安全分析概述

第二节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第三节            事故数分析

第五节         故障树分析浅释

第十三节 伤亡事故的故障树分析

第十四节 矿井火灾的故障树分析案例

第八章 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危险性评价

第一节 系统安全性评价概述

第二节        作业条件的危险评价

第三节        安全检测表评价方法

第四节        概率危险性评价

第五节石化工厂安全预评价

第九章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及事故调查

第二节 伤亡事故分类

第三节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第四节 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研究

第五节 伤亡事故调查研究概述

第六节 伤亡事故的事后调查

第十章 灾害系统管理及事故性灾害的应急救援

第一节            灾害性事故和事故性灾害

第二节            灾害系统管理

第三节            抗御灾害与减灾系统工程

第四节            先进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概况

第五节            事故应急救援计划

 

《普通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普通化学

二、适用专业:化学工程  环境工程

三、参考书目:《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五、考试内容要求

1、化学热力学基础

①热、功、热力学能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标准状态,反应进度。

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方程式,定容反应热,定压反应热,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

③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混乱度,熵增原理,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反应熵变的计算,吉布斯函数,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④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多重平衡规则,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平衡组成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和各种因素对平衡组成的影响。

2、化学动力学基础

①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方法,反应速率方程式,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

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公式,活化分子和活化能,过度状态理论。

③催化反应:催化剂的特性,催化反应的一般机理。

3、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①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

②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及计算,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及应用。

③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溶度积,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②原电池: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和电极反应,电池反应与电池图式,原电池的热力学。

③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的应用。

5、物质结构基础

①波函数和四个量子数,能级,电子云与几率密度,s、p、d轨道及电子云的形状。

②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核外电子分布原理,电子分布式和外层电子分布式。

③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元素某些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递变情况。

④离子键和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共价键的特点和类型、共价键参数,价键理论。

⑤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能用杂化轨道理论(sp、sp2、sp3)说明一些分子的空间构型。

⑥分子间力种类和氢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⑦晶体的基本类型和过度型晶体,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⑧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应用。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管理学

二、适用专业:工业工程,项目管理

三、参考书目:《管理学》 马义飞 编著  学苑出版社2002.3

《管理学》 周三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8

四、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五、考试内容要求

1、考试重点

1)基本概念

  如:管理的定义,计划的定义,程序化决策,领导的实质,反馈控制 …

2)主要过程

  如:计划过程,战略管理过程,管理控制过程,目标管理过程  …

3) 主要方法

  如:甘特图,排序方法,网络方法,决策树,不确定决策方法 …

 4) 主要理论

  如: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管理学派,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激励理论,主要领导理论 …

 

2、考试范围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 

第二章管理者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管理者道德观

  第二节 道德发展阶段

第三节 管理者社会责任

第三章管理理论综述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

  第三节 其它管理理论学派

第四章组织职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组织理论

  第三节 组织结构类型

  第四节 组织运行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一节 管理层次和管理宽度

  第二节 部门的划分

  第三节 岗位职权与委员会管理

第六章计划工作概述  

  第一节 计划工作概念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计划工作原理

第七章目标与战略   

第一节   目标的定义与性质

第二节 目标管理

  第三节 战略的制定

第八章预测         

  第一节 预测在计划工作中的地位

  第二节 预测的种类

  第三节 预测的方法

第九章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决策的行为特征

  第三节 风险决策的方法

第十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人力资源计划

  第三节 员工的选聘

  第四节 员工的考评

  第五节 员工培训

第十一章指导与领导工作

  第一节 指导与领导工作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领导者的权力与责任

第十二章沟通联络      

  第一节 沟通联络的概念

  第二节 沟通渠道

  第三节 沟通的障碍与促进有效沟通

第十三章激励          

  第一节 对人的认识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方式和方法

第十四章领导方式与领导艺术

  第一节 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领导方式

  第三节 领导艺术

第十五章控制职能         

  第一节 控制论基础及管理控制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及其概念

  第三节 预算控制

  第四节 进度控制的网络方法

  第五节 质量控制与全面质量管理

 

五、考试题模版(见下页)

 

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管理学  

工程领域∶工业工程                              

                                                    

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本上,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

1、霍桑试验               2、管理宽度

3、集权                   4、反馈控制

5、战略                   6、期望值

7、目标管理               8、法约尔桥

9、中间产品               10、最终产品

二、1) 说明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5分)

    2) 说明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5分)

    3)说明行为科学的主要观点。(5分)

    4)说明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5分)

三、1) 写出狭义的计划的定义。(5分)

    2) 写出计划按形式分类的主要内容。(5分)

    3) 写出计划工作的一般程序。(5分)

    4) 说明计划与环境的关系。(5分)

四、1) 绘出职能型组织结构图,说明它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5分)

    2) 绘出矩阵型组织结构图,说明它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5分)

    3) 绘出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图,说明它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5分)

    4)说明企业信息化以后,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5分)

五、1) 写出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5分)

    2) 写出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5分)

    3) 写出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5分)

    4)写出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5分)

考题参考答案(纲要)

一、

1、在霍桑工厂所做的试验,旨在发现劳动条件的改变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此试验导致了行为科学的产生。

2、指领导者领导的直接下属的人数。

3、集权是把决策权集中在组织上层。

4、一种控制方法,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返回到输入端以得到更理想的输出。

5、战略是为组织或企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行动方针。

6、期望值是指在期望理论中的某事件实现的可能性。

7、一种强调下属自我控制的管理方法。

8、法约尔桥是管理中同级管理者之间相互联系。

9、某产品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就称此产品为中间产品。

10、某产品用于最终消费就称此产品为最终产品。

二、

1)系统由特定的边界分为系统内和系统外部,系统外是环境,系统内又由要素组成,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系统内各要素要互相协调,相调配和后的整体效果最优,而不是某个要素的最强,还强调管理系统要开放,与外界不断交换能量,以适应环境的发展。

2)Contingency theory 强调管理变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要依赖与情景(situation)变量。

3)人的心理特性及其适合的工作;

   处理什么心理状态才能使每个人达到最高效率;

   用什么方法刺激、诱导人们进行生产以达到最满意的产量或最高生产率。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被择方案,评价方案,选择一个好的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标准一般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三、1) 写出狭义的计划的定义。(5分)

答∶计划是一个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连续过程。

    2) 写出计划按形式分类的主要内容。(5分)

答∶主要有∶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预算。

    3) 写出计划工作的一般程序。(5分)

答∶把握机会,确立目标,考虑计划的前提条件,拟定方案,选择方案,确定出一个方案。

    4)据环境因素预测未来,据预测结果制定计划,实际环境没有大的变化就按计划执行,环境有了变化,要据新的环境因素制定新的计划。

四、

职能型 图略

   优点:适应技术复杂,分工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缺点:出现了多头领导,限制直线领导的权力,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确,混乱。

   适用:被现实组织普遍采用。

    5) 事业部制 图略

     优点:上层主管具体经营,只管战略及长远目标。

     缺点:增加了组织层次。

     适用:大公司。  

    7)矩阵型图略

优点:按项目设班子,无项目无班子,便于人员的流动和合理使用,一个项目组相当于一个由各专业部门人员组成的团队,团队工作方式增强了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

    缺点:双重领导,减弱了直线领导的权力,关系复杂,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和扯皮现象,要注意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业务管理的积极性。  

适用: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新技术项目开发。

五、1)生理、安全、社交、尊敬、自我实现。(5分)

    2) 动力=效价*期望值(5分)

     3) 绝对的公平和相对的公平(5分)

     4)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5分)

 

 

《软件工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二、适用专业:计算机技术

三、参考书目:  陈明编著,《软件工程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四、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五、考试内容要求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软件工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对于工程领域尤为重要。通过对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软件度量和管理,怎样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软件工程概念、软件危机、软件过程模型、软件生存周期和软件开发模型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步骤,系统流程图,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章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需求分析的方法,图形工具,需求规格说明与评审。

第四章  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任务与步骤,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设计方法。

第五章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详细设计的方法,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复审。

第六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UML语言

第七章  编码

程序设计语言,编码风格,程序效率,编成安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步骤。

第八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

软件质量的定义,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软件质量保证策略,软件质量保证活动,软件评审,软件质量保证的标准,结构化的软件测试,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软件维护。

第九章      项目计划与管理

    软件项目的特点与软件管理功能,确定软硬件资源,人员的计划和组织,成本估计及控制,进度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软件管理方案。

第十章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概述

    软件开发工具概述,软件开发工具的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的特性,软件开发工具的分类,软件开发环境,常用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的研究、应用及发展,CASE技术。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