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的钻采系,后改为开发系、石油工程系。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学校的四大主干系科之一,也是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院系。经过五十载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是一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学院,师资雄厚,学科齐全,人才辈出。所属的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与油气储运工程3个二级学科,"九五"期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三大学科分别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这充分显示了学院及所属学科在高校与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全院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20人(包括: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共1 9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22人。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今天的辉煌,凝聚着众多教职员工和老教授与老专家们的智慧和心血。当年石油钻采系成立之时,就设立了钻井工程专业和采油工程专业,当时已有从清华大学转来的研究生20令人,自此就奠定了培养人才的高素质和高起点。钻井、采油的本专科生从1 953年到1 955年每年都有学生入学1 20~150人,研究生多人。此后根据国家院系调整计划,从1 954年起原西北工学院等钻井和采油专业的学生转入我校钻采系,累计从引级到55级共转来14个班,约420人。1 960年下半年,原华东化工学院的采油专业学生全部转入我校钻采系。1961年前后,学校决定将原设在石油建设系中的工业经济专业的师生转入钻采系,并将钻采系改名为石油开发系。
  更名石油开发系之后至"文革"中,全系在校学生人数已逾千人,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1969年11月学校迁往山东胜利油田,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文革"结束后,我校石油开发系钻井专业和采油专业开始每年招收2-3个班,87年又设立油藏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新生。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在我们北京校区中,原石油开发系改名为石油工程系,下设石油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优化了专业结构,拓宽了专业口径。
  2001年7月改制为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下设院办、石油工程系、油气储运工程系、油气井工程研究所、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等机构,下设石油工程系及油气储运工程系,共设置石油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高等建设人才的需求增加,学院招生人数在不断扩大,本科生专业从90级每年仅招收30人,到2003年已增到每年招收250人:研究生从每年招收约40人,到2003年已增到每年招收250人:全院从1990年至2003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90人,硕士研究生599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94人,本科生281人,留学生5人。目前在院学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60人,硕士研究生517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95人,本科生878人,留学生32人。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科研工作蓬勃开展,始终坚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攻克了各种科技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九五"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139项,与企业合作项目33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5项,发表学术论文606篇,出版著作11部,获专利技术40余项。在钻井技术、油气田开发、油气储运等科技领域获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石油水平井钻井成套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线形渗流力学理论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与推广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塔里木深井超深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库鄯线常温输送与大落差地段工艺条件研究等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钻地层正交各向异性的评估方法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另外,油气层渗流力学专著荣获北京市优秀教材奖三等奖:钻井液优化设计与实用技术荣获CNPC优秀教材奖一等奖:水射流理论与技术专著荣获山东省十大科技图书奖优秀奖。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还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了产学研联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九五"以来,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国际性研讨会5次,有50人次应邀赴美国、俄罗斯、日本、泰国、苏丹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同时邀请美、俄、法等国家专家、学者约40人次来学院讲学,从苏丹、越南、蒙古、哈萨克斯坦、香港招收留学生30令人。先后与塔里木、新疆、吐哈、长庆、大庆、辽河、中原、大港、南海西部等油田及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