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狄帮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12

狄帮让,男,1961年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委,石油仪器编委,北京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博士导师、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硕士导师,主要从事地震勘探方法、地震物理模型和地球物理仪器的研究工作,承担完成中国天然气集团公司基础性研究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办公电话:
手机:**
邮箱:wdibr@126.com
获奖情况
1.“油气勘探与储层预测新技术”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
2.“中国复杂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与技术”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200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
3.“东部深层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2“十大”科技进展,2002年科技创新一等奖,排名第4。
4.“油气储层地球物理理论与实验技术”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5.“储层地球物理模型及反演技术”获1999年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
获得专利情况
1.“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层状介质双聚焦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2007年2月授权,第一发明人。
2.“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三维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发明专利,2004年3月授权,第二发明人。
3.“井中震电勘探法.发明专利”,发明专利,2002年3月授权,第二发明人。
4.“可调宽脉冲组合超声震源”,发明专利,2000年5月授权, 第二发明人。
5.“可调宽毫微秒组合高压脉冲发生器”,实用新型专利,1995年1月授权,第一发明人。
代表性论著
第一作者论文
1.the wide and narrow azimuth 3D observation systems based on the channel sand body physical seismic .APPLIED GEOPHYSICS, Vol.5, No.4 (2008).SCI收录.
2.Wide/narrow azimuth acquisition footprint and its effects. 《Petroleum Science》2008,5(4). SCI收录
3.Di Bangrang,Wang shangxu,Li Xiangyang and David Booth.An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migration spatial resolution in layered media with focal beams.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2007,vol4(2)224~231.SCI收录。
4.狄帮让,孙作兴等.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得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型的采集方法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vol 42(1),1~6. EI收录
5.狄帮让,熊金良,岳英,等.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4),EI收录
6.狄帮让,曹卫平,顾培成.不同介质模型的双聚焦计算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2),EI收录
7.狄帮让,魏建新,牟永光.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lications.Petroleum Science.2006,3(2)
8.狄帮让,顾冲,倪成洲,等.孔径角对三维波场外推精度的影响.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1),EI收录
9.狄帮让,顾培成.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的定量分析.石油大学学报,2005,29(5)EI收录
10.狄帮让,魏建新,王尚旭.井间地震物理模型及测试研究.石油大学学报,2004,28(2)EI收录
11.狄帮让,唐博文,陈浩林,等.气枪震源的理论子波研究.石油大学学报,2003,27(5)
12.狄帮让,王长春,顾培成,等.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双聚焦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5),EI收录
13.狄帮让,魏建新.基于HP54504A的物理模型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26,(4)
14.狄帮让,魏建新,夏永革.三维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效果与精度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6),EI收录
15.狄帮让,魏建新.VXI总线产品在地震物理模拟多通道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 2001, 9(2)
16.狄帮让,魏建新,周志军.基于V6的震电测量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石油仪器,2001,15(1)
17.狄邦让,牟永光, 薛国锋.VXI总线产品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1998,6(3)
18.狄邦让,乔文孝,吴晓东,等.光杆位移的超声脉冲波测量技术.石油钻采工艺,1995,17(5)
第二作者论文
1.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在松辽南部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V43(5).EI收录。
2.魏建新,狄帮让.多波多分量波场的地震物理模型观测《石油物探》2005,44(6),
3.魏建新,狄帮让,王椿镛.各向异性介质中扭转波分裂的初步实验观测.地球物理学报,2006,49 (6):1755-1761, SCI
4.魏建新,狄帮让,王椿镛.各向异性介质中扭转波分裂实验观测.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 (2)
5、魏建新,狄帮让.裂隙密度对纵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观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5):554~559 EI
6.Wei Jianxin Di Bangrang, Li Xiang-Yang.Effects of fracture scale length and aperture on seismic weve properties: An experimental study.Journal of Seismic Exploration,2007,16:265-280 SCI
7.魏建新,狄帮让,王立华. 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型模拟研究. 石油物探,2008,47(2):156-160
8.Wei Jianxin* Di Bangrang and Wang Q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racture scale on seismic wave characteristics. Petroleum Science,5(2) SCI
9.魏建新,狄帮让.裂隙张开度对地震波特性影响的模型研究.中国科学D辑,2008,39(增1):211-218 SCI
10.魏建新,狄帮让,王椿镛.岩石正交各向异性的实验观测.地球物理进展,2008,23(2))
11.Mu Luo, Norio Arihara, Shangxu Wang, Bangrang Di, and Jianxin Wei.Abnormal transmission attenu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eismic-fracture prediction - A physical modeling study:Geophysics, 2006,Vol.71,No.1, p15—22. SCI
12.Wang S., Li X. Y., Qian Z., Di B. and Wei J.,2007,Physical modelling studies of 3D P-wave seismic for fracture detection.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168(2): 745-756. SCI
13.魏建新,狄帮让,王椿镛.各向异性介质中扭转波的初步实验观测.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SEI收录
14.熊金良,狄帮让,岳英,等.基于地震论文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4),EI收录
15.曹旭东,狄帮让,许洪波,等.基于FPGA技术的模拟地震信号采集系统设计.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4)
16.曹旭东,狄帮让,许洪波.地震物理模拟系统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2)
17.曹旭东,狄帮让,伏珍.基于USB2.0技术的指南超声信号发生器设计.测控技术.2005,24(8)
18.魏建新,狄帮让. 多波多分量波场的地震物理模型观测.石油物探.2005
19.魏建新,狄帮让. 地震物理模型超声测试技术中的几个问题.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
20.王尚旭,狄帮让,魏建新.断层物理模型实验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地球科学,2002,27(6)
21.王尚旭,狄帮让,魏建新.鄂博梁山地近地表问题及其模型实验分析.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
22.张军华,狄帮让,刘仲一,等.物探专业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尝试和体会.石油教育.1996,(12)
第三作者论文
1.裴正林,牟永光,狄帮让,等.复杂介质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3, 46(1),SCIE收录。
2.陈本池,牟永光,狄帮让,等.井中震电勘探模型实验研究.石油物探,2003, 42(1)。
3.裴正林,余钦范,狄帮让.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分辨率研究《物探与化探》2002 第26卷(3)第3作者。
4.魏建新,牟永光,狄帮让.三维地震物理模型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6).EI网络版收录
5.Crosshole seismic tomograhy method for complicated structure model 2002,SEG72,第3作者。
6.Finite-difference modeling for VSP seismic records in 2-dimensional anisotropic media,1997 SEG,第3作者。
国际会议
1.Wei Jianxin Di Bangra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Effect of microcrck parameter on seismic wave.The 12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ismic anisotropy,2006,30-32
2.Jianxin Wei,Bangrang Di, Xiang-Yang Li .Effects of fracture scale length and aperture on seismic properti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SEG 77th Annual Meeting, P0169-0173
相关话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