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探
- 测井
- 计算机
- 自动化
- 电子工程
- 软件工程
发布时间:2011-12-1208:00:00阅读:7106次
梁志珊,男,汉族,1958年生,吉林省公主岭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原油电脱盐和脱水、海底油气田勘测发射机和接收机、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双电源切换仿真、微电网技术、石油石化工业节能和蓄能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高科技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能源部青年基金项目、中石油重大专项、和企业(电力、油田和石化等)纵横向项目及参加的项目近4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EI、SCI和ISTP等三大检索近40篇,获得国家专利23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专利技术转让5项。作为主要贡献者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目前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
联系方式:
电话:010-89733306(O),010-60743466(H),13910270240(M);
传真:010-89731185;
E-mail:lzs1960@yahoo.com.cn;
网页Homepage:http://blog.sina.com.cn/llzs196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60信箱梁志珊;
邮编:102249;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2年07月—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获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
1985年03月—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获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09月—毕业于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4年04月—从东北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
2006年01月—2006年11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瑞典LUND大学工业电气及其自动化系做高级访问学者;
1985年03月—1996年03月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科研所承担科研和教学工作,担任科研所党支部书记、科研所所长和电力工程系总支委员等职务;
1999年09月—2000年12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供电局第三产业公司--苏源电气有限公司工作,并担任研究所所长职务;
2001年12月—2002年12月在吉林省吉林市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总工程师职务;
2003年04月—至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任教,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1991年12月—东北电力大学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2年05月—东北电力大学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年12月—东北电力大学晋升教授;
2004年0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被授予如下荣誉称号:
1.1993年—“吉林省吉林市优秀教师”;
2.1994年—“能源部优秀教师”;
3.1996年—“能源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其他社会兼职:
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委;
2.《智能电网》编委;
3.《IEEETransactionsonSystems,Man,andCybernetics》审稿专家;
4.《TheIEEEControlSystemsSocietyConferenceManagementSystem》审稿专家;
5.《TheIEEETra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审稿专家;
6.《控制与决策》审稿专家;
7.《电机与控制学报》审稿专家;
8.《自然科学进展》审稿专家;
9.《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专家;
10.《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11.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
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和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3.中国石油工程学会会员;
14.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
15.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
16.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17.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18.教育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19.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20.教育部****评审专家
21.CommitteememberofTh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mpulsive&HybridDynamicalSystemsandApplications。
一、主要学术论文(共发表论文82篇,SCI、EI和ISTP收录25篇)
A.期刊论文(49篇)
EI检索(9篇)
1.谢争先,梁志珊,张化光,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系统模型的ASVG无源非线性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3):51-64.[EI:20091412008255].
2.梁志珊,谢争先,张化光,同步发电机励磁和ASVG哈密顿系统建模与协调控制,电机与控制,2007,11(5):440—444.[EI:20084011606763].
3.谢争先,梁志珊,张化光,基于广义Hamilton能量理论的发电机励磁与ASVG非线性协调控制,控制与决策,2008,23(5):567-570[EI:20082611336701].
4.魏学良,戴珂,梁志珊,康勇,彭华良,不平衡负载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性能,高电压技术,2008,34(6):1195—1200.[EI:20083711537939].
5.LliangZhishan,WangLimin,FuDapeng.ElectricpowersystemloadforecastingusingL-exponentsandchaostechnique,ChineseJournalofLasers,2000.Vol.25,No.10,PP.363-371.[EI:EIP99074720984].
6.梁志珊,张化光,王红月,聂洪展,同步机励磁非线性预测控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12):52-56.[EI:EIP03157433640].
7.梁志珊,王丽敏,张化光,基于Lyapunov指数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8,13(5):368-376.[EI:EIP99094799276].
8.梁志珊,张化光,一类数据结构的模糊规则的构造方法,控制与决策.1998,13(5):553-557.[EI:EIP99094799813].
9.梁志珊,王红月,电力系统的可控制动电阻的非线性预测控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30(8):32-35.[EI:2002467199438].
其他核心期刊(39篇)
10.邱银锋,梁志珊,abc静止坐标系下空间矢量PWM实现研究,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
11.樊春燕,梁志珊,W/O型乳状液在脉冲电压作用下的破乳机理,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6):303-306.
12.陈建,梁志珊,原油电脱水高频高压脉冲电源研究,微机算计信息,2009,25(3-1):141-143.
13.于小辉,梁志珊,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微机算计信息,2009.25(2-2):290-291.
14.景微娜,梁志珊.原油乳状液液滴建模与小变形动力学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14):4070-4073.
15.景微娜,梁志珊.原油混沌脉冲电脱水技术探讨与仿真.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15):4309-4314.
16.张鹏辉,梁志珊,静止同步发生器的无源性控制与PI控制的比较研究,控制工程,2008,15(S):18-20.
17.于小辉,梁志珊,基于单周控制的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电气自动化,2008,179(5):9-11.
18.张鹏辉,梁志珊,静止同步发生器的控制器参数优化,微机算计信息,2009.24(11-1):300-302.
19.于小辉,梁志珊,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源技术应用,2009,11(9):12-18.
20.梁志珊,谢争先,张化光,基于能量整形的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控制器设计,继电器2007,35(19):50--55.
21.曲德伟,殷卫兵,杜殿林,梁志珊,气体分离装置的先进控制,微机算计信息,2007,24(5-3):22-23.
22.陈怀忠,梁志珊,高红艳,触摸屏和PLC在变电站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的应用,东北电力技术.2004,(10):41-43.
23.高红艳,梁志珊,陈怀忠,基于CAN总线的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广西电力,2004.(6):7-9.
24.雷宇凌,梁志珊,变压器励磁涌流鉴别方法的研究,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3):21-22.
25.王瑞艳,梁志珊,基于PLC通讯功能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23(4):31-33.
26.王瑞艳,梁志珊,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吉林电力技术.2003,(1):11-13.
27.王红月,梁志珊,基于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电力系统的可控自动电阻的非线性预测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报,2002,14(3):24-26.
28.门宏,梁志珊,一种多功能低压配网无功补偿装置,东北电力技术,2002.(4):9-11.
29.李岩,梁志珊等,TCS低压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及其应用,东北电力技术,2002,(7):50-53.
30.门宏,梁志珊,一种通用型TSC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吉林电力技术,2002.21(2):20-22.
31.王亓昌,梁志珊,赵先臣,王曼,基于微机DEP-541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投装置及应用,电网技术,2001,25(8):80-82.
32.门宏,闫洁,梁志珊,基于DSP的低压配网TSC型无功补偿控制器和配变监测仪的研制,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1.21(4):110—115.
33.徐海,王宏,梁志珊,基于启发式搜索的配电网供电恢复系统,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0,22(2):8-12.
34.梁志珊,张化光,潘凯岩,改善稳定性和电压精度的非线性励磁和TCBR综合控制器,信息与控制.1999,28(7):662-667.
35.王晓文,梁志珊,应用模糊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东北电力技术.1999,(2):1-3.
36.梁志珊,张化光等,电压调节和功角稳定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控制与决策.1998,13(Sup1):464-468.
37.梁志珊,张化光,从一类数据信息中产生模糊规则的新方法,信息与控制.1998,27(4):267-271.
38.梁志珊,孟峰,使用励磁控制器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东北电力技术.1998,(1):19-22.
39.梁志珊,张化光,潘凯岩,王宏月,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器设计,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8,14(4):7-13.
40.孟祥萍,梁志珊,张化光,一种基于二进制编码的优化方法,控制与决策.1998,13(Sup1):513-516.
41.梁志珊,张化光等,使用混沦理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控制与决策.1998,13(1):87-90.
42.梁志珊,张化光,TYPE-I模糊神经网络参数辩识,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7,17(4):32-28.
43.梁志珊,孟峰,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励磁控制,东北电力技术.1997,(12):10-12.
44.梁志珊,扬威,党克,用Intel-8098实现的多用户单相电度表,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5,13(1):39-43.
45.梁志珊,丘昌涛,TP-STD总线模块功率传感器,东北电力技术.1995,(6):28-31.
46.梁志珊,混沌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新学科研究ISBN7—5046—1037—2/N.221995.12.pp:45-46.
47.梁志珊,丘昌涛,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东北电力学院研究生教材,1995.
48.梁志珊,陈建华,刘泽,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4,14(1):47-51.
B.会议论文(共发表论文30篇,SCI、EI和ISTP收录13篇)
EI检索(16篇)
49.LiuYanqiang,LiangZhishan,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EI:].
50.LiuYanqiang,LiangZhishan,UseFFTMethodfortheDetec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ipeline’sACStrayCurrentInterference,TheProceedingsofThe3rdWorldConferenceonSafetyofOilandGasIndustry(WCOGI2010),Sep.27-28,2010.Beijing,China.
51.ZhangDawei,LiangZhishan,LiJianlu,Passivity-basedcontrollerdesignofelectricdehydrator,The8thWorldCongressonIntelligentControlandautomation,July6-9,2010,JinanChina.[EI:20104313325873].
52.XieZhengxian,LiangZhishan,WeiXueliang,Zhang,Huaguang,EnergyShapingRepetitiveControl(ESRC)forThree-phasethree-wireShuntActivePowerFilter,TheproceedingsofAPPEEC2009,March28to30,2009,Wuhan,China.Pp.3361-3364.[EI:20093512278130].
53.Liang,Zhishan,Xie,Zhengxian,WeiXueliang,Zhang,Huaguang,ComputerControlDesignofActivePowerFilterBasedontheEnergyShapingControlPrinciple,TheCSIE2009conferenceproceedings,2009WorldCongresson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CSIE2009),March31toApril2,2009,LosAngeles/Anaheim.[EI:20094712464321].
54.Liang,Zhishan,Xie,Zhengxian,Liu,Qingsheng,WeiXueliang,Zhang,Huaguang,EnergyShapingRepetitiveControlTechnology,TheProceedingsof2009GlobalCongressonIntelligentSystems(GCIS2009),May19-21,2009,Xiamen,China.[EI:20094712467020].
55.LiangZhishan,QiuYinfeng,Passivity-basedControlforThree-PhaseFour-LegShuntActivePowerFilter.TheSeven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ntrol&Automation.December9-11,2009.Christchurch,NewZealand.[EI:20101412830718].
56.XueliangWei,ZhishanLiang,XiangpingMeng.ControlSchemeofDCVoltageinThree-PhaseFour-WireActivePowerFilter[C].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alMachinesandSystems(ICEMS2008)onOctober17-20,2008inWuhan,P.R.China.[EI:20092712170866].
57.XueliangWei,ZhishanLiang,XiangpingMeng.Theresearchofthree-phasethree-wireshuntactivepowerfiltercurrentloopmultiplecontrol[C].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alMachinesandSystems(ICEMS2008)onOctober17-20,2008inWuhan,P.R.China.[EI:20092712170867].
58.XieZhengxian,LiangZhishan,ZhangHuaguang,TheMulti-objectiveCoordinatedControlofExcitationandASVGofSMIBSystemBasedonHamiltonianPrinciple,2008,The7thWorldCongressonIntelligentControlandautomation.[EI:084011606763].
59.LiangZhishan,XieZhengxian,ZhangHuaguang,NonlinearDecoupleControllerDesignForWindPowerGeneratorUnderRide-Through,2007年12月国际会议,新加坡The8thInternationalPowerEngineeringConference(IPEC2007).[EI:083811549244].
60.LiangZhishan,ZhangHuaguang,WangHongyue,NieHongzhan,HolographicRobustPredictiveControlofSynchronousMachineExcitationforPowersystem.IEEEPowerEngineeringSociety2000WinterMeeting23-27January2002.Singapore.Pp:181-185[ISTP:IDS:BQ45S][SCI-ISI:000088388600038].
61.LiangZhishan,PanKaiyan,ZhangHuaguang.RobustAdaptiveFuzzyExcitationControlofMulti-machineElectricPowersystem,1998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Proceedings.Aug.18-21,1998,BeijingChina.pp:804-808.[ISTP:IDS:BM06H].
62.MengXiangping,LiangZhishan,ZhangHuaguang.FastSyntheticGenericAlgorithmanditsApplicationstoOptimalControlofReactivePowerFlow,1998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Proceedings.Aug.18-21,1998,BeijingChina.pp:1454-1458.[ISTP:IDS:BM06H].
63.QiuChangtao,LiangZhishan.OptimalParameterDesignofOECforRestrainingTortionalVibrationCausedbySSRUsingRandomSearchTechnique.IEEE/CSEEJointConferenceonHigh-VoltageTransmissionSystemsinChina.Beijing,China1987.[EI:88120172540].
其他(19篇)
64.景微娜,梁志珊.原油乳状液液滴建模与动力学分析.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镇江,2009,镇江:江苏大学,2009。
65.景微娜,梁志珊.原油电脱水偶极聚结动态机理模型建立和仿真.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宜昌,2009,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09。
66.梁志珊,中国西气东输管道2003年10月29日地磁感应电流GIC的评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2008。
67.LiangZhishan,LiXinghou,ModelllingandSimulationofGeomagneticIntroductionCurrent(GIC)inPipelinesfromwesttoeastinChina,Th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mpulsive&HybridDynamicalSystemsandApplications,Beijing,P.R.China.2008,May,9-11,P.317-321,Copyright@2008Watampress.
68.LIANGZhishan,ZHENGZhi,LIXinghou,HybridmethodtocalculateGICsinpipelinesanditsapplicationtothegaspipelineinChina.ExtendedAbstractsonElectromagneticInductionintheEarthExtendedAbstract19thWorkshopBeijing,China,October23-29,2008.
69.LiangZhishan,NonlinearDecoupleControlerDesignForWindTurbineUsingDFIGUnderRide-Through.IASTE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andEnergySystems(PES2007),USA.
70.LiangZhishan,Non-linearControllerforWindTurbineUsingDoubly-fedIntroductionGenerator,2007年4月国际会议,泰国.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forDevelopment.
71.丁洪霞,梁志珊,高进,游梁式抽油机变频控制研究与仿真,赵怡主编。中国石油化工科技信息指南ISBN978-7-80229-922-1,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72.LiangZhishan,ZhangHuaguang,PanKaiyanNonlinearExcitationModelPredictiveControlforElectricPowerSystem,14thIFACWorldCongressProceedings.1999.7.5-9,Beijing,China.Vol.O,pp:273-278.
73.LiangZhishan,ZhangHuaguang,PanKaiyan.DecentralizedNonlinearPredictiveExcitationControllerforMultimachine,PowerSystem,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alEngineering.16-18Aug.1999.HongKong.pp:578-582.
74.梁志珊,模糊神经网络的构造.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年会论文集.pp:574-579.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5.
75.LiangZhishan,Zhanghua,PamKaiyan.TheconstructivemethodofFuzzyRulesofaClassofData",AFSS(TheThirdAsianFuzzySystemsSymposium)'98,KyungnamUniv.,Masan,Korea,pp.568-572,June18-21,1998.
76.LiangZhishan,ZhangHuaguangPanKaiyan.TheConstructionofFuzzyNeuralNetwookforaTypeofData.5thInternationalConferemceonSoftComputingandInformation/IntelligentSystem.1998,Dctober16-20,Iizuka,Fukuoka,JAPAN.pp:324-328.
77.LiangZhishan,ZhangHuaguang,PanKaiyan,CombinedDifferentialGeometricTechniqueandFuzzylogicSystemforDesigningNonlinearExcitationControllaw,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ComputingandInformation/IntelligentSystems.1998,October16-20,Iizuka,Fukuoka,JAPAN.pp:945-948.
78.LliangZhishan,QiuChangtao,WangJinli.ANewTypeIntelligentMultiuserSingnalPhaseKWHMeter.ProceedingsofThe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IndustrialElectronics.1995XianChina.pp:551-554.
79.LliangZhishan,QiuChangtao.OptimalParameterDesignofOECforRestrainingTorsionalVibrationCausedBySSRUsingRandomSearchTechnition,Asia-PacificAutomaticControlSymposium.1991,Volume2,pp:579-583.
80.LliangZhishan,QiuChangtao.FastPowerTransducerImplementedByUsingMicroprocessorAndSoftware,InformationAndTechnology:Advancement,ProductivityAndInternationalCooperation.1989,Volume2,pp:1229-1234.
81.梁志珊,丘昌涛,以致次同步扭转震荡的输出反馈控制的最优参数设计,500千伏电网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编辑部,1986.10.北京。
82.梁志珊,王树彬,刘建伟,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二、主要专利(26项)
A.发明专利(20项)
1.梁志珊.埋地管道有源去干扰装置[P].专利号:200810119163.6(授权).
2.梁志珊.埋地管道地磁感应电流和管地电位的测量装置及方法[P].专利号200810119164.0.
3.梁志珊.混沌脉冲电场谐振脱水方法及原油电脱水混沌脉冲电源[P].专利号:200810119161.7.
4.梁志珊.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和高频高压电脉冲产生方法[P].专利号:2006100083067(授权).
5.梁志珊.游梁式抽油机异步电机节能控制和控制装置[P].专利号:2006100083086(授权).
6.梁志珊.游梁式抽油机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和装置[P].专利号:2006100083090(授权).
7.梁志珊.石油加热装置[P].发明:2006100083071(授权).
8.梁志珊.一种基于人力发电机组的电网培训系统[P].专利号:200710063515.6(授权).
9.梁志珊.原油电脱水器的辉光荷电电极极板[P].专利号:200810119162.1.
10.梁志珊.原油电脱水节能大功率脉冲电源及其产生方法[P].专利号:200810119165.5(授权).
11.梁志珊,凌玲,宋安阳.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和方法[P].专利号:200910242138.1,2009。
12.梁志珊,王婷婷.游梁式抽油机[P].专利号:200910242141.3,2009
13.梁志珊,魏学良,邱银锋.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能量整形控制方法[P].专利号:200910242140.9,2009
14.梁志珊,邱银锋,刘丽萱,宋安阳,魏学良,脉冲开关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专利号:201010553269.4公开实审。
15.梁志珊,尖峰过电压消除装置,专利号:201010553296.1公开实审。
16.张化光,杨东升,王占山,孙秋野,梁志珊,宋武琦,刘金海,王海峰.一种灵敏负荷的控制系统及方法[P].专利号:200810010354.9.
17.张化光,王占山,孙秋野,杨东升,王云爽,梁志珊,张铁岩,宋武琪.一种配电系统负荷模糊建模装置及方法[P].专利号:200810010215.6.
18.张化光,孙秋野,杨东升,王占山,辛红,刘赫男,梁志珊,宋武琪,宋轩,刘国威.一种电网故障诊断装置及方法[P].专利号:200810011328.8.
19.张化光,孙秋野,王占山,杨东升,柳昂,梁志珊,宋轩,宋武琪.一种基于嵌入式QNX操作系统的智能规约转换装置及方法[P].专利号:200810011327.3.
20.Zhang,Hua-Guang(CN);Sun,Qiu-Ye(CN);Yang,Dong-Sheng(CN);Wang,Zhan-Shan(CN);Zhang,Tie-Yan(CN);Liang,Zhi-Shan(CN);Xin,Hong(CN);Song,Wu-Qi(CN);Wang,Yun-Shuang(CN),LoadFuzzyModelingDeviceAndMethodForPowerSystem,Publicationnumber:US20090192953;Applicationnumber:12327804。
美国专利。
B.实用新型专利(6项)
21.梁志珊.游梁式抽油机异步电机节能控制装置[P].专利号:2006200023678(授权).
22.梁志珊.游梁式抽油机异步电机故障诊断装置[P].专利号:2006200023682(授权).
23.梁志珊.管道石油加热装置[P].专利号:2006200023663(授权).
24.梁志珊.高频高压脉冲电源[P].专利号:2006200023644(授权).
25.梁志珊.一种人力发电机组及基于人力发电机组的电网培训系统[P].专利号:200720103473.X(授权).
26.梁志珊,王金利.电子式多用户智能电度表[P].专利号:95220818.0(授权).
三、鉴定和获奖项目(6项)
1.张化光、杨东升、孙秋野、王占山、赵庆杞、宋轩、梁志珊、杨珺、刘金海、王英男,面向节能的复杂配电网监测控制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编号:2010-J-220-2-03-R0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2.基于MAS强化学习及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及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号:2009J20020),2009年。
3.配电网电能质量优化控制装置,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编号:200922003),2009年。
4.高性能电力IPAS成套自动化装置研发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号:2008-211),2008年。
5.DWK3—变电站高压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吉林省晨光热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吉林省机械工业厅技术鉴定,2005年。
6.用等风险度法安排电力系统发电机组检修计划软件,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
四、承担过的主要科研项目(24项)
1.控制理论及其在双馈电机中的应用(2006),与瑞典LUND大学合作研究,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基于新型模糊双曲正切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建模辨识与控制子项目—电力系统非线性模糊控制(编号:6032531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子项目(2004-2006),本人作用:子项目主持人。
3.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全息智能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编号:104117),2004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2004-2006),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4.涉及两种不确定性之复杂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1996.06—1998.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404003),本人作用:第二完成人。
5.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控制(2001.9—2002.12),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文件》中博基[2001]14号),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6.基于神经网络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智能控制(1994.6—1995.6),能源部青年基金项目(940006),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7.张量几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988.6—19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8404508),本人作用:第二完成人。
8.清河电厂1-4号机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东北电管局科技处项目,已投入运行,本人作用:主要研究人员。
9.基于现场总线的电网智能化控制系统(2001.6—2003.6),国家经贸委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实施单位:吉林市恒河制药厂和河北省邢台钢厂焊网等单位。
10.TSC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谐波抑制成套装置(2000.06—2002.12),国家经贸委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1.扬州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及工程(1999.09—2001.06),江苏省电力工业局科技处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实施单位:江苏省扬州供电局,江苏省电力工业局配网自动化样板工程。
12.多变量模糊推理自适应控制器及其应用(1995.06—1997.06),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95014518),本人作用:第二完成人。
13.黑龙江甘南电业局调度自动化系统及工程(1993.06—1995.06),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科技处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4.电子式多用户智能电度表(1990.06—1994.06),东北电管局科技处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5.电力有源滤波器装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金项目(2004-2006),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6.用等风险度法安排电力系统发电机组检修计划软件(1990.6—1992.6),东北电管局科技处项目,本人作用:第二完成人。
17.沈空油料处飞机加油自动监控系统(1996.01—1997.12),沈阳军区后勤部,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8.发电厂母线计量仪表(1994.09-1995.12),吉林省吉林电业局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9.引松入长电力系统计算(1994.06-1995.06),吉林省引松入长指挥部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0.DWK3—变电站高压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2001.01—2001.12),吉林省春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电力工业部无功补偿成套装置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1.20MN钢管静水压试验机PLC智能控制(2002.10—2002.12),太原市重型机械厂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2.Φ406—Φ2400螺旋焊管机组PLC顺序控制(2002.10—2002.12),太原市重型机械厂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3.集中抄表系统(2001.06—2001.11),吉林省春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4.黑龙江省甘南电业局调度自动化系统(1995.01—1995.12),黑龙江省农电局,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五、专利技术转让情况(6项)
1.电子式多用户智能电度表[实用新型专利号:95220818.0]。
2.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和高频高压电脉冲产生方法[发明专利号:2006100083067]。
3.游梁式抽油机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和装置[发明专利号:2006100083090]。
4.游梁式抽油机异步电机节能控制和控制装置[发明专利号:2006100083086]。
5.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发明专利号:2006200023644]。
6.原油电脱水节能大功率脉冲电源及其产生方法[发明专利号:200810119165.5.]。
六、正在进行的主要科研项目(26项)
1.新型油田电动修井机研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2011-2013,本人作用:项目课题主持人。
2.混沌地磁感应电流对埋地油气管道影响与对策研究(2011.0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1176),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3.高效节能环保原油混沌脉冲电脱水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7AA05Z20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11-2010.11,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4.海洋深水油气大功率CSEM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项目编号:2010QZ0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瞻导向基金项目,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5.6KV供电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仿真和试验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6.基于无源控制的原油电脱水器高频高压混沌脉冲电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7.实现直交脉三重电场分布的原油电脱水(盐)器特种高频高压脉冲电源的研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2011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8.高压输电线路对埋地管道的影响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9.油气管道脉冲阴极保护装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0.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电控系统谐波及无功治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1.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控制,辽宁省大连市依诺维电气有限公司,2009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2.管道石油加热装置,东北石油管道公司,2009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3.非接触式感应电力传输技术的研究,2009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4.电力有源滤波器及电能质量,2009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5.高频高压脉冲电源的研究及在石化系统中的应用,2009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6.电机过冲电压保护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7.变频器电机系统配套滤波器方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8.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检测系统,北京中鼎信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19.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控制实训装置,北京中鼎信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0.地铁电动机车300KW直流电源,北京中鼎信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1.太阳自动跟踪控制系统,北京中鼎信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2.太阳模拟控制系统,北京中鼎信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3.高压六氟化硫开关抽真空充气自动控制系统,中国北京ABB高压开关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4.电流互感器CT抽真空充气自动控制系统,中国北京ABB高压开关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5.卷扬机自动控制系统,2011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26.微电网技术在抽油机节能系统中的应用,2011年,本人作用:项目主持人。
七、研究生招生
1.博士研究生招生(每年2名)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方向:非线性控制;CSEM电磁勘探方法;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原油电脱盐和脱水;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控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双电源切换仿真和工业节能技术;微电网技术;石油石化工业节能和蓄能技术。
2.硕士研究生招生(每年6名)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方向: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工业过程建模仿真控制与优化;智能控制;计算机测控系统。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业
培养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石油和化工系统中的应用;电能质量控制;特种电源;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方向: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控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双电源切换仿真和工业节能技术。
3.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每年2名)
电气工程专业
培养方向:最优化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过电压与防雷技术;IT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工程管理;电厂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控制;特种电源;变电站运行等。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方向: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工业过程建模仿真控制与优化;智能控制;计算机测控系统
(2011年9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