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地访谈】787496804——沸石传说(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考研论坛/2013-09-09

【北地访谈】787496804——沸石传说(2)
考研论坛 金翅掠影,7874968042012-07-10

  金翅:介绍下专业课的经验吧
  Zeolite:个人感觉地大的专业课就是地质地貌一门课.关于专业课,我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先看下目录。地球科学概论这本书加上绪论一共13个章节,这些章节的内容可以进行细分。绪论肯定是很重要的,因为绪论主要讲的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历史进程等。第一、二、三章主要才宏观的宇宙层面,地球表面,地球内部看地球的,这里面,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比较重要,是些地质学的基本内容。第4-9章是全书的主线和重点,主要讲的是不同的地质作用:第4章是概述,第5-6章是外力作用,第7章是内力作用,第8-9章是构造地质的内容。第10、11章是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内容;第12章是地球的演化,这一章很不重要,基本没考过,没空就可以不用看了。
  在明确了主线之后,就可以开始看书了。第一遍的时候,我是看小说那样,用一支铅笔,走马观花,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画下来,差不多用了一个月。在第二遍复习地概的时候,我基本上把地概和自然地理放到一起了,这两门专业课的重复点太多。但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地概侧重地质学,而自然地理学侧重地貌学(毕竟咱们考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啊!) 首先,地概的前三章内容(绪论除外)基本是和地理学的行星地球和地壳这两章重复的,看书的时候可以两本书比对,当然还可以参考些其他书(我有参考《简明天文学》)从第四章开始,地概正式进入了地质学部分,这里建议大家参考夏邦栋的《普通地质学》和邱维理和宋青春的《地质学基础》,有很多东西地概这本书没有说明清楚(由于地概篇幅的限制),需要自己补充上去才好理解。地概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形成地貌的直接因素,因此这部分可以结合自然地理的地貌学来复习,比如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三角洲的地貌等。复习完这两章,可以专门看一本地貌学的书(我当时看的是严钦尚的《地貌学》),也相当于对于自然地理学最好的复习,至于地概的7-9章,在第二遍复习的时候,还是要结合《地质学基础》这类的书来阅读。我有个习惯,喜欢看书的时候,记笔记,就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写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里,这样看完地概的第二遍时候,完成了一本笔记。复习的第三遍,是整理真题,因为参考了很多书,所以在整理真题的时候,像名词解释都是挑选最精炼,最好记的,建议大家抄完之后,可以再抄写在书上。而问答题也基本如此,参考了很多本书(不仅仅是地概这本书),然后理顺思路,字迹工整地抄写下来(当作是练字吧),到后面背诵的时候比较方便。还有一点,希望大家注意下,地概考题的重复率比较高,印象中有“干旱湖泊的四个形成过程”“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等题目,基本上都是年年重复的,这一点值得注意下。而地概也十分注意考核我们的实践能力(而我实践能力确实比较差),读图题,以及今年出现的“在野外鉴别岩石的方法”等都是考察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的,关于这些题目的具体应试方法,论坛里应该会有(而且我回答也不是很精确),这里就不赘述了。
  关于自然地理学,我只把伍光和的书认真看了两遍,这本书太精炼了,把我大学里学过的部门地理全部压缩了。伍光和这本书的主线基本是总论+各个部门自然地理+人地关系,其中分论最重要的还是地质学和地貌学,暑假的时候,我有把各个部门地理学(比如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学等)这些书找出来,然后系统地看一遍,到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就尤为侧重地貌学了。接着还是使用地概的方法,整理真题,然后背诵。在整理自然地理学的真题中,我觉得13种成土过程,各种土壤的概念可以结合起来记忆,即有如何的成土过程,就会形成相应的土壤。但对于自然地理学,我觉得考试题目很活,比如今年就出现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意义”这样的题目(30分),因此在复习时候,建议大家可以不要完全拘泥于课本,可以适当参考些相应的论文,比如第四纪地质学,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结合这种前缘信息,可能会给评阅老师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从总体来说,我英语,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几乎都是整理历年的真题笔记,然后抄写,背诵。但这种比较“笨”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上述的方法,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各位学弟学妹在复习过程中,肯定会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复习方法的。

  金翅:介绍一下复试的经验吧。
  Zeolite:如果可以的话,我的复试经历绝对是一本大仲马的小说了。
  虽然考研成绩出来之后,基本知道自己可以进复试,但却不知道自己排名,心理也没有谱。而且今年的地大复试的时间又偏晚,虽然是在一个傍晚看到复试名单的(电话是第二天周六早上10点通知我的),那时感觉自己去地大仍有一定风险。于是我先和我们学院的老师说明了情况,希望我们学院给我一个预留的研究生名额,并且先参加了本学院的复试。就是说,我来地大复试之前,先参加了调剂志愿的复试,(这可能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地方吧),学院的老师也答应了如果我能够上地大的研究生,就可以不回本校读;倘若地大没上,本校的老师则愿意留下我继续深造(这个过程我要非常感谢本学院的老师!)。这里给大家的意见是,如果时间可以的话,在去第一志愿复试的时候,事先和本院老师打声招呼,把退路找好,如果万一第一志愿没法去,再调剂回本校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可能是和我保守的性格有关吧,因为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所以就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这一点仅供大家参考。
  到去地大复试之前,我主要做了几个工作,首先是写好自己英文简介,最好简单点,但又有个人特色;其次是在三月份的时候,我把那本复试科目的书《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系统地看了一遍,并且做了一些英文摘录,比如各种地貌的英文注释等,我都用专门的笔记本抄写下来了;第三,把近几年的英语六级听力重新练习了几遍(学校网站上有通知要考英语听力),像当时准备六级考试听力那样;最后还有些成绩单,个人简历等材料等。
  在去复试的时候,在论坛找到了历年复试笔试的题目,并在当晚做了些整理,然后第二天去学校的时候,再认真看(笔试是在晚上)。今年笔试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简述地质构造形成的碳循环效应”,这道题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当时看到题目的时候,感觉自己要完了,这道题确实一点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好在当时其它三题都答完了(地理学笔试四道题,都是简述,一题可以写一面A4,我拿到题目之后,从我会的开始写)。等我最后复试完,回福州的时候,问了我的老师这道题,他说这道题可以从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去理解(在考试的时候几乎是把喀斯特给抛之九霄云外了),如果12级考地理学的同学再碰到此题,则可以从上述的思路回答。
  好在笔试不是很重要的,因为还有面试。记得我当时是57个地理学同学中第一个进去的(有时候感觉自己的人品实在不行…….),但由于在本校研究生已经面试过一次,因此这次面试的场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紧张。面试的四个老师没有我报考的导师,但抽到的题目是地质景观的,这里建议大家练习下英译汉,(我的翻译水平实在太烂,当时我几乎翻译不下去了)老师会让你翻译一段,还会选一个英文单词问你意思(当时老师问我的是UNESCO是什么意思,我十分侥幸地回答出来了)。关于导师,我刚到的时候有去办公室里见他一面,到我全部面试完之后,准备回福州的前一天,再次去找他一次,仅作告别之意。建议大家如果有熟悉的学长、学姐,还是最好问问导师的情况,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尤其是复试的前一两天,在复试的时候最好别去私下找导师,这样有点不好。
  从总体上感觉,地大地理学的复试有点繁琐,时间有点长(将近一周),但考核内容比较全面,老师也比较和蔼可亲。这个过程中,我收获良多,除了在笔试、面试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之外,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地大的老师、朋友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金翅:最想感谢的人
  Zeolite: 最感谢家人一直对我的支持!
  最感谢考研论坛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交流的平台!
  最感谢学院的老师在复试给我提供的无私帮助!
  最感谢学长学姐,考研战友,学弟学妹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金翅:考研一年最难忘的事
  Zeolite:无疑是和战友们参加了考研教室2011年跨年演唱会,并且我独唱了一首歌,在考研教室开启2011年的第一秒钟,真的非常有意义!

  金翅:送给学弟学妹的话
  Zeolite:要最终评价一个人,不能看他在顺境中如何意气风发,要看他在逆境中如何乘风破浪!学弟学妹们,坚持+努力=2012年考研的成功!加油!

  金翅:怎么知道考研论坛的
  Zeolite:一个考研战友告诉我的。(在备考的时候,考研论坛和研招网,地大的官网几乎成了每天我必定会访问)

  金翅:论坛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Zeolite:今天,居然被版主翅膀采访!(有种名人的感觉,哈!)

  金翅:平时有什么爱好
  Zeolite:看美国电影(悬疑,剧情类的),欣赏曼联队的比赛,研究心理学,打乒乓球。

  金翅:最喜欢的一个体育方面的明星
  Zeolite:保罗斯科尔斯(唉,只可惜今年他退役了!)

  金翅:假期有什么计划
  Zeolite:休息一阵子,看看书,陪陪家人(到京城之后,回家的估计最多只有寒暑假了)。

  金翅:自我评价
  Zeolite:动手能力差,理论水平还可以。意志力和恒心不错,但有时候性子太急,略有偏执的倾向。

  后记:这篇访谈录采访的很辛苦,大部分都是Zeolite一个人在说,后来几经修改才完成,在此对Zeolite表示感谢。祝在研究生阶段顺利。

  
  
  ※ 来源:考研论坛  

2014考研政治英语全程辅导 想不过都难![试听]



本文共2页上一页12
相关话题/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