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化石能源勘探理论与开发技术”求真群体成员李传新副教授和能源学院何登发教授等人应用油田公司最新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以尚未获得油气突破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和寒武系等深层为主要目的层,综合野外地质、钻井和构造年代学分析数据,开展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探讨深层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取得以下成果认识:
1、通过野外地质、钻井和地震解析,识别出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和寒武系高台-龙王庙组三套主要滑脱层,明确了川东褶皱冲断带分层滑脱构造变形特征(图2,3)。
2、通过(U-Th)/He低温热年代学研究,厘定出~160 -140 Ma 和 ~ 55-35 Ma中新生代两期主要构造事件,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剖面构造平衡恢复研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运动学过程(图4)。
3、多重滑脱变形系统控制了深、浅不同层次油气成藏组合,中下组合深层油气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图1 川东褶皱冲断带区域构造位置图

图2 川东褶皱冲断带区域地震构造解释剖面图

图3 川东褶皱冲断带露头剖面图

图4 川东褶皱带区域剖面解析与构造平衡恢复
研究成果发表在石油地质国际权威刊物《AAPG Bulletin》上:Li C*.,He D., Wen K., Lu G., Simon A., Sun Y., 2021. Multiple thrust detachmen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AAPG Bulletin105(2), 357–390. DOI: 10.1306/07272019064.
全文链接:http://archives.datapages.com/data/bulletns/2021/02feb/BLTN19064/bltn1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