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壤与沉积环境中,有机质通常与铁(氢)氧化物结合在一起,形成铁氧化物-有机质复合体。微生物对铁氧化物的还原作用能够破坏这种复合体的稳定性,造成矿物/有机质的转化,这对有机质在环境中的周转具有深刻影响。然而,环境中同样常见的粘土矿物对于该过程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我校“极端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求真研究群体曾强博士后在董海良教授指导下,合成了铁氧化物-蒙脱石-有机质复合体,并运用一种模式铁还原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模拟环境中的铁还原过程,研究矿物属性对于复合体的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以及有机质的转变过程,取得了以下新认识:
1. G. sulfurreducens能够利用矿物结合态的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碳源还原水铁矿,并且蒙脱石的加入提高了复合体的铁还原程度。在还原阶段初期蒙脱石略微抑制了铁还原速率,这可能是由于蒙脱石对于复合体中的电子供体(有机质)与电子受体(水铁矿)的结合起到了一定的空间阻隔作用。但是在还原阶段后期,蒙脱石又显著提高了铁还原速率,这主要是因为带负电的蒙脱石表面能够吸附还原产生的Fe2+离子,使得这些Fe2+离子不会重新吸附到水铁矿或是菌体表面,造成钝化作用使得体系的还原活性降低。
2. 生物还原过程造成了将部分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的脱附,以及将其转化成微生物产物(如微生物残体,细胞胞外分泌物等,图1),但是具有芳香类官能团,羧基,及分子量较大的有机质,更不容易在还原过程中脱附或被氧化,这主要是由于它们与矿物表面更强的结合力以及更难作为碳源/电子供体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该结果进一步挖掘了矿物相对厌氧土壤环境中铁-碳耦合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对深入理解地表碳循环过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图1 扫描电镜显示(A)铁还原菌与矿物-有机质复合体在反应两小时后紧密接触(B, C)在反应结束后转化为微生物代谢产物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化学国际权威刊物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 Zeng Q, Huang L., Ma J., Zhu Z., He C, Shi Q, Liu W, Wang X, Xia Q., Dong H.*. Bio-reduction of ferrihydrite-montmorillonite-organic matter complexes: Effect of montmorillonite and fate of organic matter.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20. 276: 327-344. [IF2018=4.258]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ca.2020.03.011
附件2020043008554257376.pdf(4.7465057MB)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曾强:水铁矿-蒙脱石-有机质的微生物还原过程【GCA,2020】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03
相关话题/矿物 过程
刘盛遨:大洋蚀变过程中的Cu-Zn同位素分馏与海洋的Cu-Zn循环【GCA,2019】
Cu、Zn都是生命必需元素,它们在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在维持海洋生命、调控海洋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相对于河流输入,海水的Cu-Zn同位素组成明显偏重,根据质量守恒,这说明在海洋中至少存在一个具有轻Cu-Zn同位素组成的储库以平衡Cu-Zn收支。大洋蚀变作为大洋中Cu-Zn输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王阳:岩浆过程中的Ca同位素分馏:来自榴辉岩和花岗岩的启示【GCA , 2019】
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大气圈的碳收支情况是影响地球历史上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硅酸盐化学风化作用吸收大气CO2,最终多以碳酸盐形式沉淀。地表沉积碳酸盐可随板块俯冲进入地幔深部,地幔深部的碳也可以通过火山作用喷发到地表,这一地球深部和浅表的碳交换被称为地球深部碳循环。深部碳循环的平衡可能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张佳伟:中生代羌塘盆地埋藏与剥露过程对青藏高原生长的指示意义【BR,2019】
羌塘盆地的埋藏和剥露过程记录了晚三叠世以来青藏高原腹地地块拼合及地壳增厚过程,对于探讨印度-欧亚碰撞前的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其时空演化过程及演化模式仍存在较大争论,直接影响了对碰撞前高原隆升和生长过程的认识。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佳伟等在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林成发:华北赤城盆地同构造沉积对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西段变形过程的指示【Tectonics,2019】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研究中国东部,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地质演化的一个关键窗口。该时期内的重大地质事件包括华北克拉通破坏、东亚构造体系域转变,以及古气候和古生物群演变等。其中,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完整记录了东亚地区中生代由古亚洲洋体系域向古太平洋体系域转变所引起的构造演化历史,从而受到国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许伟:藏南早中生代冈底斯弧地壳由角闪石主导的岩浆分异过程构建【JP,2019】
准确刻画岩浆弧的垂向物质组成和成分分异过程,对认识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北美科迪勒拉岩浆弧是中生代时期地球上最典型岩浆弧之一,这里的弧地壳以巨厚的花岗质岩石和以含石榴子石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弧根部(未出现或少见角闪石岩)为特征。这种垂向成分特征被认为与原始玄武质岩浆经历石榴子石和辉石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边伟伟: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古地理演化及东冈瓦纳大陆裂解机制和过程的新古地磁证据【JGR-SE,2019】
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及印度板块的北向漂移标志着印度洋的形成,而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及后续持续的挤压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这些地质过程对全球古气候、古地理以及生命演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尽管前人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开展了大量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但是对于东冈瓦纳大陆的裂解机制及裂解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刘栋:通过钙钛矿原位分析揭示西秦岭黄长岩成因和高原侧向生长过程【Geology,2018】
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后,幔源碱性岩浆作用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在空间分布上与大型走滑断裂系统呈密切共生关系的晚古近纪-第四纪碱性岩浆岩被认为与高原侧向扩展和构造块体挤出有关,为揭示高原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探索高原侧向生长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视角。然而,青藏高原岩石圈因印度-欧亚大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