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述科学问题,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王新强副教授,史晓颖教授与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学校、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开展合作,对华南地区埃迪卡拉纪早期陡山沱组下部开展了系统的δ15N研究工作(图1),取得以下创新性认识:
1、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陡山沱组下部从浅水台地相到深水盆地相均为正的δ15N值(图1),平均值为+5 ± 1‰, 这种盆地范围的δ15N分布特点与现代开阔海洋的分布类似,而与缺氧盆地的分布明显不同;
2、陡山沱组下部的较高的δ15N值表明当时海洋中存在一个稳定的硝酸盐库(NO3-),是海洋中生物可利用的主要N源,发生于局限缺氧环境的不完全反硝化作用将轻N(14N)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剩余的NO3-富集15N。随后这些NO3-被生物完全利用,进而重的同位素信号被保存在沉积物中。
3、现代和古代缺氧盆地中很难维持一个稳定的NO3-库,华南陡山沱组下部δ15N的分布特点指示海洋环境可能已经普遍氧化(图2),缺氧环境仅局限在最小氧化带或底层水。
该研究利用δ15N揭示了埃迪卡拉纪早期海洋环境的N循环过程以及海洋表层和中层水体的性质,为更加全面解剖海洋氧化还原结构提供了关键证据,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这一关键时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本质。

图1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下部δ15N和δ13Corg变化

图2 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海洋N循环过程与氧化还原背景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化学国际一流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Wang, X., Jiang, G., Shi, X., Peng, Y. and Morales, D.C., 2018. Nitrogen isotope constraints on the early Ediacaran ocean redox structure.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40, 220-235. [IF2017=4.690]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ca.2018.08.034
附件20190228080624963531.pdf(2.10964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