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我校能源学院“化石能源勘探理论与开发技术”求真团队李开开副教授及其合作者Simion C. George教授和蔡春芳研究员等,选择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这一微观流体封闭体系为对象,应用激光拉曼原位成分分析、群体包裹体在线碳、氢同位素分析以及显微温度测试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TSR成因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CH4和CO2 δ13C、水δ2H,以及均一温度、盐度进行分析。取得了如下创新认识:
1、在不同温度TSR成因方解石晶体内分别发现了富含H2S的油包裹体、湿气包裹体和甲烷气包裹体(图1),提供了TSR经历油-TSR、湿气-TSR和甲烷气-TSR三个阶段的确凿证据;并明确了整个TSR反应过程中甲烷气碳同位素变化趋势和规律。
2、流体包裹体水随温度的增大呈现明显负偏的δ2H特征(-36.4‰ ~ -67.8‰) 和降低的盐度特征(低至0.9wt% NaCl),表明TSR是一个产水反应;甲烷气-TSR相对油-TSR和湿气-TSR具有明显较高的产水能力。
3、提供了深层TSR体系下碳酸盐矿物发生溶解的流体包裹体CO2碳同位素证据,并提出TSR期间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沉淀效应在全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主要受控于储层原始物性。
以上研究为深化TSR反应机理的认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对预测深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分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1 不同均一温度TSR方解石晶体内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差异特征

图2 TSR成因方解石流体包裹体CO2碳同位素和水氢同位素特征

图3 阿布扎比地区Khuff组(a,b)和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c,d)TSR反应环境对比图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化学国际权威刊物《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Kaikai Li*, Simon C. George, Chunfang Cai*, Se Gong, Stephen Sestak, Stephane Armand, Xuefeng Zhang. 2019. Fluid inclusion and stable isotopic studies of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Upper Permian and Lower Triassic gasfields,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46: 86-108. [IF2017=4.69]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703718306628
附件20190131082806447384.pdf(2.64976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