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人,1981年生,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2011年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取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2013年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参加科研工作,2013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工作,2014年晋升副教授。《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Fuel》、《中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人。长期从事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工作。参与完成及在研国家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国家项目和企业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9篇;第一作者论文中被SCI收录15篇,EI收录3篇,通讯SCI检索论文4篇,先后2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专著1部,参加编写《煤储层物性控制机理及有利储层预测方法》等专著或教材6部。
第一作者SCI论文:
1. Tao, S., Tang, D.Z., Xu, H., Gao, L.J., Fang, Y. Factors controlling high-yield coalbed methane vertical wells in the Fanzhuang Block, Southern Qinshui Bas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4,134-135:38-45
2. Tao, S., Tang, D.Z., Xu, H., Li, J.L.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elements distribution in Dahuangshan oil shal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Origin of organic matter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3, 115: 41-51.
3. Tao, S., Wang, Y.B., Tang, D.Z., Wu, D.M., Xu, H., He, W. Organic petrology of Fukang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oil shales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Bogda Mountain, Junggar Bas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2, 99: 27-34.
4. Tao, S., Wang, Y.B., Tang, D.Z., Xu, H., Lv, Y.M., He, W., Li, Y. Dynamic variation effects of coal permeability during the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Qinshui Bas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2, 93: 16-22.
5. Tao, S., Wang, Y.B., Tang, D.Z., Xu, H., Zhang, B., He, W., Liu C.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c constituents of Dahuangshan oil shale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Bogda mountain, China. Oil shale, 2012, 29(2): 115-127
6. Tao, S., Wang, Y.B., Tang, D.Z., Xu, H., Zhang, B., Deng, C.M., He, W. Estimation of the Mineable Oil Shale Amount in West Fukang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Bogda Mountain, Zhunggar Basin, China. Energy Sources, Part A: Recovery,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2012, 34(19): 1791-1800.
7. Tao, S., Wang Y.B., Tang D.Z., Xu H., Lv Y.M. Coal permeability damage caused by produ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 Energy Sources, Part A: Recovery,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2012, 34(19): 1801-1807.
8. Tao, S., Wang, Y.B., Tang, D.Z., Xu, H. Hydrocarbon-generation in Cambrian-Silurian high- to over- mature source rocks,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region, China.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2, 30(1): 19-42.
9.Tao, S., Tang, D.Z., Li, J.J., Xu, H., Li, S., Chen, X.Z. Indexes in evaluating the grade of Bogda Mountain oil shale in China. Oil shale, 2010, 27(2): 179-189.
10. Tao, S., Tang, D.Z., Xu, H., Cai, J.L., Gou, M.F., Chen, Z.L. Retorting process property of oil shale in the northern foot of Bogda Mountain, China. Oil shale, 2011, 28(1): 19-28
11. Tao, S., Shan, Y.S., Tang, D.Z., Xu, H., Li s., Cui, Y. Mineralogy,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Shichanggou oil shales, Jimusaer, Southern Junggar Bas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provenance, palaeoenvironment and tectonic setting.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 146: 432-445.
12. Tao, S., Tang, D.Z., Xu, H., Li s., Geng, Y.G., Zhao, J.L., Wu, S., Meng, Q., Kou, X., Yang, S.Y., Cui, Y. Fluid velocity sensitivity of coal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coalbed methane well productivity: A case of Baode Block,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 152: 229-237.
13. Tao, S., Chen, S.D., Tang, D.Z., Zhao, X., Xu, H., Li s., 2017. Material composition, pore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low-rank coals around the first coalification jump: A case of eastern Junggar Basin, China. Fuel, 211: 804-815.
14. Tao, S., Xu, Y.B., Tang, D.Z., Xu, H., Li s., Chen, S.D., Liu, W.B., Cui, Y., Gou, M.F., 2017. Geochemistry of the Shitoumei oil shale in the Santanghu Basin, Nor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conditions, weathering,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184: 42-56.
15. Tao, S., Tang, D.Z., Xu, H., Li s., 2017. The influence of flow velocity on coal fines output and coal permeability in the Fukang Block, southern Junggar Basi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7: 1-10.
第一作者中文:
1. 陶树, 汤达祯, 许浩, 吕玉民, 赵兴龙. 沁南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开发建议.煤炭学报. 2011, 36(2):194-198. (EI,F5000)
2. 陶树, 汤达祯, 李凤, 许浩, 林文姬, 张彪, 陈晓智. 黔中隆起北缘金沙岩孔古油藏特征及成藏期次厘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 38(4): 576-581. (EI,F5000)
3. 陶树, 汤达祯, 伍大茂, 许浩, 陈贞龙, 李松. 2010. 中、上扬子区下组合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9(4): 584-591. (EI)
4. 陶树, 汤达祯, 周传祎, 李 凤. 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3): 41-5.(中文核心)
6. 陶树, 汤达祯, 王东营, 许浩, 李靖靖, 林文姬. 低成熟油页岩的生排烃作用实验模拟. 地学前缘, 2009, 16(3): 356-363.(中文核心)
7. 陶树, 汤达祯, 周传祎, 李 凤, 李婧婧. 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中国地质, 2009, 36(2): 397-403.(中文核心)
8. 陶树, 汤达祯, 许 浩, 杨 芳, 周传祎, 李 松. 中、上扬子区寒武—志留系高过成熟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10): 1126-1133. (中文核心)
9. 陶树, 汤达祯, 李靖靖, 许浩, 陈贞龙, 周传祎.分步热解气相色谱在油页岩工艺性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准南大黄山芦草沟组油页岩为例[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 20(1):97-101.(中文核心)
10. 陶树, 汤达祯, 秦勇, 许浩, 李松, 蔡佳丽. 黔西滇东典型矿区煤系地层热演化史分析.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38(6):17-21.
11. 陶树, 王延斌, 汤达祯, 许浩, 何伟, 李勇.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孔隙—裂隙系统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高校地质学报, 2012,18(3):522-527.
12. 陶树, 唐书恒, 许浩, 汤达祯, 刘大锰, 黄文辉. 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中国地质教育, 2017,26(3):53-56.
通讯作者SCI论文:
1. Chen Shida, Tang Dazhen, Tao Shu, et al.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servoirs in major coalfields in China: implication for coalbed methane (CBM)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7, 182: 66-84.
2. Chen Shida, Tao Shu, Tang Dazhen, et al.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rank coals using N2 and CO2 adsorption and its effect on CH4 adsorption capacity: a case in Panguan syncline, western Guizhou, China. Energy & Fuels, 2017, 31: 6034–6044.
3. Chen Shida, Tang Dazhen, Tao Sh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in-situ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development in Fanzhuang-Zhengzhuang Block, Southern Qinshui Basin,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Press, Accepted Manuscript, Available online 21 November 2017)
4. Chen Shida, Tang Dazhen, Tao Shu, et al. In-situ stress, stress-dependent permeability, pore pressure and gas-bearing system in multiple coal seams in the Panguan area, western Guizhou,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49: 110-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低阶煤储层物性演化轨迹及其煤化作用机制》,2018-2021;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低阶煤储层吸附性能的水作用机制》,2015-2017;主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多煤层煤储层精细描述及可改造性研究》,2016-2020;主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求真学人计划《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速敏作用机制》,2017-2019;主持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项目《新疆油页岩资源评价》,2014-2016;主持
中石油华北油田项目《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有利区开发优化设计及配套工艺优化》,2015-2016;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及气井产能动态响应》,2011-2013;主持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开发煤储层物性动态变化及产能耦合效应》,2011-2013;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教师项目《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2013-2016;主持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大兴安岭西缘中生界断陷湖盆沉积特征研究》,2016-2017;主持
中国地质图书馆《美国典型页岩油气盆地文献情报收集与分析》,2016;主持
中国地质图书馆《美国Permian和Fort Worth页岩油气盆地文献情报收集与分析制》,2017;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高煤阶煤储层煤层气产出的煤岩学控制机理研究》,2013-2016;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深部煤层气系统及其能量动态平衡机理研究》,2015-2020;参加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区块尺度煤储层精细描述》,2011-2015;参加
国家973 项目课题《煤层气开发过程储层动态地质效应》,2009-2013;参加
陶树,张松航,李松,非常规能源探秘—成因、利用与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30.8万字,2016
华北煤系伴生矿产富集规律及找矿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
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系统V1.0软件著作权。 开发完成时间:2017.9.14,登记号:2017SR599689, No.** (软著)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陶树副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4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宏语副教授
王宏语: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97年获长春地质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学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储层精细描述”研究方向硕士学位,2003年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油气地震勘探”研究方向博士学位。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现能源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副教授,能源实验中心副主任。主要在石油、天然气及非常规能源地质矿产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魏琳副教授
魏琳,女,河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教育与工作背景201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地质方向学士学位2014年和2016年分别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地质系硕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工作,副研究员2018年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工作,副教授二、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页岩气、页岩油)地球化学研究、常规油藏的成藏和储层表征方面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红亮副教授
王红亮,男,1971年10月出生,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石油学会会员、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员。199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6月留校任教,历任能源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副院长,于2010年1月至20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凡副教授
张凡,女,1980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于江汉石油学院获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学位;2005年于长江大学获矿产学、岩石学、矿物学硕士学位;2014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6年1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6-2017英国阿尔斯特大学(UlsterUniversity)访问。主要从事化学与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由庆副教授
由庆,男,1980年3月生,辽宁丹东人,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9-2010.1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得应用化学学士学位,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博士学位(师从油田化学专家赵福麟教授),2010.3-2013.6在北京大学/美国加州能源环境研究所(合作导师YongchunTang)联合培养博士后,2013.7博士后出站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任教至今。期间2014.4-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元福副教授
张元福,男,1979年9月,博士,副教授。教育部《油气沉积地质》创新团队成员,能源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副主任,能源实验中心沉积储层实验室主任,翟裕生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先后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及多项横向课题。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访问,多次赴非洲、中亚、南美、北美、澳洲进行野外地质考察。累积主持科研经费750万。发表学术论文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松航副教授
张松航,1982年生,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9至2011.9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分别完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和矿产普查勘探专业研究生学习,期间2009.9~2010.9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石油部作为合培养博士生访问学习。2011.7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煤层气地质与开发。近年来,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课题、“863”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金有讲师
何金有,男,1984年生,河南人,中共党员学习、工作经历: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基地班)专业;2007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2010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任教。主讲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盆地分析基础》、《油区构造分析》、《周口店地质实习》、《北戴河地质实习》等。研究方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樊春讲师
1997-1999,湖北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9-2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硕士;2002-2005,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构造地质学,博士;2005-2007,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樊春,王二七,王刚,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新近纪以来的右行走滑运动及其构造变换研究——以青川断裂为例,地质科学,2014,43(3):4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伍亦文实验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