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国彪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3

李国彪:1968年12月生,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学位(地层古生物专业),2001年和2004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均为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方向为微体古生物与古海洋学)。2004-2007年作为“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三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地勘局挂职。曾先后在韩国忠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后)及美国内华达大学(访问)从事国际合作研究,长期以来从事与西藏特提斯演化与消亡相关的中新生代地质研究。专长为地层古生物(微体古生物)及古海洋学研究。
作为负责人或第二负责人先后承担2项“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优秀教师研究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608及679项目中国地区负责人。
曾获得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及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九三学社北京市优秀社员、中国科学院奖学金、木村四郎雄奖(一等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博士论文奖及扶持奖励基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或奖励。
现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编写科研生产及专题报告10余部。曾在"Palaeo-3"、"SedimentaryGeology"、"JournalofPalaeontology"、“CretaceousResearch“、“AGS“、“SciencesinChinaD”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学术期刊任职:“JournalofPalaegeographyResearch”、“古生物学报”等期刊编委。
会员资格: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中国古生物学会、青藏高原研究会、欧美留学同学会等会员,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纪工作组成员、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古近纪工作组成员。
科技部“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教育部“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评审专家。
联系方式:email:liguobiao@cugb.edu.cn



(1)Guobiao Li et al., 2012.Foraminifera - environmental co-evolution during Cretacoeus Oceanic Anoxic Event 2 in Gamba of southern Tibet, China.Disaster Advance,5(4):383-390(国外SCI) .
(2)Guobiao Li et al., 2011.Discovery of radiolaria from Upper 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 in Daba, Kangmar and its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 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312(1-2):127-137(国外SCI) .
(3)Guobiao Li et al., 2011. The age of the Chuangde Formation in Kangmar, southern Tibet of China: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 (CORBs) in the northern Tethyan Himalaya. Sedimentary Geology (2010),235(1-2):111-121(国外SCI). 1
(4)Guobiao Li et al., 2011.Planktic foraminiferal biostratigraphy of the 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 (CORBs, Chuangde Formation) in Tianbadong, Kangmar, southern Tibet of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1, 85(6):1238-1252.
(5)Jia Jianzhong, Li Guobiao (3) et al. 2010. Paleo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of the middle Cretaceous marine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in Gamba, southern Tibet. Journal of Earth Scinece, 21, Special Issue, 194-196. …
(6)Guobiao Li et al., 2009. New biostratigraphic data from the Cretaceous Bolinxiala Formation in Zanda,southwestern Tibet of China, and their paleogeographic and paleoceanographic implications. Cretaceous Research, 34(4):1005-1018. (国外SCI) … 45
(7)Guobiao LI et al. 2009. A new Cretaceous age for the Saiqu “mélange”, southern Tibet; evidence from microfossils radiolaria. Cretaceous Research.,34(1):35-40. (国外SCI)
(8)Guobiao LI et al. 2009. Discovery of radiolaria from the Zongzhuo Formation in Tianba,Kangmar,Tibet and its age implication.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3(5):853-859. (国内SCI)
(9)LI Guobiao et al. 2007. Late Cretaceous foraminiferal fauna from the Saiqu “mélange” in southern Tibet.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1(6): 917-924. (国内SCI)
(10)LI Guobiao et al. 2005.The discovery of Paleogene marine stratum along the southern side of Yarlung-Zangbo suture zone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tectonics. Sciences in China (D), 48(5):647-661.ISSN10006-9267(国内SCI、EI)
(11)Xiaoqiao Wan, Guobiao Li (3). δ13C values from the Cenomanian-Turonian passage beds of southern Tibet.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1(2003)861-866. ISSN 1367-9120. (SCI、ISIP) ………………………………………………………………………………………103
(12)Xiaoqiao Wan, Guobiao Li (4). Foraminiferal stratigraphy of Late Cretaceous red beds in southern Tibet. Cretaceous Research 26 (2005): 43-48. (SCI、ISIP)
(13)Guobiao Li et al., 2008. Foramimiferal biostratigraphy of the Cretaceous Xialabolin Formation, Zada, southwestern Tibet. 33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 Congress in Oslu, Norweign
(14)Guobiao Li et al., 2005. Scientific Program and Abstracts: Micropalaeontologic feature of “melange” in Saiqu of Sothern Tibet and its implication.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retaceous in Neuchtel, Switzerland.
(15)Guobiao Li, 2006. Paleogene foreland basin and its sedimentary response: sequence-stratigraphic analysi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retaceous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and Earth System.
(16)Guobiao Li et al., 2006. Cretaceous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Tehtyan Himalay.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retaceous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and Earth System .
(17) Nicolas Goudeman, Guobiao Li (3) et al., 2006. A new Spathian (Early Triassic) conodont succession from North America.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Triassic in Svalbard.
(18)李国彪.2010. 藏南古近纪周缘前陆盆地及油气远景浅析. 深部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暨深部找矿新技术新方法高级研讨会. 17-20.
(19)李国彪等.2004.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古近纪海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辑), 34(3): 228-240.
(20)李国彪等. 2003.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的微体古生物与特提斯的消亡. 地层学杂志. 2003,27(2):99-108. ISSN0253-4959.
(21)李国彪等.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化石组合. 古生物学报,2004,43(3):250-256. ISSN0001-6616.
(22)李国彪等.藏南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响应. 沉积学报,2004,22(3):455-464. ISSN 1000-0550.(23)李国彪等. 藏南萨迦县赛区“混杂岩”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通报,2003,22(10-11):30-37. ISSN1671-2552.
(24)李国彪等. 白垩纪特提斯喜马拉雅层序地层分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3,23(3):21-34.
(25)李国彪等.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化石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 中国地质, 2002, 29(4):401-406. ISSN1000-3657.
(26)万晓樵,李国彪(4)等. 古新世/始新世全球增温在西藏岗巴地区的表现. 地学前缘, 2006,6:218-226.
(27)万晓樵,李国彪等. 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古新世大洋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地学前缘,2005,12(2) :22-30.
(28)万晓樵,李国彪(3)等. 西藏江孜-浪卡子一带的侏罗-白垩纪界线地层.现代地质,2005,19(4):479-287.
(29)刘文灿,李国彪(4)等.江孜县幅、亚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地质通报,2004,23(5~6):444~250.
(30)万晓樵,李国彪(3). 西藏岗巴古新世地层及构造作用的影响. 地质学报,2002,76(2):155-162.
(31)万晓樵,李国彪(3). 西藏白垩纪中期(有孔虫)的分布与古地理意义. 地质学报,2003,77(1):1-8.
(32)万晓樵,李国彪(3)等. 白垩纪黑色页岩与海水含量变化-以西藏南部为例. 中国地质,2003,30(1):36-47.
(33)刘文灿,李国彪(5)等. 藏南康马地区中上奥陶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地学前缘,2002.,9(4):247-248.
(34)刘文灿,李国彪等. 1:250 000江孜幅、亚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003.
(35)万晓樵,李国彪,刘文灿,梁定义. 区调专题研究报告: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的闭合过程. 2003.
(36)李国彪等. 西藏南部古近纪微体古生物及盆地演化特征.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57
(37)万晓樵,李国彪(4).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层.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19p.
(38)王成善,李国彪(8). 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地质与大陆古海洋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373p.
(39) Li Guobiao et al. 2011. Discovery of radiolaria from Upper 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 in Daba, Kangmar and its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312 (2011): 127–137.(国际SCI)
(40) Guobiao Li et al., 2011. The age of the Chuangde Formation in Kangmar, southern Tibet of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 (CORBs) in the northern Tethyan Himalaya. Sedimentary Geology, 235: 111–121. (国际SCI)
(41) Li Guobiao et al. 2011. Planktic Foraminiferal Biostratigraphy of the 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 in Kangmar, Southern Tibe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5(6): 1238-1253. (国内SCI)
(42)Guobiao LI. 2011. South Tibet Paleogene foreland basin and its oil-prospect analysi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RSETE2011), Vol10: 8500-8503 (EI).
(43) Dan Xie, Guobiao Li*, Liu Yunlong, Xiu Di, Gen Yanjie, Han Zichen, Zhang Xiaopei, Zhao Shenglan. Cretaceous Paleoecology of the Tibetan Tethys. 6th Symposium of the IGCP 507, Beijing, 15th-20th of August, 2011.
(44) Zhichen Han, Guobiao Li*, Xiaoqiao Wan, Jianzhong Jia et al. New progress in Cretaceous foraminiferal biostratigraphy of southern Tibet, China. 6th Symposium of the IGCP 507, Beijing, 15th-20th of August, 2011.
(45) Yunlong Liu, Guobiao Li*, Niu Xiaolu. Cretaceous foraminiferal fossil carbonate microfaci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Gamba, southern Tibet. 6th Symposium of the IGCP 507, Beijing, 15th-20th of August, 2011.
(46) Jianzhong Jia, Xiaoqiao Wan, Guobiao Li. Late Cretaceous benthic foraminifera as indicators for dissolved oxygen fluctuations in Gamba, eastern Tethys of Tibet. 6th Symposium of the IGCP 507, Beijing, 15th-20th of August, 2011.
(47)修迪,李国彪*,侯迪,李兴鹏,谢丹. 2011.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化石组合.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48)刘云龙,李国彪*等. 藏南岗巴地区白垩纪化石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49) 刘云龙,李国彪*等. 藏南岗巴白垩纪化石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 现代地质,2012,第1期.
(50)李国彪等. 论西藏札达“波林夏拉组”. 地层学杂志,2012,第1期。



(1)优秀教师研究项目:西藏特提斯中新生代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命演化过程(2011;负责人);
(2)面上基金项目:雅江缝合带南缘最高海相层古生物及综合地层学研究(2010-2012;负责人);
(3)“973”计划课题:海相白垩纪重大地质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2006-2010;第二负责人);
(4)博士点基金新教师基金项目: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在西藏特提斯海的响应(2009-2010;负责人);
(5)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西藏侏罗/白垩系界线及其与俄罗斯地层的对比研究(2006-2008;第二负责人)
(6)“973”计划专题:海相白垩纪地层古生物与气候变化(2006-2010;负责人);
(7)面上基金项目: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区侏罗/白垩系界线的确定(2003-2005);
(8)“973”计划课题:晚中生代东特提斯古海洋和古环境演变(2012CB822001;2012-2013;第二负责人);
(9)东特提斯晚中生代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与全球对比(2012CB**;2012-2013;负责人);
(1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沉积混杂岩形成过程重建(XDB;2012-2015;负责人)。


(1)西藏南部古近纪微体古生物及盆地演化特征(地质出版社;2005)
(2)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层(地质出版社;2007)
(3)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地质与大陆古海洋学(地质出版社;2005)
(4)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湖南省岩石地层;1997)


(1)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
(2)全国优秀博士学位提名论文
(3)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4)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
(5)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6)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7)中国科学院奖学金
(8)木村四郎雄奖
(9)中国地大(北京)优秀博士论文
(10)优秀博士论文扶持奖励基金
(11)中国地大(北京)优秀毕业生






一、招生: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
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1)综合地层学;
(2)海洋地质与古海洋学。
2.地理学: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二)博士学位研究生:
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1)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与古环境;
(2)海洋地质学与古海洋学。
2.生态地质学:
(1)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及全球变化。

2、教学
主讲《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等课程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毛世德教授
    毛世德,男,1970年9月生于安徽省六安市南溪镇,1991年8月工作,本科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2004年6月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7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7年7月人才引进到中国地质大学担任教师工作至今。在此期间,2007年12月破格评为副教授,2008年5月评为硕士生导师,2013年4月当选为中国矿物岩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雷新华教授
    雷新华,男,汉族,1961年5月出生,重庆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月参加工作,博士学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1978.9—1982.7在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9至1985.7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85.9至1988.12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北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进教授
    杨进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球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1992年留校任教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地球物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第八届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委员,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纪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减灾协会常务理事、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克勤教授
    孙克勤,男,汉族,硕士、博士、出站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访问科学家、美国俄亥俄大学访问、法国里尔科技大学(里尔第一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访问。欧美同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1992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工作单位: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邮政编码:100083电话:**E-mail:keq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申维教授
    申维,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站博士后,国际数学地质协会终身会员.数理统计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长春科技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信息矿产预测基本理论和非线性科学(分形,混沌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理论的研究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龚庆杰教授
    龚庆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专业。199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系,获地球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海洋地质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获地球化学专业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方向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10月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室从事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莫宣学教授
    莫宣学,1938年12月出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留校任教。1981-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1986-1990,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1990-现在,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3-2000年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在学术机构任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七、十届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19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德会教授
    张德会,男,1955年8月出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客座教授。1982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勘探系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武汉地质学院矿床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彭润民教授
    彭润民,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学专业。36届岩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第四届冶金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矿床与勘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在华北地台北缘、福建峰岩一带进行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完成过原化工部重要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原地矿部重要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专题、内蒙古重大地质科研招标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在负责“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长厚教授
    张长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简历:主要学习与进修经历199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198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硕士1985年,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理学学士2002年7-11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现代教育理论与构造地质学1999年11-2000年4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斯坦福大学地质与环境科学系进修构造地质学主要工作经历198807-中国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