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畅松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3

林畅松,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1958年10月生,汉,广东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1992-1994年,英国Liverpoor大学,博士后1999-2000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曾任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主任、研究生处长、地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沉积学会秘书长、理事、沉积学科组组长;中国煤田地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石油地质学会会刊《AAPGBulliten》副主编;《现代地质》和《沉积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地学前缘》等刊物编委。主持过国家973项目课题(3项)、国家攀登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等30余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在《AAPGBulliten》、《BasinResearch》、《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长期从事煤油气盆地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等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12项科技成果奖和7项荣誉奖,先后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生100多名.主要的奖励包括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接见,六部委联合颁发);国家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鼓励奖;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木村四郎雄教育奖优秀教师奖一等奖;北京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等。


代表性论文有:
Changsong Lin, Haijun Yang, Jingyan Liu, Zhifeng Rui, Zhenzhong Cai, Sitian Li and Bingsong Yu. 2012.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depositional evolution of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margins in the TarimBasin and its response to tectonismand sea-level change, Basin Research (2011) 24, 1–24, doi: 10.1111/j.1365-2117.2011.00536.x
Lin, C.S., Yang, H.J., Liu, J.Y., Rui, Z.F., Cai, Z.Z. and Zhu, Y.F., 2012. Distribution and erosion of the Paleozoic tectonic unconformities in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Significa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paleo-uplifts and tectonic geography during deformati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46:1–19.
Lin Changsong, Erikoson Kenneth, Li Sitian, et.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their control of lacustrine sequence of the Erlian Basin, AAPG Bulletin, 2001, V.85, No.11:2017-2043;
Lin Changsong, Yang Qi and Li Sitian, 1991, Structural and depositional patterns of the Tertiary Baise Basin,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southeast China): a predictive model for fossil fuel exploration, in Anadon, P., Cabrera, LI. and Kelts, K, eds., Lacustrine Facies Analysis: Spec. Publ. No.13 of the Int. Ass. Sediment.,p.75-93.
Lin Changsong, Li Sitian and Li Zhen, 1995, Facies Architecture,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and Coal Occurrence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and Early Permian Delta Complexes of the North Huabei Basin, China, in Oti, N and Postma, G. eds., 1995, Geology of Deltas, Netherlands, p.97-125;
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Cai Shixiang,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ing settings of large-scale incised valley and submarine gravity flow systems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V.46, N.8:690-693;
Lin Changsong, ZHANG Yanmei, LI Sitian, et al., Quantitatively Modeling Of Multiple Stretching Of Lithosphere And Deep Thermal History Of Some Tertiary Rift Basins In Ea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2,V.76,N.3:324-330;
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Zhang Yanmei, et a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ertiary tectonic sequenc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foreland tectonism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D), 2002, Vol.45, No.3: 251-258. ;
Lin Changsong, ZHEN Herong,REN Janye, LIU Jingyan, et al. The Contro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ing On The Eogene Sedimentary Basin Fills Of Dongying And Zhahua Sags, Bohaiwan Rift Basin, Science in China (D),2004, 47(9): 769-782.
LIN Changsong, WANG Qinghua, XIAO Jianxin,et al. Deposition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filling response model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Kuqa depression,the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D), 2004, 47(2): 86-96.
Lin, C.S., Yang, H.J., Liu, J.Y., Cai, Z.Z., Peng, L., Yang, X.F. & Yang, Y.H., 2009. Paleostructural geomorphology of the Paleozoic central uplift belt and its constrai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positional facies in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 52(6): 823-834.
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等,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地球科学,2000年5月,V.25, No.3:260-265。
林畅松,李思田,刘景彦,钱一雄,罗宏,陈建强,彭莉,芮志峰. 2011.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重要演化阶段的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 岩石学报, 27(1): 210-218。


作为负责人承担过30余项研究项目。其中,国家973项目二级课题3项、国家攀登项目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部级攻关项目二级课题。主要研究项目包括:
2011-2015年: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二级课题,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机制与发育模式,负责人
2012-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关键变革期的古构造、古地理演变及油气聚集效应负责人
1999-2004年: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二级课题,中国典型(塔里木和渤海湾)叠合盆地层序地层和构造-古地理演化,负责人。
2006-2011年: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二级课题,中国典型(塔里木)叠合盆地隆坳格局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模式,负责人。
2007-2010年:中石化海相前瞻性项目二级课题,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古构造、古环境演化与有利的古构造、古环境成藏区带,课题技术首席。
2005-2007年:中石化总公司重点攻关项目二级课题,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与构造作用,负责人。
1996-1999年:中石化总公司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二级课题,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沉积.构造及含油性,负责人。
1997-2001年:国家九五攀登项目二级课题,盆地流体与成矿效应,负责人。

长期从事沉积地质和盆地分析与模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体现在:
(1)聚煤盆地和聚煤沉积环境研究:对贺兰拗拉槽、鄂尔多斯、百色等含煤盆地进行过深入研究(获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最先提出了古生代拗拉槽沉积充填模式和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作为技术负责参与了全国煤田汇总研究,对我国聚煤盆地演化和聚煤模式等提出了较系统性的认识(总项目获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地矿部提交29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之一)。
(2)含油气盆地的层序地层学和构造地层学研究:对渤海湾、二连、莺-琼、海拉尔、丽水、东海西湖等盆地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构造(断裂)坡折带”、“断陷湖盆构造-层序地层模式”等创新认识。“构造(断裂)坡折带”在探索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和隐蔽油气藏预测勘探中取得的带原创性的新成果。这一概念为在高勘探陆相湖盆中寻找隐蔽油气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应用于勘探取得过重要的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创新成果,并较为广泛了引发了相关理论讨论和进一步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3)沉积盆地动力学和计算机模拟研究:基于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单幕拉伸模型难以正确描述多幕裂陷过程,通过对莺-琼等盆地研究提出了裂谷盆地多幕拉伸和深部热流定量模拟模型,揭示了莺-琼等盆地的多幕裂陷与岩石圈幕式拉伸及深部热演化过程(总项目获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层序地层模拟研究并建立了二维层序定量模拟系统。
(4)叠合盆地层序地层和构造古地理研究(两项973课题):对塔里木盆地等叠合盆地的层序地层学和构造古地理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盆山藕合过程的层序地层响应模式、中新生代的海侵作用、古隆起构造地貌与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仍在进一步演化研究。



出版和合作出版专(译)著7部,代表性专著有:
1.林畅松,于炳松,刘景彦等,2011,《叠合盆地层序地层与构造古地理---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科学出版社,P. 372.
2.林畅松、扬起、李思田,1995,《鄂尔多斯西缘贺兰拗拉糟充填演化分析》,地质出版社。
3.李宝芳、李桢、林畅松, 1995,《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侏罗纪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地质出版社。
4.李思田、路风香、林畅松,1998,《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带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曾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木村树郎雄一等奖、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一等奖、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地质大学校友基金奖及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等16项奖励。





目前开设有《沉积盆地分析与模拟》等课程,先后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50多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含油气盆地构造-地层分析、盆地动力学过程与模拟、沉积地质和层序地层分析等。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瑜教授
    1966年1月10日生。博士,教授,博士导师。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91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构地质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期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固体地球物理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聘为副研究员。2001年被评为研究员,2001年底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2002年转为教授。中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根厚教授
    王根厚:男,汉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生于1963年7月7日,籍贯陕西蒲城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为地质学国家地质学特色专业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云南有色地质局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负责人、黄金部队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负责人、地质学基础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绛梅教授
    1977至1981首都体育学院获体育教育学士学位。1982、1月至1988、12月在北京密云二中任教。1989、1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任教。1.自甘风险在户外运动侵权中的适用研究及案例分析[J],运动.2011(10)2.影响我国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成绩的多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报.2011(3)3.自由教育理念与职业体育价值观的互动与融合——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基因[J],北京体育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招崇教授
    张招崇,男,1965年7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E-mail:zczhang@cugb.edu.cn;国家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岩浆作用与资源环境效应。教授课程:晶体光学、岩浆岩岩石学、地幔柱与成矿。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国武教授
    李国武,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晶体结构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矿物学及矿物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现新矿物23个,并发现多个矿物晶体结构新类型及晶体化学新现象,是我国现今发现新矿物最多的之一。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我国烧绿石超族新矿物研究”被选为我国“2013年十大地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海龙教授
    李海龙,男,1965年生。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和硕士,香港大学水文地质学专业博士,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2010年获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近60余篇为SCI检索,40余篇为第一或通讯作者,SCI引用总次数800多次,H-指数17。现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国际SCI学术期刊HydrogeologyJournal副主编(2012年起),《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余钦范教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于培志教授
    于培志,男,汉族,1962年9月生,河南省郸城县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1)教育简历:1979.9~1983.7郑州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9~1994.8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系应用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3~2005.3北京理工大学六院材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工作简历:1983.07~2000.12中原油田钻井液技术研究,高级工程师,副所长;2001.1~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炳吉教授
    徐炳吉:1962年11月生,山东省潍坊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1983年于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到山东理工大学工作,分别于1991年和2002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毕业,2005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风山教授
    周风山,男,回族,宁夏灵武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于武汉地质学院钻探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于长春地质学院油田化学(钻井泥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博士后;2003年3月起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曾于1988年7月~1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