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王 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免费考研网/2013-09-09

当前位置:首页>师资队伍>教师名录
王浩一、简况
王浩,男,1953年8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水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水问题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系会理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
二、受教育情况
1978.4-1982.7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农田水利,学士
1982.8-1985.3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硕士
1987.8-1989.7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博士
1992.7-1992.8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风险研究中心水资源专题,访问学者
三、工作经历
1969.9-1973.3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农业工人、班长
1973.4-1976.1黑龙江省安达县城郊公社繁荣大队知识青年
1976.2-1978.3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工人
1978.4-1982.7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本科生
1982.8-1985.3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研究生
1985.4-1987.7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工程师
1987.8-1989.7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生
1989.8-1991.11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副室主任、工程师、高工
1994.6-1997.2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1997.3-2001.3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2001.4至今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四、主要科研经历
主持或参与近百项重大科研与规划项目,主持项目经费超过亿元。

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项目
l2007.10-2010/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峡及长江上游特大型梯级枢纽群联合调度技术”,项目负责人
l2006.1-至今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l2001.1-2003.12,任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第二课题“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负责人
l1996.9-2000.12,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33个专题的技术总协调人
l1992.12-1995.12,担任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管理的研究”(85-926-04-03)负责人
l1987.3-1990.12,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峡水库综合利用”专题“水电站群优化补偿调节及三峡水库综合利用优化调度”(75-16-05-05)主要参加人员。提出了水库群优化调度的确定型等价理论。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基金项目
l2009.01-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水循环系统演化机制与过程模拟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项目负责人
l2008.01-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学术带头人
l2008.01-至今国家科技基础性研究工作专项“水文学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l2005.10-至今担任国家973项目“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首席科学家。
l1999.10-2004.11,担任国家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第二课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研究”负责人
l2004.2-至今,担任国家科技部西部专项项目“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负责人;
l2000.1-2003.12,担任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负责人,提出并实践了全成本的水价构成理论与制定方法;
l2002.10-至今,担任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黄河典型流域产汇流规律研究”负责人,主持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产汇流规律变化研究;
l1998.1-1999.12,担任国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负责人。
国家重大规划与咨询项目
l2004.4至今,担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课题“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与合理配置研究”专家组副组长,项目综合组成员。参与向国务院所提交立项报告的编制;
l2000.9-2002.12,担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课题“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供需趋势分析”专家组副组长,项目综合组成员。参与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提出;
l2001.1-2001.12担任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专项“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项目负责人,负责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一系列重大参数,并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外流域合理调水规模确定方法,成果作为附件6随总报告一并上报;
l1999.3-2000.6,担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第二课题“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供需趋势分析”专家组成员兼工作组组长。参与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提出;
l1996.6-1998.10担任国家计委、水利部重点项目“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技术总负责人,完成技术大纲编写、建立预测模型、全国方案的编制与汇总,提出需水预测方法等;
l1995.9-1996.2,担任国家计委、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论证”项目规划组专家。
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l2005.10至今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规划管理”,项目负责人
l2001.5-2004.4,中-英政府双边合作项目“中国水资源需求管理”,任中方专家组组长,兼任水资源及水经济专家。
l1998.9-1999.12,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任水资源及水经济专家。
l1998.3-1999.4,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任经济及预测专家。
l1997.11-1998.9,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二期项目”、“广西百色水库项目”,均担任项目评估专家。
l1996.5-1996.6,UNDP援助苏丹国项目“苏丹东部地区宏观经济水规划模型研究”,代表UNDP担任项目后评估专家。
l1996.4-1996.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技术援助项目“中国城市水管理问题研究及示范”,担任立项咨询专家。
l1994.8-1995.8,UNDP和UNEP的技术援助项目,《中国新疆北部水资源总体规划》,担任数学模型专家及数学模型组组长。
此外曾经主持负责地方和其他部门委托科研和规划项目数十项。
五、主要学术贡献

基于前人研究和老一辈专家的指导,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及调水工程规划的四大关键技术方法,一是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与方法,二是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理论与模拟技术,三是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理论与方法,四是水资源管理的相关调控技术与方法,对于我国水资源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贡献。

六、主要获奖情况
近年来,获各种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次,被授予多种荣誉称号。
其中,国家级奖励:
2009年因《全国分区域生态用水标准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编号:2009-J-222-2-07-R02)
2007年1月因《黄河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编号:2006-J-222-2-01-R01)
2005年1月因《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编号:2004-J-222-2-03-R01)
2001年1月因《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编号:J-222-2-02-R03)
1997年12月因《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管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编号:08-2-002-02)

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4年4月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7月被中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2月被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经贸部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七、论著发表情况
u专著类
已出版专著20余部,主要有:
1)王浩主编,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4
2)王浩等著,流域生态调水里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3
3)王浩,严登华等译,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u论文类
已经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期代表作有:
uWangHao,WangChengming,Wangjianhua,Theoryandpracticeofrunoffspace-timediatribution,ScienceinChinaSer.EEngineering&MaterialSciences,2004,47(I),1~9
uWanghao,Wangchengming&Wangjianhua,Theoryofannualrunoffevolutionundernatural-artificaldualmodeandcasestudyofWudingriverbasinonthemiddleYellowRiver,ScienceinChinaSer.EEngineering&MaterialSciences,2004,47(I),1~16
uWangHao,WangJianghua&Jiangdong,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BasedDirectionalRetrievalofAnnualPrecipitationofAnnualPrecipitationoftheYellowRiverBasin,1stInternationalYellowRiverForumonRiverBasinManagement,Vol(Ⅲ),Zhengzhou,2003,286~291



上一篇:李海龙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话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