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卫宏致辞
副校长范卫宏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肯定了社会与心理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做出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学院要继续突出“双学科”优势,保持学术年会的优良传统,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从人才培养、专业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对2022年学院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张红川主持开幕式。
主题报告由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宏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问题”这一主题,分享了推进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的观点:一是新定位,即把社会治理放在新的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二是新内容,即社会治理的重心从连结转向团结,从“小治理”转向“大治理”;三是新手法,即社会治理更主动、更积极地从“为社会”向“靠社会”,从“粗社会”向“细社会”转变,更多地发挥和培养社会的自我服务潜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栾胜华研究员发表了题为“机器学习算法在行为科学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背后的关键驱动力是机器学习算法,并介绍了在行为研究中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他指出,在不远的将来,机器学习算法将作为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甚至可能为新的心理学和行为理论提供灵感。
先锋论坛由社会与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窦东徽主持。心理学系赵娜副教授针对当前研究有关稀缺与慷慨行为不一致的问题,从文化与自我的视角入手,通过6个子研究探讨了中国人的面子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并用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视角进一步对此机制进行解释。社会学系张樹沁博士探讨了乡村电商何以成功的问题,通过理论建模的方式分析了乡村电商兴起的“差异性需求市场”及其形成条件,并论证了电商技术通过“外部性机制”“可见性机制”和“证实性机制”与乡村产业实践的融合过程。
五个平行论坛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技术与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健康与社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与消费”,论坛采用线上会议形式召开,共有32位与会****围绕论坛主题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

部分参加学术年会的****合影
自2010年起,社会与心理学院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有13届,通过邀请学界知名专家与学院师生围绕重要学术议题深入交流,分享观点,以此凝聚智慧结晶,碰撞思想火花。学术年会已成为社会与心理学院一项长期坚持的传统,一种爱知求真的文化,一个学术立院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