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沟通,把握用人单位需求
法学院积极把相关单位请进来谈实际工作对法治人才素养的要求。举办卓越财经法治人才培养专题座谈会,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等单位负责教育培训相关人员探讨实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本年度,法学院已召开三次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座谈会、研讨会、高端论坛,邀请保利、中交、北京国资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各级司法机关相关负责人来校座谈,从不同层次了解新时代法治实践部门的用人需求。
法学院还积极走出去,到合作单位调研。法学院负责人亲自带队,一个点一个点地走,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谈,与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北京地区基层法院实践基地全覆盖,同时就如何推进产学研结合、如何探索并实践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如何针对单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取得共识。

摸清需求,分类引导学生实习
法学院通过班会、座谈会、一对一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实习实践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群体,法学院贯彻分类引导原则,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本科生的实习实践主要用于认识社会、参与自主性科研活动。因此,学院主要引导本科生到司法机构见习,同时鼓励以参与“挑战杯”竞赛、科研项目的方式设立实践项目,带着问题参与实习实践活动。研究生已经成为学院的就业主体,学院积极引导研究生结合就业去向参加实习,实现“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就业引导目标。本学期,共推荐25名学生到区人民法院实习,推荐4名学生到律师事务所、证券等公司实习,联络安排3名学生寒假期间去地方法院实习。

精准服务,力抓实习质效
法学院以服务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推进实习实践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专门化、系统化、制度化。一是设立专岗专人负责对接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强化服务意识。二是了解学生实习需求,设计平行志愿单,满足学生选择到共建单位实习的愿望。同时,征询单位岗位需求,遴选派送学生实习。三是配备专业教师指导,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实习学生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引导,一周集中一次开展讨论会,解答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四是专业化管理,完善实习实践管理制度,建立闭合工作机制,保障实习质效。学院为暑期集体实习学生提供保险,签订实习协议等。出行前,学院都会组织培训会,着重就选题、调研方法、社交礼仪等进行培训。结束后,组织经验分享交流会和评奖会,引导学生传帮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