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龙教授从功能、权力和边界三个角度诠释了国家治理单元的概念,并按照实体性和虚体性对其进一步划分。他指出,实体性治理单元能够被设计和规划,国家可以利用这种强有力的治理手段实现发展和治理的目的。他通过讲解区域、经济功能区、城市群等具体类型对虚体性国家治理单元进行了深度剖析,分析了各种资源在空间上的运用。他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单元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评议环节,王佃利教授从视野宽广、立意高远和思路新颖三个角度对杨龙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以山东半岛的研究为例介绍了自己对城市群问题的思考,探讨了“高铁时代城市发展战略的变化”和“空间生产”等问题。李东泉教授对“行政区划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孙兵副教授通过分享“抽水竞赛”“经济港口公司”和“京唐港”三个案例阐述了中国城市群治理的特点,提出在国家治理单元的框架下理清央地关系将为城市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崔晶教授提出,中国的区域治理研究需要进一步分析协作主体的治理策略选择和互动学习路径,以此推进公共事务协作治理的达成。魏海涛副教授提出关于区域合作的问题。
本次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模式研究”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