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努力的小小熊2009-08-17
读研生活将近一年了。前几日同几个考过人大、复旦的同学聊天,普遍觉得中传的初试试题较为简单,这一点我倒不否认。然而,无论难度看上去如何,初试分数怎样,考过这里的人心里都应该有数:从报考中传到最终被录取,还是有一段不大好走的路要经历的。
我本来不太看重旁人的经验,总觉得很多事情自己摸索效果最好,因此,学弟学妹们每每来问,总是不怎么爱多说;一则怕误导别人,再则就是上述理由,觉得小马过河时,松鼠和骆驼的经验往往只是精神安慰,实际效果不佳。然而,现在已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了,按传媒界默认的定律,半年就过去一代人,这个圈子节奏太快!摸着石头过大江,后果很严重。所以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知道的东西跟大家说一说,希望多少能帮上些忙,也算是对论坛的一点回馈。若有不妥之处,千万请直言批评。
要摸的第一块石头就是你为什么决定考新闻,而且选择了考中传新闻学的问题。一方面,新闻这个行当,实践非常重要——我搞理论的也要这么说。新闻科班出身的同学,往往在本科期间就得非常注重实习,在变化万端的媒体环境中学以致用,才能领悟新闻学的要义。因此,没有新闻实践经验,又是跨专业考的话,难度会更高一些,考业务方向的同学应尤其注意;另一方面,必须认清新闻同政治的关系,这是本专业的研究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新闻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同时又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如果政治这科功底不深的话,选择考新闻还是要慎重,不然即便过了初试,复试也是个坎儿。侥幸过了复试,将来做研究的时候还是个坎儿。08年初试“五个根底”就是最现成的例子。此外,考中传的人,心理素质要特别过硬,具体的缘由我就不多写了。能耐能耐,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能够耐住,考完后你就会明白,此言不虚啊。
第二块石头,就是书的问题。
原则上,经典的相关书籍都应该过一遍,否则底子不厚,答起题来会明显干涩,细节上也捉襟见肘。举个例子,我们都入学了还有人认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施拉姆写的,这就很糟糕。但看许多书,这个要求对跨专业和复习时间紧迫的同学来说,不太符合实际。因为还有公共课,也要占用大部分时间。所以最务实的方法就是看最基础的那几本书——《新闻理论》(雷版)、《新闻理论教程》(何版)、《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版)、《媒介批评》(雷版)、《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版)《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版)和《广播电视词典》(赵版)等,最后一本要下功夫背一下,不要怕苦(经常有同学问:简章上列的那些书都要看吗?这种问法就缺乏诚意)。
笔记的问题,见仁见智,辅导班也是想参加就参加。我个人的意见是,时间允许的话自己做一遍笔记最好。别人的笔记,可以在理思路的时候参考,但不要直接拿过来就背。没有什么万能宝典。史论方面的知识,要钻研。消化得越深,用起来的时候就越灵活,考场上做题时是这样,将来考上了做研究时也是这样。业务方面,实践经验越多越好,如果只能看书,那么采写编评要至少各看一本。考前好好看辞典,看扎实些——做人要有根基,上得快的东西,下得也快。写作要经常练,注意要写一些有“新闻味”的东西,每天弄些散文写写,绝对是南辕北辙浪费时间。
此外,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话多读一些相关杂志,扩充知识面,复试的时候也好从容些。没有条件,初试之前也不要勉强,还以参考书为主。研究一下往年的试卷,其实层次分得都不错,基础题还是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的。只要好好用功,就可以得个差不多的分数。“列宁十月革命前的新闻活动”你可以答得不太好,但若你连“林白水”、“《苏报》案”、“炉边谈话”是什么都不清楚,那么也就用不着抱怨谁了。史论基本功一定要过硬,不用觉得自己博古通今久无用武之地,考上之后自有你发挥的地方,你自会有机会在新闻学的课堂上和老师讨论《费加罗的婚礼》、《红楼梦》乃至武侠小说。平心而论,广院不缺渊博的老师。
文史综合这部分,还是要单说一下。现在有教材了,很大的一本书。书不错,但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有书了就难免看它,以至于耗费过多的精力。我自己考三年的经验是,这本书重点看文言文和史论部分,政论文要研究下范文,然后多练。其余的,一定要有重点地看。其实一个高中文科基础较好的同学过一遍就差不多可以上考场了。
第三块石头,时间的安排。
我说的不是复习的时间而是考场上的时间,很多人在这个上面吃了亏。这是文科考试,不要抱怨题量大。下课打铃做不完是很正常的事。关键是要把时间安排好,千万不要头重脚轻,把前面5分10分的名词、简答写得洋洋洒洒,最后论述题大片大片空着——时间不够了。这都有技巧的,最好自己花时间模拟一下,把时间计算好。
※ 来源:考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