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小小熊经验谈:我所理解的新闻学——新闻事业

中国传媒大学 考研论坛/2013-09-21

小小熊经验谈:我所理解的新闻学——新闻事业
考研论坛 努力的小小熊2008-09-10


  今天说的是新闻事业。新闻事业这部分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对应的是教材上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十一章,大家可以适当多花一些时间在上面。

  有同学问我,为什么理论这部分不像业务、新闻史那样笼统说一下方法、然后直接给份笔记呢?还要这样一章一章来走,让人等得不耐烦。我是这样想:一则从你们答卷子的角度来说,新闻理论不像新闻史和业务,只凭背笔记就能知道个大样,考试时如果你记混了章士钊和章太炎,把《纽约先驱报》写成《纽约论坛报》,那当然是错误,但最多扣你5分罢了;但理论上出了问题,比如把党性写成了人民性,弄不好是要给零分的。因此,理论的东西要理解要吃透要灵活把握。再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是学理论的,水平虽然有限,但是毕竟对这部分内容要稍微熟悉一些;至于高教版的《新闻理论教程》,前两天有人回帖子说,光凭看课本那点水平考不上研究生,这话大家自己去掂量。此外,细心的同学可以查一查,我这里写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

  言归正传,新闻事业是指新闻机构及其所从事的业务活动的总称。这里说的业务活动具体指什么呢?当然是专业的新闻传播活动。从一般的新闻传播活动到大众化报纸产生以后的新闻事业阶段,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的了解,大家可以去看两本新闻史教程,也可以看我们课本上第三章第一节到第三节的简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到新闻传播诸要素——传播者、传播手段、接受者及传播内容的演变,还可以看到传播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对此部分内容尤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最有影响的媒介决定论者之一伊尼斯的《帝国与传播》,顺便了解一下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叠加式发展紧密联系的著名论点,对新闻史的复习也是一个辅助。篇幅所限,这里我只简单地将新闻传播诸要素的发展作一个概要式的梳理。

  首先来看传者与受众的发展历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当传播还不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传受双方会随时发生角色的变换。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从早期的巫师到中世纪的民谣歌手、行吟诗人到十五六世纪出现的威尼斯手抄新闻者,都成为新闻记者的前身。而印刷新闻的出现,使新闻传播正式成为一种职业,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由此固定下来。其次,观察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另一个视角是传播手段的演变,这一点在课本第一章新闻的起源那部分也曾经提及。

  整体来说,传播手段经历了口头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几个阶段。与此同时,传播的内容也逐步变化:从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的内容到商业报道、社会新闻、文学艺术、竞技娱乐等等到今天的新闻传播内容的近乎无所不包。传播模式也从最初的直接线型、间接线型和富有中国传统特色T字型模式发展到新闻事业正式产生之后的辐射型的大众传播模式和放射型的小众传播模式。与之有关的现实热点问题是把有效运用新媒体当作一种战略选择。

  最后,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新闻事业产生的基本动力,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是新闻事业产生的基础,新闻事业中的印刷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的相继出现,都与物质技术息息相关。社会需要和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前者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和报道内容,后者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形式,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简答题中的标准答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处于雏形状态的新闻刊物,如手抄新闻、新闻书等,都对报纸的出现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在新闻传播的发展中,新闻事业不但具有与当时媒介相适应的措施、方法、规范、章程等方面高度专业化的特征,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新闻来源的社会化和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两个方面。这些结论需要大家好好地理解,在答新闻史的大题时可以点上几句,但新闻理论卷面上这里一般不会出现太复杂的题目。这部分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各种媒介的优缺点,辞典上也有,自己整理一下即可。

  然后我们再回到新闻事业的定义上来。这一定义为我们分析、概括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规定了两个基本角度,一是组织特征,二是活动特征。什么是组织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结构上看,新闻事业是一个以传播流程为结构方式的组织;其次,从所处的位置上看,新闻事业是社会新闻信息流通的中介组织;再次,从经营管理上看,是一个按特殊经济规律运行的“精神商品”生产组织。这些组织特征不但描述了新闻事业的性质,还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在后面我们还要细说这个问题。而活动特征则可以归纳为现实性、广泛性、纪实性和大众性等几个方面。

  在前面第一章新闻活动中,我们也曾从宏观新闻学的视角了解到,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群体活动,不但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把一定的阶级、团体划分开来并粘合在一起,而且在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社会生活的制约,此外,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了上层建筑领域中操纵社会意识的得天独厚的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尽管新闻媒介产品具有一定的商品性(这是个争议很久的问题),必须进入消费流通领域,但由于它属于精神产品,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极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所以新闻事业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特殊部门,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必须理解和牢记的。

  接下来就是一个关键的定性问题:新闻事业是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还是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果你连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这两个概念的界限都不明确,说明马哲那部分还应该好好下点功夫——这也算历年政治题的一个命题热点。我们知道,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一种物质力量,比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其国家、军队、法庭、监狱等;而思想上层建筑是一种精神力量。新闻事业属于一种精神力量,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没有强制性,也不是暴力机关,更不能行使镇压职能。因此,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应该牢记,记者从来都不是给人家“解决问题”的,新闻报道乃新闻报道,新闻批评是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归舆论监督,但我们绝对没有强制别人怎样怎样的权力。
2014考研政治英语全程辅导 想不过都难![试听]



本文共2页12下一页

相关话题/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