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极紫外波动(EUV波)是一种在极紫外波段观测到的日冕大尺度扰动现象。EUV波是由日冕物质抛射(CME)膨胀产生,一般认为对应CME驱动的激波。EUV波在日冕中最终能传播多远、多久,受什么因素影响,并不是很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尽管CME本身在太阳附近不能膨胀到与其爆发位置相对的太阳背面,但CME驱动的激波可以传播到爆发位置的背面。在爆发位置的背面,EUV波的传播情况以及与CME驱动的激波的关系,目前没有相关研究。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会东博士、刘颍研究员和朱蓓博士等人研究了2017年9月10日爆发产生的EUV波及其CME驱动激波在日冕中的传播特征。通过分析“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日地关系天文台”A星(STEREO-A)、“太阳和日球天文台”(SOHO)等探测器的成像数据,从太阳的相反两侧观测到了该EUV波被太阳北极和南极的冕洞传输和加速的现象,并发现该EUV波在传播过程中与多个日冕结构有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1)由于南北极冕洞的传输作用,该EUV波的最终传播范围覆盖了整个日面,在纬度方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60度。(2)CME驱动的激波在日冕中传播到了与爆发位置相对的太阳背面,激波面向内弯曲,与低日冕的EUV波相连;在爆发的背面,由于激波的推动,两个冕流可能发生了碰撞,表明该激波的南北两部分可能也发生了碰撞。在此之前,没有观测到类似的现象。(3)经南极冕洞传输和加速的EUV波在一个具有闭合磁场的低密度区域被再次加速,这说明EUV波既可以在具有开放磁场区域(例如冕洞)也可以在闭合磁场区域被加速。(4)EUV波传播到离爆发位置较远的活动区时会减弱并停止,并且在这些活动区的另一侧没有观测到明显的次生波动,这与在其他研究中观测到的EUV波可以通过离爆发位置较近的活动区继续传播的现象不同。(5)当EUV波的一部分传播到一个具有偶极磁场、类似小活动区的日冕结构,而另一部分传播到一个低密度的暗条通道时,不同部分具有不同传播速度,导致EUV波的波前绕着偶极磁场结构发生旋转。
以上研究结果发表于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对于该CME驱动的激波的形态、运动学及其行星际影响,参见天气室刘颍研究员等人此前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下文附链接)。这些研究工作加深了关于日冕的密度和磁场分布对EUV波传播的影响、CME驱动的激波传播和行星际效应的认识,为日冕波动、激波、空间天气效应研究提供观测依据。
EUV波论文:
Hu Huidong, Liu Ying D.*, Zhu Bei, et al. Effects of Coronal Density an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s on a Global Solar EUV Wav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9, 878, 106.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b2055 )
CME激波论文:
Liu Ying D.*, Zhu Bei, Zhao Xiaowei. Geometry, Kinematics and Heliospheric Impact of a Large CME-driven Shock in 2017 September.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9, 871, 8.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af425 )
图一:SDO和STEREO-A在太阳相反两侧观测到的EUV波传播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到EUV波被两个极区冕洞传输加速以及在活动区附近减弱的现象。
图二:卡林顿(Carrington)坐标系下SDO和STEREO-A观测的极紫外图像的差分生成的动画,展示了EUV波被南北冕洞传输后,沿着经线传播到整个日面的过程。
(供稿: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日冕波动及相关激波传播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传播 观测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对引起2015年3月17日强地磁暴事件的太阳活动源区情况给出最新的观测结果和分析
太阳活动区NOAA12297在2015年3月15日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CME)与12小时前该活动区的另一次CME爆发共同驱动了第24太阳活动周到目前为止最强的一次地磁暴现象,Dst指数达到了-223 nT,并且两次爆发都只是伴随着C级耀斑,却产生了这样强的地磁效应(Liu et al., 2015,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观测证实ICME等离子体的阿尔芬波加热机制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在内日球层径向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膨胀。如果该膨胀是绝热过程,那么一般认为ICME内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速度会比周围的太阳风等离子体要快。近期,天气室王赤研究员、刘颍研究员等人通过对早期的统计研究进行分析,发现30 AU以内ICME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速率和周围太阳风的情况大体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观测证实空间物理原创概念——动力学阿尔芬本征波模
阿尔芬波是等离子体中的基本波模,由空间物理先驱诺贝尔奖得主H.Alfvén预言提出。动力学阿尔芬波(Kinetic Alfvén Wave,KAW)由阿尔芬波演化而来,特征是在垂直磁力线方向上的波长小于离子运动尺度。磁层中电流片经常很薄,可以接近离子运动的特征尺度;在薄电流片中,不均匀性的空间尺度和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跨音速压气机旋转不稳定性起始和传播机制的研究
旋转不稳定性(RI)不同于旋转失速,是一种在压气机到达失速边界之前就可能发生的气动不稳定现象,与压气机叶片的自激振动和噪声有关。为了进一步阐明端区流动结构与旋转不稳定现象之间的关系,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采用多通道非定常RANS方程求解方法研究了某跨音速压气机转子在不同转速下旋转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中国生态系统光谱观测网络六站点仪器安装与调试运行成功
4月下旬至5月初,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良云团队顺利完成了中国生态系统光谱观测网络(ChinaSpec)6个站点的系统建设、年度标定与安装调试工作。 中国生态系统光谱观测网络(ChinaSpec,https://chinaspec.nju.edu.cn/)是在现有地面CO2通量监测站点基础上,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项目取得进展
2020年1月16日至1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和“极端环境下北极航行船舶运动和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召开项目间交流会,针对项目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展开研讨。 两个项目均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欧国际合作,面向北极环境监测、航道安全和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卫星观测与模拟研究”通过课题验收
11月6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卫星观测与模拟研究”顺利通过课题验收。来自中国农科院、国家遥感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中科院地理所、武汉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单位的14位专家组成课题验收专家组。 会上,项目首席、空天信息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天院科研人员开展核心定标场辐射特性无人机观测试验
10月18日至23日,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赴国家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简称“包头场”)开展核心定标场辐射特性无人机观测试验,获取了固定灰阶靶标和沙地目标多类型辐射特性参数,完成了此次联合试验的任务要求。 此次试验面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空间辐射基准传递定标及地基验证技术”项目中核心定标场特性分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包头场实现大气、云和气溶胶廓线的长期自动观测
10月14日至17日,中科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前往国家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简称“包头场”),完成了温湿度廓线辐射计和微脉冲激光雷达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实现了包头场大气温湿度廓线、气溶胶廓线、云物理的全天时、长期自动观测。 温湿度廓线辐射计是通过被动接收被观测场景辐射的微波能量进行大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天院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哨兵数据服务及研究合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在芬兰合作的“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完成欧空局哨兵系列卫星资料近实时获取,并开展合作研究。这标志着“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合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特别是通过芬兰北极空间中心可展开数据的近实时下载,为高寒区科学研究及信息服务等提供数据保障。 9月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